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复习与提高A组习题讲解

1. 某人骑自行车,在距离十字路口停车线30m处看到信号灯变红。此时自行车的速度为。已知该自行车在此路面依惯性滑行时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
如果骑车人看到信号灯变红就停止用力,自行车仅靠滑行能停在停车线前吗?
分析:本题实际已知的是位移,初速度,末速度和加速度,所以判断仅靠滑行停在停车线的方法就是比较位移,初速度,末速度和加速度。
解:自行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已知位移,初速度
,末速度
,加速度
。
比较位移,由公式得
,所以用这样初末速度和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终不会在停车线停下。
比较末速度,由公式得
,所以用这样的初速度,加速度和位移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终不会在停车线停下。
比较初速度,由公式得
,所以用这样的末速度,加速度和位移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终不会在停车线停下。
比较加速度,由公式得
,所以用这样的初末速度和位移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终不会在停车线停下。

2. 骑自行车的人以的初速度沿足够长的斜坡向上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是
,经过5s,他在斜坡上通过多长的距离?
分析: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问题,在涉及到某段时间通过的位移时,一定要考虑什么时候速度为零。
解:自行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初速度,加速度
。先算出停下来所用的时间t,由公式
得
,所以自行车在5s时不会停下来,那么由公式
得
所以自行车在斜坡上通过的距离是20m。

3. 钢球由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落地时的速度为,g取
。
(1)它下落的高度是多少?
(2)它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它在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是多少?
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变形就可以直接进行计算了。
解:钢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0,加速度,末速度
。
(1)由公式得
。
下落的高度是45m。
(2)由公式得
,平均速度
;或者由公式
得
,再由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二
得
。
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10m/s。
(3)先算出落地所需的时间t,由公式得
,前2秒的下落的高度第(2)问已经求出,所以最后1s下落的高度
。
最后1s下落的高度是25m。
注意:在有连续几问的题目中,前一问的结果通常是后一问的已知条件,结合起来解题会更加方便一些。

4. 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选出了如图1所示的一条纸带(每两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纸带上方的数字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 Hz。
(1)根据纸带上的数据,计算打下A、B、C、D、E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填在表中。

(2)在图2中画出小车的v-t图像,并根据v-t图像判断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果是,求出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分析: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某计时点的瞬时速度等于前后两点间的平均速度。由描点法画出图像并求出直线的斜率,就是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解:打点计时器频率为50HZ,所以每隔0.02s打一个点,图中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未画出,所以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为0.1s。
(1),
,
,
,

(2)以纸带O点为计时0点,后面的点依次对应,得到每一点的速度和时间,在坐标纸上描点,并画一条直线使点分布在直线两侧。

由图像可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直线上重新取两个距离较远的点(0.05,0.5)和(0.45,1.28),由公式。
注意:在坐标纸上描点时一定要用“+”号,要用一条直线穿过大多数点,使点均匀的分布在直线两侧,这样得到的直线才最接近真实值。计算加速度的时候一定要重新取点,而且要距离够远,以减小计算误差。

5. 某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悬停的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离地面125 m时开始打开降落伞,到达地面时速度减为。如果认为开始打开降落伞直至落地前运动员在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
,g取
。
(1)运动员打开降落伞时的速度是多少?
(2)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3)运动员离开飞机后,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地面?
分析:运动员在空中经历了两段运动,分别是自由落体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前一段运动的末速度就是后一段运动的初速度,两段运动的位移之和就是总高度。列出已知条件求解即可。
解:自由落体阶段:已知初速度为0,加速度,设末速度为v,下落高度为
;匀减速直线运动阶段:设向下为正方向,初速度为v,加速度
,末速度
,下落高度为
。
由自由落体公式得
……①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得
……②
联立两式可得
所以(1)运动员打开降落伞时的速度为;
(2)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离地面的高度为;
由于两段运动的初末速度都知道,自由落体阶段运动时间由公式得
;匀减速直线运动阶段时间由公式
得
;
所以(3)运动员离开飞机后,落地所需要的总时间为。

6. 已知一物体做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该物体在前1 s内、前2 s内、前3 s内……的位移分别是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的位移分别是
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分别是
,证明:
(1)
(2)
(3)
分析:本题实际上是让同学们自己动手推导一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一、推论四、推论五
解(1)由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可以得到前1s内、前2s内、前3s内…的位移分别为
,
,
,…
所以
(2)由(1)中的式子可得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的位移分别为,
,
,…
所以
(3)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速度分别是,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分别是
,
,
,…,
,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