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南平市(福建省辖地级市)

2023-07-12 15:51 作者:高速公路POV  | 我要投稿

南平市,别称剑津、剑州、南建州、延平、闽北,福建省辖地级市,Ⅰ型小城市 [53]  ,介于东经117°00′—119°25′,北纬26°30′—28°20′之间,地处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北段东南侧,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俗称“闽北”, [37]  东北与浙江省衢州、丽水相邻,西北与江西省抚州、上饶接壤,东南与宁德市交界,西南与三明市毗邻 [1]  ,总面积2.63万平方千米, [2]  [37]  截至2021年末,辖2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 [41]  截至2022年末,南平市常住人口为265.1万人。 [64]  市政府驻建阳区。 [7] 

南平市境域,先秦时地属百越,1994年9月,撤南平地区设地级南平市;是中国南方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境内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福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福建”之名取古建州(今建瓯)首字而来。是闽越文化、朱子文化、武夷茶道文化、齐天大圣文化、张三丰太极文化的发源地。著名理学家朱熹在南平“琴书五十载”,影响中国800余年,谓之为“闽邦邹鲁”“道南理窟”。 [37] 

南平市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闽江发源地、福建生态屏障,地球同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境内山峰耸峙,低山广布,河谷与山间小盆地错落其间,具有中国南方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特征;拥有武夷山全国仅有的4个“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之一等旅游资源150多处。 [37]  合福高铁、鹰厦铁路、外福铁路、横南铁路,205国道、316国道过境;还有武夷山机场,闽江干流等航线及航道。

2022年,南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11.84亿元,比2021年增长3.8%。 [54]

南平市
  • 中文名:南平市

  • 别    名:剑津、剑州、南剑州、闽北

  • 行政区划代码:350700

  •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 所属地区:中国福建省

  • 地理位置:华东地区,福建北部

  • 面    积:26300 km²

  • 下辖地区:2个市辖区、5个县、3个县级市

  • 政府驻地:建阳区南林大街36号 [3]

  • 电话区号:0599

  • 邮政编码:354200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人口数量:265.1 万(2022年末常住人口) [64]

  • 著名景点:武夷山、九峰山、溪源庵、和平古镇、茫荡山、黄岗山

  • 机    场:武夷山机场

  • 火车站:南平市站、延平站、延平东站、武夷山北站、延平西站

  • 车牌代码:闽H

  • 地区生产总值:2211.84 亿元(2022年) [54]

  • 市委书记:袁超洪 [24]  [56]

历史沿革

先秦时地属百越,《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南平景色
南平景色

汉建安初(196年~205年),境内始置汉兴(浦城)、南平、建安(建瓯)、建平(建阳)4县,属会稽郡。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治所建安(今建瓯)。 [4] 

晋元康元年(291年),属江州。

南朝陈永定初(约557年),属闽州,后属丰州。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县,属泉州(州治今福州),大业三年(607年)属建安郡(郡治今福州)。

唐武德元年(618年),以原建安郡地置建州,天宝元年(742年)复置建安郡,乾元元年(758年)改为建州,属江南东道。

五代闽龙启二年(934年),属闽。

天德三年(945年),改建州为永安军,旋改忠义军。

南唐保大四年(946年),置剑州,州治剑浦(今南平)。

宋开宝八年(975年),改忠义军为建州,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改剑州为南剑州,五年(980年),置邵武军,治所邵武,端拱元年(988年),改建州为建宁军,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改建宁军为建宁府,属福建路。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邵武军为邵武路,十五年(1278年),改建宁府为建宁路,改南剑州为南剑路,大德六年(1302年),南剑路改为延平路,均属江浙行省福建道宣慰使司(至正十六年即1356年为福建省)管辖。

明代,境内并置建宁、延平、邵武3府。清亦同。

清末,为延建邵道(驻南平),领3府。延平府领南平、顺昌、将乐、沙县、尤溪、永安6县和上洋厅,建宁府领建安、建瓯、建阳、崇安、浦城、政和、松溪7县,邵武府领邵武、光泽、泰宁、建宁4县。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制,为北路道(驻南平,领16县)。

民国三年(1914年),为建安道。

民国十四年(1925年),废道,直属福建省。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1月,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延建省(闽上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境内为第三、第九、第十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为第二、第三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水吉特区为县。

1949年5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解放崇安,1949年5月至1950年2月各县相继解放,为第一、第二专区,1950年3月第一专区改建瓯专区(9月改建阳专区),第二专区改南平专区。

1956年,建阳专区并入南平专区,划入闽清、三明2县,增设南平市,撤销水吉县,共辖南平市和南平、顺昌、建阳、建瓯、沙县、邵武、浦城、崇安、光泽、松溪、政和、建宁、将乐、古田、尤溪、泰宁、屏南、闽清、三明19县。

1959年,划出闽清、松溪、政和3县。

1960年,南平县并入南平市,三明县划归三明市,松溪、政和县合并为松政县。

1962年,撤销松政县恢复松溪、政和县。

1963年,划出古田、屏南2县。

1964年,增设建西县。

1970年,划出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5县,增入松溪、政和合并的松政县,撤销建西县,南平专区迁驻建阳,改为南平地区。

1971年,南平地区改为建阳地区。

1975年,松政县复为松溪、政和2县。

1983年,邵武撤县设市。

1988年,建阳地区迁驻南平,改名南平地区。

1989年,南平地区撤崇安县设省辖县级武夷山市。

1992年,建瓯撤县设市。

1994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南平地区设立地级南平市,原县级南平市同时改设为延平区。 [35] 

2014年5月27日,经报国务院同意,同意撤销建阳市,设立南平市建阳区,以原建阳市的行政区域为建阳区的行政区域,建阳区政府驻潭城街道人民路28号;南平市政府驻地由南平市延平区八一路439号,迁至南平市建阳区南林大街36号。

2020年1月,南平市政府正式搬迁建阳区,与此同时,南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在建阳成功召开。 [5]

行政区划


  南平市地图
南平市地图

截至2021年末,南平市辖2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5个县,有43个乡、72个镇、24个街道、281个社区、1636个村。 [6]  [41]  南平市政府驻建阳区南林大街36号。 [7-8]  

                                                           南平市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                    面积 (平方公里)                     政府驻地                          下辖地区

南平市                       26280.54                                      建阳区

建阳区                       3378.18                                      潭城街道        潭城街道、童游街道、麻沙镇、水吉镇、将口镇、莒口镇、黄坑镇、漳墩镇、徐市镇、小湖镇、崇雒乡、书坊乡、回龙乡

延平区                       2659.66                                      紫云街道        梅山街道、黄墩街道、紫云街道、四鹤街道、水南街道、水东街道;来舟镇、樟湖镇、夏道镇、西芹镇、峡阳镇、南山镇、大横镇、王台镇、太平镇、塔前镇、茫荡镇、洋后镇、炉下镇、巨口乡、赤门乡

顺昌县                      1991.95                                       双溪街道        双溪街道、建西镇、洋口镇、元坑镇、埔上镇、大历镇、大干镇、仁寿镇、郑坊镇、洋墩乡、岚下乡、高阳乡

浦城县                      3374.73                                      南浦街道         南浦街道、河滨街道、富岭镇、石陂镇、临江镇、仙阳镇、水北街镇、永兴镇、忠信镇、莲塘镇、九牧镇、万安乡、古楼乡、山下乡、枫溪乡、濠村乡、管厝乡、盘亭乡、官路乡

光泽县                      2232.17                                     杭川镇            杭川镇、寨里镇、止马镇、鸾凤乡、崇仁乡、李坊乡、华桥乡、司前乡

松溪县                     1040.25                                    松源街道          松源街道,郑墩镇、渭田镇、河东乡、茶平乡、旧县乡、溪东乡、花桥乡、祖墩乡

政和县                     1735.01                                    熊山街道           熊山街道、东平镇、铁山镇、镇前镇、石屯镇、星溪乡、外屯乡、杨源乡、澄源乡、岭腰乡

邵武市                     2851.62                                    昭阳街道           昭阳街道、通泰街道、水北街道、晒口街道、城郊镇、水北镇、下沙镇、卫闽镇、沿山镇、拿口镇、洪墩镇、大埠岗镇、和平镇、肖家坊镇、大竹镇、吴家塘镇桂林乡、张厝乡、金坑乡

武夷山市                 2802.77                                    崇安街道           崇安街道、武夷街道、新丰街道、星村镇、兴田镇、五夫镇、上梅乡、吴屯乡、岚谷乡、洋庄乡

建瓯市                    4214.02                                     瓯宁街道           芝山街道、通济街道、建安街道、瓯宁街道、吉阳镇、南雅镇、东峰镇、东游镇、徐墩镇、房道镇、迪口镇、小桥镇、玉山镇、小松镇、水源乡、川石乡、龙村乡、顺阳乡

以上参考: [6]  截至2020年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南平市位于福建省北部,东北与浙江省江山、龙泉、庆元等县(市)相邻,西北与江西省的资溪、铅山、广丰等县接壤,东南与本省宁德市的古田、屏南县交界,西南与本省三明市的泰宁县、将乐县、沙县区、尤溪县毗邻。介于东经117°00′至119°25′,北纬26°30′至28°20′之间。东西最大间距约230千米,南北最大间距约230.4千米。最北端为浦城县官路乡际洋,最南端为延平区漳湖镇马林坑,最东端为政和县镇前镇峰岔,最西端为光泽县李坊乡头坑隘。辖区土地总面积为2.63万平方千米,折3983万亩,是福建省往北的咽喉要塞之一。 [9]


地形地貌

溪源庵

南平市地形地貌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强烈,构造地貌特征明显,山脉多呈东北—西南走向。低山丘陵分布广。河谷地形呈峡谷或“V”“U”状,山间盆谷地沿溪河交替分布,山地切割明显,高差悬殊。以断裂为主的断块山,山峰陡峭,断层崖、断裂谷等断层地貌分布广。中山集中分布于西北、东北和西南部,由武夷山、杉岭、仙霞岭、鹫峰山4大山脉构成地形走势。武夷山位于西北部,北接仙霞岭,向西南延伸,为闽赣边境。其主峰黄岗山海拔2160.8米,是福建省最高峰,也是中国大陆东南部的最高峰。杉岭系武夷山脉的支脉,从武夷山北向的桐木关向西南展布,至背岗、诸母岗折向南面延伸至延平。武夷山和杉岭组成南平市第一大山带。仙霞岭呈南北走向,沿闽、浙边界延伸。鹫峰山处于东南部,山脉呈北东走向,沿政和、建瓯与闽东交界处展布。中部和南部以低山丘陵盆地为主。境内千米以上山峰众多,1300米以上山峰有209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土地占总面积12.09%,海拔500~1000米的占44.03%,海拔300~500米的占21.38%,海拔300米以下的占22.50%。 [9] 


水文


山水林园之城——南平
山水林园之城——南平

南平市河流都是外流河,河水来源于降水,受地形、气候和植被的影响,具有源短流急、暴涨暴落、水量充足、季节性变化大、河道坡降陡、含沙量少、山绿水清等特点。全市多年平均径流深1040毫米,径流的分布一般随流域高度而增大。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720毫米,水面蒸发量1000毫米,蒸发的地理分布差异不大,大致与年降水、径流的趋势相反,即西北小、东南大。光泽、武夷山与江西资溪一带形成一个闭合区,武夷山脉主峰附近径流深可达1960毫米,为福建省之首。建溪多年平均径流深1080毫米,富屯溪多年平均径流深1100毫米。境内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溪河有176条,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溪河有70条,构成溪河众多、径流量大、流域面广的自然水系。主要河流有“一江八溪”,即闽江、建溪、富屯溪、崇阳溪、南浦溪、松溪、麻溪、沙溪和金溪。 [9] 


闽江:上游两条干流建溪、富屯溪在延平汇合后称闽江,为福建省第一江,发源于武夷山脉建宁县,流域面积6.1万平方千米。河长541千米,在南平境内长75千米(延平至樟湖),樟湖以上集水面积4990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969立方米/秒,年径流量623.7亿立方米,河道平均坡降为万分之五。江面较宽,全年可通航500吨级轮船。

建溪:发源于武夷山脉和仙霞岭,起迄地点是浦城坑尾至延平园口。在建瓯以上又分为崇阳溪、南浦溪、松溪3条溪,分别流经武夷山、浦城、松溪、政和、建阳、建瓯、延平等7个县(市、区)。延平以上流域面积1.64万平方千米,干支流长1352千米,干流长294千米,年平均径流量158亿立方米,河道坡降为8万分率,流域形状系数为0.19。3条支流在建瓯境内汇合,在延平与富屯溪汇入闽江。

富屯溪:发源于杉岭山脉,集光泽西溪、北溪之水,自光泽南流,经邵武至顺昌,右汇金溪,复东流,至洋口折向南流至沙溪口,与沙溪汇合。沙溪口以上集水面积1.37万平方千米,干流长285千米,河道坡降为12万分率,流域形状系数为0.17。

沙溪:源自宁化的枫树排,经清流、沙县蜿蜒东流,至延平沙溪口汇入富屯溪,在南平市延福门码头再与建溪汇合入闽江。沙溪口以上集水面积11793平方千米,河道坡降为7万分率,南平市境内河长约9千米。 [9] 

南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南平江滨夜景

2018年度,南平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南平市土地总面积3941.95万亩,占福建省土地总面积的2l.2%。人均拥有土地13亩,高于全省人均7.2亩的水平。全市耕地总面积357.65万亩,占福建省耕地面积的17.84%,其中基本农田面积284.70万亩。全市林地面积3055.40万亩,占福建省林地的24.47%,居第一位,按户籍总人口计算人均10.4亩,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15.6亩。按土地权属划分,国有土地348.68万亩,占比8.85%;集体土地3593.27万亩,占比91.15%。 [10] 


水力资源

南平市水力资源丰富,闽江和建溪、富屯溪干支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87.37万千瓦,居福建省设区市第一位。其中,建溪流域干支流47条、200.9万千瓦;富屯溪干支流40条、130.1万千瓦;闽江(延平至尤溪口)36.6万千瓦。水力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大。 [10] 


森林资源

南平市为中国南方重点林区,森林资源丰富,素有“绿色金库”“南方林海”之誉。森林覆盖率78.89%,居福建省设区市第二;森林蓄积量1.88亿立方米,居福建省第一。全市林业用地面积3253.9万亩,约占福建省的1/4,占全市土地总面积3946.3万亩的82.5%。森林面积3113.2万亩,其中,乔木林地面积2351.6万亩、竹林面积652.7万亩(毛竹林面积643.5万亩,毛竹林资源占全国的10%,占全省的40%)、特殊灌木林地面积93.6万亩、非林地上的森林15.3万亩。全市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836.6万亩,其中国家级600.8万亩、省级235.8万亩。全市林业自然保护区(含保护小区)占国土面积的7.04%,湿地保有量达66.6万亩。 [10] 


矿产资源

南平市地处武夷成矿带中部,是全国重点成矿带之一,有良好的地质成矿条件,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也是寻找贵金属(金、银)、有色金属(铜、铅、锌、钼)、非金属矿的成矿远景区。已发现的矿种有76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59种,其中水汽矿产1种,列入福建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固体矿产50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煤)、金属矿产16种、非金属矿产33种。全市矿山共有170个,普通建筑用砂石土、饰面石材等59个,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余主要矿种为萤石矿36个、铅锌矿16个、金银矿9个、透辉石矿8个、石英矿6个、铁矿6个、石灰岩4个、铜矿3个、硫铁矿3个、钼矿3个、高岭土2个、矿泉水2个。储量居福建省首位的有铀、钽、铌、金、萤石、叶腊石、硫铁矿、石墨、透辉石等;储量名列福建省前茅且优势明显的有铅、锌、铜、石灰石、饰面石材、高岭土等。 [10] 


动物资源

南平市森林植被丰富多样,为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基本条件。全市有各种高等动物兽类近百种,分属22科46属,约占全国四分之一;鸟类近400种,占全国三分之一多;两栖类33种;山溪鱼类33种;昆虫31个目,200多科,2000多种。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有“蛇的王国”之称,已知蛇类有63种,占全国160种的39%、全省77种的82%,主要蛇类有蕲蛇(五步蛇)、银环蛇、青竹蛇、眼镜蛇、腹蛇、蟒蛇、灰鼠蛇等。在数量上,单是中国特产的五步蛇在保护区内约有50万条以上。全市水域鱼类有17科138种(包括亚种),主要养殖有草鱼、鲤鱼、鲢鱼、鲫鱼、罗非鱼、团头鲂鱼等。龟类有10多个科近60种。两栖类有田鸡、青蛙、棘胸蛙、鳖、龟等。贝壳类常见的有腹足田螺。双壳类有砚、蚌。甲壳类有草虾、溪蟹等。全市珍稀动物较多,主要有野猪、熊、云豹、精猪、猕猴、短尾猴、苏门羚、马麂、金猫、大灵猫、小灵猫、毛冠鹿、大自鼠、白蝙蝠、髭蜡(角怪)、蛙蛙鱼、武夷湍蛙、华东雨蛙、大头平胸龟、南海闪磷蛇等。鸟类中的中华小隼、山鹧鸪、黄腹角雉、蜂鸟、白颈长尾雉等,全国只在闽北繁殖生长。 [10] 


植物资源

南平市有植物1790多种,仅种子植物就有110科、1200多种。针叶树、常绿阔叶树和乔灌木等森林植物有400余种。大宗用材林主要有杉木、马尾松、阔叶林三大类。竹类植物有80多种,毛竹为多,其次有绿竹、麻竹、芦竹、苦竹、黄竹、雪竹、刚竹等。油脂植物、纤维植物、淀粉植物以及其他食用植物也很丰富,其中大宗提供利用的有油茶、油桐、乌柏、生漆、山苍籽、香樟、香榧、棕榈、苎麻、黄麻,板栗、木薯、茶叶和各种水果。药用植物有泽泻、厚朴、九节茶、七叶一枝花、十大功劳等700多种。蕨类、苔藓、地衣、真菌等760多种,其中蕨类、苔藓360多种,地衣、真菌400多种。境内山区珍稀名贵树种较多,有古老的“活化石”—银杏,材质优良的楠木、花榈木、桂花木,木质细硬的降香黄檀,适于工艺雕刻的黄杨木,珍贵稀有的香果树、紫檀、亮叶永青岗,红豆杉、紫杉、木莲红椿、钟萼本、银鹊树、白蜡树、金钱松、三尖松、铁杉、穗花杉等。福建省推荐列为1—4类保护的珍稀植物,闽北有三分之二种类。 [10] 

南平

人口

南平以汉族为主;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南平市常住人口为2680645人。 [26]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64554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35096人,增长1.33%,年平均增长率为0.13 %。 [27] 

截至2022年末,南平市常住人口为265.1万人。 [64]

政治

                                                             南平市主要领导

职务                                                               姓名

市委书记                                                      袁超洪

市长                                                               林建

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                             刘用通 [62] 

常务副市长                                                   张朝阳

副市长               梁廉荣、黄苏福、何明星、洪永新、林湫、龚志阳、魏敦盛

                                      领导信息截至2023年06 [28-29]   [56-59]     [61]  [63]


经济


综述


南平夜景
南平夜景

2021年,南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17.58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6.36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754.55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1016.67亿元,增长8.7%。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第一产业为16.4%,第二产业为35.6%,第三产业为48.0%。 [34] 


2022年,南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11.84亿元,比2021年增长3.8%。 [54] 


第一产业

南平市是农业、林业大市,粮食产量居全省第一位,耕地面积、林地面积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林木蓄积量占全省三分之一,茶叶面积占全省五分之一,毛竹林面积占全国十分之一,素有“福建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之称。 [37]  截至2021年,南平市有3个“中国竹子之乡”(建瓯市、顺昌县、武夷山市),2个“中国特色竹乡”(建阳区、光泽县),2个“中国油茶之乡”(浦城县、顺昌县),1个“中国无患子之乡”(顺昌县),1个“中国百合之乡”(延平区)。全国4个“中国锥栗之乡”中,南平占3个(建瓯市、政和县、建阳区),顺昌县是全国唯一的“中国杉木之乡”,浦城县是全国唯一的“中国丹桂之乡”。 [34] 

2021年,南平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5.59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农业产值226.34亿元,增长4.1%;林业产值121.44亿元,增长5.1%;牧业产值224.69亿元,增长7.5%;渔业产值21.61亿元,增长3.2%。

2021年末,南平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81.00万亩,比上年增加0.04万亩。其中,稻谷播种面积226.09万亩,减少0.04万亩。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4.50万亩,增加4.91万亩。其中,蔬菜播种面积116.56万亩,增加2.86万亩;烟草播种面积19.37万亩,增加0.61万亩;油料播种面积9.45万亩,增加0.72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118.30万吨,比上年增加0.48万吨,增长0.4%。其中,秋粮产量109.07万吨,增长0.4%;稻谷产量102.02万吨,增长0.5%。茶叶产量8.38万吨,增长5.6%;水果产量39.92万吨,增长4.8%;蔬菜产量152.87万吨,增长3.3%;烟叶产量2.87万吨,增长3.1%。

2021年末,南平市肉蛋奶总产量119.71万吨,比上年增长8.1%。肉类总产量93.57万吨,其中猪肉产量13.49万吨,增长11.1%;主要禽肉产量79.2万吨,增长7.2%;牛肉产量0.21万吨,增长3.6%;羊肉产量0.22万吨,增长0.3%。年末生猪存栏106.34万头,下降4.7%;生猪出栏158.03万头,增长4.9%;主要家禽出栏5.77亿只,增长7.6%;兔出栏120.17万头,增长43.5%。主要禽蛋产量11.79万吨,增长5.9%;生牛奶产量14.35万吨,增长13.4%。

2021年末,南平水产品产量9.16万吨,比上年增长3.2%。淡水养殖产品产量7.91万吨,增长3.5%,其中池塘产量4.93万吨,增长3.3%;水库产量1.65万吨,增长4.3%。 [34] 


第二产业

南平市是福建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有电线电缆、纸制品、食品加工、竹木加工、纺织服装、汽车配件等优势产业。武夷新区、南平工业园区、荣华山产业组团等产业链配套完善。 [37] 

2021年,南平市全部工业增加值491.73亿元,比上年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6.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8%,集体企业下降103.4%,股份制企业增长9.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8.7%,私营企业增长6.2%。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8.5%,重工业增长8.7%。

2021年末,南平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5个行业大类中21个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其中,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长216.2%,金属制品业增长82.8%,医药制造业增长65.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61.0%,纺织服装、服饰业增长45.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5.2%。

2021年末,南平市“3+4+5”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35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9.7%。其中,215家食品工业产业增加值增长11.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6.4%;285家林产工业产业增加值增长1.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5.9%;103家机电产业增加值下降7.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0%;83家新型轻纺产业增加值下降7.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1%;73家新型建材产业增加值增长29.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6%;53家氟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长3.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5%;55家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增长39.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4%;33家电子信息和数字产业增加值增长2.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9%;35家新能源产业增加值下降3.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9%。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7.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3%。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2.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2%。 [34] 

2021年末,南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1.72亿元,比上年下降2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48.0%,提高2.4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营业务收入1423.39亿元,下降2.8%;上交税金总额24.00亿元,下降6.9%;亏损企业亏损面为11.58%,亏损企业亏损总额9.80亿元,增长62.6%。 [34] 


第三产业

2021年,南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1.00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全年全市批发业实现销售额533.50亿元,比上年增长24.2%;零售业实现销售额732.55亿元,增长20.6%;住宿业实现营业额23.03亿元,增长17.2%;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03.75亿元,增长30.8%。全年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4.48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13.23亿元,增长4.0%;汽车类零售额16.87亿元,增长12.5%;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33.51亿元,增长5.0%。全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13.33亿元,增长9.7%。限额以下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56.52亿元,增长9.0%。 [34] 

2021年末,南平市进出口总额153.31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出口额146.77亿元,增长27.7%;进口额6.54亿元,下降36.2%。全年全市外商实际到资2.65亿元,同比增长6.9%。

2021年末,南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70.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全年货运量5662.75 万吨,增长30.1%;货物周转量(不含铁路、民航)125.56亿吨公里,增长28.6%。全年旅客运输量1250.07万人,比上年下降16.2%。旅客周转量(不含铁路、民航)5.30亿人公里,下降18.5%。

2021年末,南平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9.29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2.56亿元,电信业务总量26.73亿元。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80.15万件,报刊杂志期发27.52万份。年末电话用户总数326.83万户,比上年增加2.38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37.74万户,减少1.4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89.09万户,增加3.83万户。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6055.98万件,同比增长30.3%。

2021年末,南平市(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20.13万户,比上年增加11.16万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为102.0%,下降7.7个百分点。其中,光纤宽带用户109.45万户,增加9.73万户;光纤用户渗透率达91.11%,下降0.4个百分点。移动互联网用户246.14万户,增加10.04万户;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为91.8%,下降14.6个百分点。其中,4G用户187.69万户,减少41.89万户;4G用户渗透率达64.9%,减少15.6个百分点。

2021年末,南平市共接待旅游总人数5601.56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0%。其中,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61万人次,下降73.3%;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599.96 万人次,增长19.2%。接待入境旅游人数中,接待外国游客1.01万人次,下降39.0%;台湾同胞0.38万人次,下降79.8%;香港同胞0.19万人次,下降88.3%;澳门同胞0.02万人次,下降97.4%。全市旅游景区(点)接待旅游人数1546.93 万人次,增长0.7%。其中,A级景区接待旅游人数1084.89 万人次,下降7.7%。旅游总收入546.23 亿元,增长7.8%。其中,国内旅游收入545.15 亿元,增长8.2%;旅游外汇收入0.17亿美元,下降59.2%。

2021年末,南平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395.28亿元,比上年增长5.2%;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872.26亿元,增长11.9%。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383.90亿元,增长5.2%;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871.33亿元,增长11.9%。 [34] 

2021年末,南平市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59.03亿元,增长4.25%;赔付支出20.44亿元,增长14.4%,其中,健康保险赔付支出6.68亿元,增长23.8%;保险深度2.7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2个百分点。 [34]


社会事业


教育

南平市

2021年,南平市5所高等学校(含1所成人高校)招生17871人,在校生49926人,毕业生9812人;15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9570人,在校生23496人,毕业生7777人;166所普通中学招生52234人,在校生155176人,毕业生46091人;284所普通小学招生30924人,在校生194393人,毕业生35699人;559所幼儿园在园幼儿84938人;9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810人。

                                                             主要高校一览表

学校名称                     主管部门                办学类型                            学校地址

武夷学院                      福建省                      本科                                武夷山市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省                   专科                                  延平区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省                     专科                                  延平区

武夷山职业学院       福建省教育厅            民办专科                            武夷山市

以上参考: [11] 

                                                     南平市高中教育一览表

学校名称                                                 办学类型                             学校地址

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学                               高级中学                    南平市延平区胜利街

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                           高级中学                   南平市延平区环城南路

福建省南平市第八中学                           高级中学                   南平市江滨北路205号

福建省南平九三英华学校                       高级中学                南平市延平区环城路金山段

福建省南平市第九中学                          完全中学           南平市延平区西芹镇兴华二路48号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中学               完全中学                     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第二中学                  完全中学              南平市建阳区童游防洪堤路1号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麻沙中学                  完全中学                     南平市建阳区麻沙镇

福建建阳外国语学校                            完全中学                    南平市建阳区黄花山路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第一中学                 高级中学                     南平市建阳区西桥南路

福建省顺昌县第一中学                        完全中学                     顺昌县双溪街道城北路

福建省顺昌县第二中学                        完全中学                            顺昌县云峰巷

福建省顺昌金桥学校                           高级中学                           顺昌县城南东路

福建省浦城县第三中学                       完全中学                           浦城县五一三路

福建省浦城县仙阳中学                       完全中学                            浦城县仙阳镇

福建省浦城县第二中学                       完全中学                           浦城县南浦北路

福建省浦城县第一中学                       高级中学                     浦城县南浦街道皇华山路

福建省光泽县第二中学                       完全中学                            光泽县甘溪街

福建省光泽县第一中学                       完全中学                            光泽县文昌路

福建省松溪县第二中学                       完全中学                            松溪县城北路

福建省松溪第一中学                          高级中学                        松溪县松源镇红旗街

福建省政和县第二中学                      完全中学                        政和县元锋庄中元路

福建省政和第三中学                         完全中学                            政和县星溪南路

福建省政和第一中学                         高级中学                              政和县北大街

福建省邵武市第七中学                     完全中学                         邵武市太保路园丁巷

福建省邵武第四中学                         完全中学                            邵武市李纲中路

福建省邵武市第一中学                     高级中学                              邵武市八一路

福建省武夷山第一中学                     完全中学                            武夷山市营盘路

福建省武夷山市第二中学                 完全中学                            武夷山市文化路

福建省建瓯市第三中学                    完全中学                              建瓯市水洋巷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                    完全中学                          建瓯市新区瓯宁路

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                    完全中学                             建瓯市豪栋街

福建省建瓯市第七中学                    高级中学                       建瓯市东峰镇兴建街

福建省建瓯市第一中学                    高级中学                                  建瓯市

福建省建瓯市建州外国语高级中学  高级中学                          建瓯市高铁片区

参考资料: [12]  [52]  表格数据截至2019年

                                             南平市中等职业学校一览表

学 校                       校 址                        办学性质                 学校隶属            办学等级

南平市农业学校   建阳区东桥东路78号      公办                         省属           国家级示范校

南平市武夷旅游商贸学校   建阳区童游曼头山29号   公办          市属           国家级重点校

福建闽北卫生学校   南平市建阳区童游街道新村   公办              市属             省级重点校

福建省南平职业中专学校   福建省南平市江南新区职教园区海瑞路11号   公办   市属   国家级重点校

福建南平机电职业学校   南平环城中路金山中段   公办             区属                 达标校

福建省建瓯职业中专学校   建瓯市瓯宁路1号   公办                  县属             国家级重点校

邵武职业中专学校   邵武市四板路十七号   公办                        县属              省级重点校

武夷山旅游职业中专学校   武夷山市武夷大道36号   公办         县属               省级重点校

福建武夷山中华职业学校   武夷山市百花路   民办                    县属                   一般校

顺昌中等职业学校   顺昌西郊西路2号   民办                             县属                省级重点校

浦城职业技术学校   浦城县上莲塘32号   公办                           县属                   达标校

光泽县职教中心   光泽县武林路242号   公办                             县属                   达标校

松溪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松溪县城南村18号   公办                县属                    达标校

政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政和西门暗桥   公办                        县属                    达标校

南平市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延平区府前路55号   公办                 市属                   一般校

南平市成人中专学校   南平市马坑路34号   公办                        县属                   一般校

表格资料截至2019年 [13-14]  

科学技术

2021年末,南平市有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达472家,比增23%;规上企业上报研发经费23.48亿元,比增10.4%。全年全市新授权专利3259件,比增45.49%;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88件,比增13.68%。全市新注册商标18697件,比增67.3%,新认定中国驰名商标1件,新注册地理标志商标11件,位居全省首位。南平市进入中国城市品牌(地级市)百强榜,光泽圣农公司高居农业类别企业品牌榜首,武夷岩茶连续5年位列中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2名。 [34] 


文化事业

2021年末,南平市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艺术表演场所10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0个、文化站139个、博物馆10个、公共图书馆10个,图书馆藏书总量215万册。广播电台10座,广播节目11套,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9.6%;电视台10个,电视节目11套,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9.54%。

2021年末,南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项目“闽北中医重点专科大楼”完成建设。全市共建成10个示范中医馆,新建2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新增10个中医优势病种纳入医保按病种付费。闽北精神卫生中心、光泽县健康养老中心等重点项目竣工验收。 [34] 


体育事业

2021年,南平市新建邵武体育馆、顺昌体育中心、建瓯水上中心3个场馆项目,完成场馆改造13个。在第十四届全运会获得三金二铜,金牌数、奖牌数超上届。在2021年度福建省青少年锦标赛获得3个团体第一,36个单项第一,参赛项目、竞赛成绩均取得突破。 [34] 


医疗卫生

2021年末,南平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49个,其中医院50个,卫生院115个。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806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095人,注册护士8362人,医生6434人),其中医院11425人、卫生院2930人。年末共有医疗机构床位16333张,其中医院12513张、卫生院2605张。 [34] 


社会保障

2021年末,南平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74.7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6.2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63.31万人,生育保险参保21.51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43.04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43.53万人。

2021年末,南平市5个市区城乡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659元提高到787元,5个县从每人每月596元提高到722元。全市保障城乡低保对象3.47万户6万人,累计发放低保金2.49亿元。较上年增加保障对象2961人,低保覆盖率从1.86%提高到1.89%,居全省第二。全市特困供养保障对象7471人,累计发放供养金1.16亿元,集中供养率从76.69%提高到90.85%,比去年底提高了14.16个百分点。实施临时救助1.75万人次、3332.8万元,临时救助金使用率105.18%。

2021年末,南平市创建三星级农村幸福院150个,建成老年人助餐点26个,建设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3所、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点10个,争取项目和资金数均位居全省前列;完成1138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全市新增各类养老床位数1458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9.4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8.8张,居全省第二。街道社区综合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乡镇综合功能养老机构覆盖率从90.8%提高到97.39%。全年共发行福利彩票1.14亿元,较上年增长22.98%。 [34]

对台交流

一是打造两岸旅游合作的先行平台。南平市将努力打通武夷山对台直航的空中通道,鼓励和支持台商在该市兴建独具特色的台湾主题公园、餐馆、度假村等;同时推动南平与嘉义、武夷山与阿里山建立姐妹城市和姐妹山,联合塑造“海峡姐妹山神气之旅”品牌。

二是创建两岸农业合作的重要基地。包括建立海峡两岸(南平)农业科技协作交流中心,组织开展闽台两地专家、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协作攻关项目;鼓励和支持本地投资者尝试建立台湾农民创业园,先期可将武夷山闽台农业合作示范园区作为试点,将其建成台湾农民创业的集中区域;开展对台农业合作项目的洽谈与对接,建设闽台绿色食品加工合作示范区及出口加工基地。

三是加快建设若干个台商投资集中区,近期在闽北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台商投资区,全面扩大对台贸易合作范围。

四是拓展两岸文化交流的特色内涵。弘扬以朱子文化为代表的闽北文化,推介闽北地域文化特色,扩大闽北文化在台湾的影响力;组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艺术的交流展示活动,加大对建阳雕版印刷、建盏陶瓷、浦城剪纸、“湛庐三宝”等特色文化产品的研发和包装,以拓展这些产品在岛内的市场。 [15]

交通


综述

南平市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是福建北上西进的战略通道,是对接长三角、服务中西部腹地的前锋平台。境内有1个机场(一类航空口岸)、9条高速公路、3条铁路,还有2条高速、2条铁路在建,正在规划建设武夷山新国际机场。2015年合福高铁建成通车,南平到福州四十分钟左右,到厦门约2.5小时,到上海4个小时以内,到北京7个多小时。 [37] 

2021年,南平市公路通车里程16103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42千米。铁路营业里程705.91千米。 [34] 


航空

武夷山机场

南平市境内有武夷山机场,距延平区180公里。可供波音737和MD82等中型飞机全载使用,已开通至厦门、上海、北京、广州、西安、济南、青岛、重庆和香港航线,并设立国家一类航空口岸。 [38] 


铁路

南平市站

南平市打通“南联北接”、“东进西出”的铁路大通道。2015年6月,贯穿闽北全境的合福高铁正式通车;2018年11月,南龙铁路通车,南平到龙岩只需1个小时,到厦门只需2.5个小时;2020年9月,衢宁铁路建成通车,松溪、政和告别“无铁”时代。 [39]  铁路营业里程848千米。 [40]  南平市至江西的鹰厦铁路、峰福铁路,以及该市内外南铁路。来舟站为福建省最大的列车编组站,也是华东地区的主要中转站。


公路

南平市“四纵三横三联”高速公路网建成,南平市境内有福银高速公路、浦南高速、宁武高速、松建高速、龙浦高速公路等9条高速公路。此外有205国道、316国道等国省干道公路。

截至2022年10月,南平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1045千米,位居全省第一,其中2012年至2021年,全市新增高速公路里程数达573千米,全市83%的乡镇30分钟内上下高速。

截至2022年10月,南平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里程1668千米,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69.4%。 [40] 

截至2022年10月,南平完成农村公路建设与改造2024千米,建设“三产路”365千米,380个边远行政村2082千米公路建设错车道,有效改善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南平市“四好农村路”建设规模居全省第一。 [39] 


水路

截至2022年10月,南平市闽江及其支流水运航道畅通。闽江水口至沙溪口航道整治工程如期完工,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内河码头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洋坑作业区码头及港后配套区工程开工建设。 [40] 


轨道交通

2022年1月1日,武夷新区旅游观光轨道交通项目正式开通运营。 [30-31]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南平是福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中原文化入闽的主要通道。境内的建瓯市是一座有着1800多年建县历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东汉时在此设建安县,是“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五个县之一;唐朝时设建州,“福建”之名即为福州、建州各取首字而来;宋朝时改建州为建宁府,是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府。 [2] 


闽越文化

闽越文化的物质基础是位于武夷山市兴田镇的城村汉城遗址,城村汉城遗址1996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六十多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城村汉城遗址是二千二百年前闽越王国的都城遗址,分布面积约14.6平方公里。是福建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也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古城之一,其整体布局及建造方式对后世中国南方的城市以及日本等东、南亚国家的城市和建筑产生深远的影响。

南平还遗存着古闽越文化大量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如浦城的“越王台”、武夷山的“武夷悬棺”、“虹桥板”等。闽越人民既保持了福建远古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宗教观念,又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效法中原内地,从而创造出灿烂的闽越文化。 [43] 


民俗文化

  • 建盏文化

建窑时为全国八大名窑之一,其所烧制的建盏胎色深黑坚硬,形成特有的兔毫斑、鹧鸪斑、油滴等斑纹,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是中国黑瓷的代表。 [46] 

  • 建本文化

福建印刷历史悠久,建阳的雕版印刷业始于五代。建阳书坊在宋代享有“图书之府”的美誉,是全国三大雕版印书中心之一,刊印之书称作“麻沙本”,又叫“建本”,与“浙本”“蜀本”齐名。以朱熹为代表的学者型私家刻书活动,丰富了建本刻书的内容和内涵。南宋时期闽学兴盛,进一步推动建阳的印刷业。 [42] 


朱子文化

朱子文化以朱子理学为主干,贯穿南宋以来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伦理思想等,影响着近古以来中国及东亚人们的政治生活、文化结构、思维方式、伦理道德乃至风俗习惯达700多年,在中国乃至世界思想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44] 

朱子理学创立者朱熹(1130—1200),字元晦、仲晦,出生于尤溪县(福建路南剑州尤溪县),后在闽北琴书五十载,大部分时间用于著书立说,逝世后葬于建阳黄坑,享年七十一岁。宋嘉定二年(1209)朝廷赐谥号“文”,尊为“朱文公”或“朱子”,宋淳祐元年(1241)从祀孔庙。朱熹在继承儒学基础上,汲取北宋以来理学家及佛学、道家等思想精髓,构建了涵括自然、社会、人生为一体的理学思想体系,成为继孔孟之后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者,形成“新儒学”,其思想传播到日本、韩国、越南、法国、德国等亚欧国家,被誉为“后孔子主义”。

朱熹一生著述宏富,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近思录》等共计二千万字,《四书章句集注》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指定用书,成为朝廷意识形态。著名历史学家蔡尚思诗赞: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朱子文化遗存丰富,2017年至2020年,程门立雪(民间故事)、朱子祭祀典礼、朱子家礼(拜师礼、成年礼、婚礼)、朱子家宴等朱子文化有关非遗项目被公布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44] 


茶文化

南平有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苏轼曾叙述茶受汉武帝宠爱的故事,与苏轼同时代的孙渐有诗云:“昔有汉道人”“分来建溪芽”。经过一千多年的茶叶种植和加工的历史演变,焙茶手法各具特色。南平市内各县区均产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南方茶树品种、制茶技艺、茶文化的重要传播中心。闽北山水孕育了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和白茶四种茶类,其中武夷岩茶、正山小种和政和白茶,分别代表了南平乌龙茶、红茶和白茶三大茶类。

闽北茶文化源远流长。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岩骨花香”著称于世,尤其大红袍是武夷山最负盛名的岩茶,被誉为“茶中之王”。武夷茶作为茶中精品,唐代就被载入史册,宋代鼎盛辉煌,元明成了贡品。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2008年,代表中国乌龙茶制作技艺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19年3月,“万里茶道”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45] 


抗战文化

南平的10个县(市、区)都是老区县和原中央苏区县。革命战争年代,福建省委曾经几度驻在闽北,被誉为“红旗不倒”的红土地。著名的“赤石暴动”,就发生在武夷山下。毛泽东同志在他的著名词作《如梦令·元旦》中写道:“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37]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平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共4批,7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共4批,7项) [49] 

                                    南平南词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      2006年公布

                                    四平戏                     -

                                    傩舞(邵武傩舞)          中幡(建瓯挑幡)                 2008年公布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           -                                            2011年公布

                                    剪纸(浦城剪纸)           -                                            2014年7月公布

                                    南平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省级(共6批,55项)

南平南词戏                         南平南词曲艺                   建瓯挑幡                           2005公布

延平塔前大腔金线傀儡       延平樟湖崇蛇习俗   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工艺技能及习俗

延平蛙崇拜民俗                 延平战胜鼓                       政和四平戏

邵武长门(tang)             邵武三角戏                       邵武傩舞

浦城闽派古琴                    建阳建本雕版印刷            十番音乐(南平)

邵武河坊抢酒节                浦城剪纸技艺                    朱子祭典(南平)           2007公布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武夷山遇林亭黑釉茶盏烧制技艺)   根雕(建瓯根雕)   木偶戏(政和四平戏提线木偶戏

白茶制作技艺(政和)     工夫茶制作技艺(政和)   木拱廊桥营造技艺(政和、顺昌)

建窑建盏制作技艺            福建畲族民歌(岭炳洋畲歌)   建瓯唱曲子             2009公布

弓鱼技艺                           提线木偶戏(浦城县)             丹桂茶制作技艺      枫坡拔烛桥

福建乌龙茶制作技艺(北苑茶、清源山茶、永春佛手茶)

灯舞(五夫龙鱼戏)        湛卢宝剑铸造技艺                     木活字印刷术(宁化、光泽)    2011年10月公布

齐天大圣信俗

程门立雪传说                  茶百戏                                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   2017年1月公布

朱子家宴                         建瓯酱香型福矛窖酒酿造技艺   建瓯高炉光饼制作技艺

浦城包酒酿造技艺          闽北古民居营造技艺(光泽)   九龙窑青瓷烧制技艺

朱子家礼(成年礼、拜师礼、婚礼)   曜变烧制技艺      九曲竹排制作技艺   2019年3月公布

建瓯太保信俗                建瓯林氏金银器制作技艺           建瓯乌衣红曲“三冬老”黄酒酿造技艺

“建昌帮”中药炮制传统技艺(光泽)   松溪版画制作技艺   闽北走桥习俗(政和、光泽、邵武)

白茶制作技艺(建阳)            -                                       -

以上参考: [50]  截至2020年11月

风景名胜

南平人文地图

南平市各类旅游景点150多处,其中国家级、省级以上景点占1/3。南平有武夷山风景名胜区1家被评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13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17个景区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至2021年末,全市共有A级景区69家。 [10]  [16]  南平市共有国家公园1个(武夷山国家公园),各类保护地48个,其中,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级2个,省级5个、县级2个)、风景名胜区11个(国家级3个、省级8个)、森林公园24个(国家级3个、省级21个)、地质公园3个(含国家级1个、省级2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个。 [34] 

                                                               部分景点

九峰山                                                    溪源峡谷                                          石佛山

圣公殿                                                     宝山寺                                         黄氏峭公祠

建窑遗址                                            天心永乐禅寺                                       武夷宫

朱熹纪念馆                                            游定夫祠                                           开平寺

明翠阁                                                     茫荡山                                       城村汉城遗址

闽越王城遗址                                武夷山自然博物馆                                    光孝寺

白云禅寺                                             宝山清莲寺                                     余庆桥古迹

武夷山紫阳楼                                武夷山古汉城遗址               武夷山红色之旅-赤石暴动遗迹

                                                            以上参考: [10] 

                                                    4A级及以上主要景区

序号                                      景区名称                      县市区            景区点类型           评定时间

1                              南平市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武夷山                  5A级                 2007年

2                                武夷山大安源旅游景区           武夷山                  4A级                  2010年

3                            南平市顺昌华阳山旅游景区         顺昌                    4A级                   2011年

4                                南平市溪源峡谷旅游区            延平                    4A级                   2011年

5                                南平市天成奇峡旅游区            邵武                    4A级                   2011年

6                           南平市邵武云灵山旅游景区          邵武                    4A级                   2012年

7                               南平邵武和平古镇景区             邵武                    4A级                   2014年

8                                   南平武夷山茶博园              武夷山                   4A级                  2014年

9                    武夷山自遊小镇汽车主题乐园景区    武夷山                   4A级                  2015年

10                                    武夷香江茗苑                  武夷山                   4A级                   2016年

11              南平建阳(卧龙湾)武夷花花世界景区   建阳                    4A级                   2017年

12                    浦城县中国包酒文化博览园景区      浦城                      4A级                  2017年

13                            福建武夷温泉旅游景区            邵武                      4A级                   2018年

14                            邵武金坑红色旅游景区            邵武                      4A级                   2019年

15                            顺昌洋口红色旅游小镇            顺昌                      4A级                   2022年

16                          中国白茶小镇石圳湾景区          政和                      4A级                   2022年

17                                 松溪梅口埠景区                 松溪                      4A级                    2022年

参考资料来源: [16]  截至2022年12月

特产美食

                                                                          美食小吃

政和东平小胳                  游浆豆腐                        鸡茸                     苦楮果             浦城豆腐丸

建瓯光饼                         岚谷熏鹅                    松溪小角                  桂花茶                  擂茶

山珍糕                            水空心菜                        泽泻                        莲子                   仙草

脚掌糍                              哪吒糍                     仁寿灌蛋                     笋燕              吴屯稻花鱼

武夷茶宴                        鱼羊双鲜                  虾仁酿香菇                 七层糕                赛熊掌

油煎盏                             白凉粉                      松溪蒙丸                     米冻                 鸡酒面

五香卷                           水吉扁肉                    芥菜米汤                        -                          -

                                                                        以上参考: [47-48]

著名人物

古代名人

延平四贤,又称“闽学四贤”,是指两宋时期崛起于福建南剑州(今南平)道统相继,学术思想一脉相承的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四位理学大儒。南平有四贤街,四贤广场、塑像纪念这四位大儒。

                                                              部分古代著名名人

著名理学家--朱熹   绍兴名臣—廖刚(顺昌)   道南鼻祖—杨时(延平)   白衣卿相—柳永(武夷山)   抗金名相—李纲(邵武)   敢为人先—黄峭(邵武)

独创诗体—杨荣(建瓯)   革命先驱—杨峻德(建瓯)   君王之师—真德秀(浦城)   法医鼻祖—宋慈(建阳)   “三教布衣”—陈陶(延平)   铸剑宗师—欧冶子(松溪)

吴育             柳永                     章得象                     杨亿              黄震   朱门领袖—蔡元定(建阳)

杨徽之       林仁肇                    王延政                     练寯              黄峭                  章仔钧

馀善             黄履                     陆长源                    顾野王            江淹                   吴充

陈升之       章友直                     李郁                        李纲              章谊                  黄潜善

阮逸          黄伯思                    周武仲                    胡安国           罗从彦                 廖刚

刘韐            游酢                       杨时                      何去非            李深                    黄裳

惠崇           章惇                      吴执中                      章楶              章衡                    林特

柳永名篇——雨霖铃

部分以上参考: [17] 

当代名人

支荣慧,建阳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等。 [55]

荣誉称号

                                                                  所获荣誉一览表

2017年10月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2017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18] 

2019年第四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名单 [19] 

2019年国家森林城市 [20] 

2020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 [21] 

2020年中国宜居宜业城市 [22] 

2020年12月25日,获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23] 

2021年5月,南平入选中国地级市百强品牌城市名单 [25] 

2021年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名单 [32] 

2022年3月,南平入选激励地市名单 [33] 

2022年11月18日,南平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36] 

2022年11月,南平入选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 [51] 

2023年3月,入选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名单 [60] 

南平市(福建省辖地级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