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PACK主力军——三分天下的新能源汽车PACK企业
01行业现状——三分天下或走向双雄争霸
新能源汽车pack行业参与公司主要有以比亚迪、特斯拉为代表的整车制造厂,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锂电池专业供应商,以华霆动力为代表的第三方pack公司。据不完全统计,60-70%的pack是由电芯企业完成(客车领域应该几乎达到100%),10-20%是由整车企业完成,20%是由第三方完成的。目前,在pack行业,动力电池企业、车企与独立第三方pack企业“三分天下”的市场格局已被打破。动力电池及车企为了保障产业链的供给稳定及降低生产成本,纷纷通过投资或自建pack工厂的方式成功切入到pack领域,独立第三方pack企业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面临较大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02技术路线——去模组化成趋势
在汽车续航里程要求不断提升的前提下,模组与pack技术由传统MTP技术向CTP、CTC技术发展,后两者技术与前者相比,提升了体积利用率与电池电量,减少了所需零件数量,与此同时技术要求也更高了。2022年以来,已有多家企业发布了CTP、CTC技术,4月25日,零跑官宣国内首款可量产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5月20日,比亚迪发布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6月23日,宁德时代发布CTP3.0技术麒麟电池。由此可见,电池pack的技术也在不断地走向成熟,能够提供的可能性也逐渐变多变强。
03PACK成本——整体下降走势
生产成本一直是车企关注的重点,电池系统作为电动汽车最核心的部分,成本也是最大部分,约占整车成本的40%-50%,也因此电池系统的成本一直是关注的焦点。pack作为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之一,成本也在不断下降,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电池pack单位成本为129美元/千瓦时,较2016年降幅超50%,2022年受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等影响,pack单位成本有所回升,但整体下降走势不变,由此预计到2025年下降至105美元/千瓦时。
04第三方PACK企业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首先,面对资金和技术的压迫,动力锂电池系统pack要大量成熟技术的相互交叉与协作,加上这一路下来的投资很大,面对的压力和风险巨大。其次,是来自电芯公司和整车厂的挤压,电芯及整车公司可以实现内部消化,在整个pack领域占尽了优势。但是目前来看动力锂电池整个产业链专业化的细致分工正逐渐的明朗化,未来专业的动力锂电池系统pack厂商或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肯定会突破目前20%的占比。
由此得知,pack交由专业的pack公司来做,在成本控制上会比较合理。但pack公司要想生存,除了要掌握pack核心技术,更要为客户供应完善的pack解决方法,同时建立起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务体系,以消除客户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