耳朵闷闷的像是堵住了
经常会听身边的客户说自己耳朵发闷,相信每个人都有过短暂耳闷的体验,比如在乘坐电梯时,飞机升降时,火车过隧道时,都很容易出现耳闷甚至耳痛,如果您经历过这种“耳闷感”,您会知道做吞咽或打哈欠的动作能使这种“耳闷”不适感很快消失 。
但是有些人单侧或者双侧“耳闷感”长期持续存在,总感觉隔了一层布,听人说话声音有点低沉,好像对方在水桶里跟我对话,这种耳闷塞感就需要引起注意了,可能是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
01
耵聍堵塞
耳耵聍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耳屎,他是起到保护外耳道的作用,它的粘稠性帮助捕获灰尘和其他污染物;耵聍也有很好的润滑作用,帮助小颗粒异物从外耳道排除,也保护外耳道皮肤;此外耵聍能自行从外耳道掉出,同时带走灰尘等污染物,是很好的天然清洁剂(所以,请不要嫌弃自己的耳屎)。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让耳屎在耳道内不断堆积,直至结成硬块——这就是耵聍栓塞。
不仅会影响听力,还会产生耳闷耳堵的感觉,甚至伴随疼痛感和耳鸣;
如果是这种情况,切不可自行掏挖,而应该去专业的采耳机构让其取出。
02
耳部积液
炎热的夏天来了,那些热爱游泳的人一定感受过中耳感染或者耳朵进水的困扰。由于我们的耳朵和鼻咽部都是相通的,在洗头、洗澡、游泳或者上呼吸道感染时,外界的污染物或者水可能会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内。
中耳感染产生积液
当中耳发生感染存在积液时,就会产生堵塞感,因为积液导致声音难以传播到内耳。尽管这种情况有时会自行消除,但过程还是有点痛苦的。如果中耳里的液体无法自行排出,或者不适症状持续超过一天,就该及时处理了。
游泳或洗澡时耳朵进水
耳屎可以阻止部分水进入外耳道,避免感染鼓膜或中耳。但有时少量水珠会残留或者吸附在耳屎上,产生不适感。同时,当我们不小心呛水时,液体也会滞留在咽鼓管,进一步感染中耳。
03
咽鼓管功能障碍
咽鼓管功能障碍可能造成暂时性的听力损失。前面已说到,我们的耳鼻咽部是互通的,当鼻腔有炎症时,可能会导致咽鼓管肿胀,使得中耳和咽喉之间的通道被阻塞,导致中耳压力“降低”,出现耳朵闷胀的感觉,甚至出现疼痛和听力下降。
特别是过敏性鼻炎,不仅出现鼻子痒眼睛痒,还可能引发耳闷、中耳感染、听力下降。
04
噪声损伤
噪声诱发的听力损失是最常见的感音神经性聋之一。尤其是特殊职业工作者,还有许多年轻人多次长时间暴露于高强度的噪声中。例如,当与朋友在酒吧或者KTV狂欢了一晚后,出现耳朵闷胀、耳鸣的症状,导致听力下降,就可能是过度的噪声暴露所致。
尽管这些症状常会在48小时内消除,但长期的噪声接触会导致耳朵毛细胞永久性的损伤。在日常生活中尽量远离噪声,或者佩戴防护装置。
05
内耳损伤
常见于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尤其是熬夜劳累后,或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内耳供血不足,可导致突发性耳聋的发生。
如果是反复的眩晕、耳鸣、耳聋,伴发的耳闷症状,那么,耳闷可能是梅尼埃病发作了。
这主要是由于:梅尼埃病的内耳淋巴液的生成与吸收平衡障碍,从而导致内耳膜迷路积水,膜蜗管内压力改变会刺激圆窗膜的压力感受器从而产生闷塞感。
06
过分焦虑
由于我们的内耳对淋巴液和血液供应的变化非常敏感,当出现焦虑(或患有心脏疾病),可能会使得心跳加快或血压升高,从而影响内耳机能。
同样,压力过大或者荷尔蒙分泌增加也可能会改变内耳血供微妙的变化,产生耳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