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恒星全部熄灭,宇宙会是一团漆黑吗?是否再也没有光明?

如果宇宙中的恒星全部熄灭,所有恒星都变成了白矮星,中子星,黑洞。那么宇宙会是一团漆黑吗?宇宙是否没有了光明呢?这是我们对宇宙未来的设想,所有恒星都演化到了终点,是否就意味着宇宙会陷入永久的黑暗呢?

这其实并非绝对,我们对于宇宙中的光的定义其实只是可见光,我们能看见的可见光在光谱中其实占比并不大,还有需要我们无法看见的光,以波的形式在宇宙中传播。人类的双眼能看见的光只有一个很小的范围,很多都是我们看不见的。阳光中也有很多我们看不见的光,比如红外线,紫外线。这些光超出了眼球的感光范围,只有特殊的高感光仪器才可以成像。

如果恒星全部熄灭,它们失去了高强度能量辐射的能力,但最基本的红外光还是存在的。比如白矮星,中子星,极高的温度会无时无刻向外辐射红外光线和电磁辐射,只有当宇宙所有物质全部冷却下来后,辐射才会消失。而这个时候,宇宙才真正陷入了绝对的黑暗。没有任何仪器可以检测到来自其他地方的辐射,也自然无法成像,就看不到任何东西了。

不过这种完全冷却的现象并不容易出现,至少也要等到几万亿年后才会发生。宇宙中恒星的演化不断消耗物质和能量,每颗恒星熄灭的时候总会保留一些物质和尘埃在太空中,而这些物质和尘埃是形成新的恒星的原材料。宇宙中的初代恒星都是一些巨大的巨恒星,在这些超大的恒星死亡后,它们释放的尘埃物质就会形成二代恒星,二代恒星消亡后,剩余物质会形成三代恒星。当然有些时候在初代恒星消亡后,形成二代恒星的同时,一些边角料也会形成一种红矮星,这种红矮星是恒星的最小形态,并且寿命极长。

太阳属于第三代恒星的可能性很高,但也只有100亿年的寿命。当太阳变成一颗白矮星时,有大约一半的气体和尘埃会散布到宇宙空间中,这些气体和尘埃在机缘巧合之下可能会形成第四代恒星。而这一代的恒星寿命相对会更长,如果只是形成了红矮星,那么它将有几万亿年的寿命,很可能会一直发光发热到宇宙毁灭。比如在太阳系隔壁,比邻星就是一颗红矮星,质量大概只有太阳的12%,它的寿命能够达到3万亿至4万亿地球年。

所以正常来讲,宇宙哪怕到了毁灭的最后一刻,仍然有着为数不少的恒星存在于每个星系。不过那个时候的星系没有现在的繁星点点,就像是点着蜡烛仍然坚持运行的暗影星系。偶尔会发出一些比较明亮的光,那是白矮星碰撞变成中子星,或者中子星碰撞变成黑洞,又或者是黑洞撕碎白矮星和中子星的场景,就像是放鞭炮一样不断闪光,每一次闪光都意味着一个星体被吞噬或者被合并。

如果那时候地球还存在,人类还能观察夜空,除了一些隐约可见的红矮星外,只能看到星空中不断闪光的la型超新星爆发。人类再也不愁看不到超新星了,不光能看到,还能跟放鞭炮一样,看它们连环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