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水经 作者:桑钦 东汉

2020-12-09 00:30 作者:拉失德史  | 我要投稿


河水

昆仑墟在西北,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其高万一千里。河水出其东北陬,屈从其东南流入于渤海。又出海外,南至积石山,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南流。

河水又南入葱岭山。河水又西迳罽宾国北。河水又西迳月氏国南。又西迳安息南。河水与霓罗跂褅水注雷翥海。又西迳四大塔北。又西迳陀卫国北。河水又东,迳皮山国北,其一源山于阗国南山,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河水又东,与于阗河合。又西北流,注于河。南河又东,迳于阗北。南河又东北,迳扜弥国北,南河又东,迳且末国北。北河又东北流,分为二水,枝流出焉。北河自疏勒迳流南河之北。北河又东,迳莎车国南。北河之东南,迳温宿国。北河又东,迳姑墨国南。河水又东,迳注宾城南。又东,迳楼兰城南,而东注。河水又东注于泑泽。又东入塞,过敦煌、酒泉、张掖郡南。河水又自东河曲,迳西海郡南。河水又东,迳允川,而历大榆、小榆谷北。又东,过陇西河关县北,洮水从东南来流注之。河水又东北流,入西卑郡界,左合二川,南流入河。又东北,济川水注之。河水东,又迳浇河故城北。河水又东北,迳黄川城。河水又东,迳石城南,左合北谷水。河水又东北,迳黄河城南。河水又东北,迳广、违城北,又合鸟头川水。河水又东,迳邯川城南。河水又东,临津溪水注之。河水又东,迳临津城北,白土城南。河水又东,左会白土川水。河水又东北,会两川,右合二水。河水又东,得野亭南。河水又东,历凤林北。河水又东,与漓水合。河水又迳左南城南。大河又东,迳赤岸北。河水又东,洮水注之。又东,过金城允吾县北。河水又东,迳石城南。又东,过榆中县北。又东,过天水北界。又北,过武威媪围县东北。又东北,过天水勇士县北。又东北,过安定北界麦田山。河水东北流,迳安定祖厉县故城西北。河水又东北,迳麦田城西。又北,与麦田泉水合。河水又东北,迳麦田山西。河水又东北,迳于黑城北。又东北,高平川水注之。河水又东北,迳眴卷县故城西。河水又北,过北地富平县西。河水又北,迳富平县故城西。河水又北,薄骨律镇城。河水又迳典农城东。河水又北,迳典农城东。河水又东北,迳廉县故城东。河水又与北枝津。河水又东北,迳浑怀鄣西。河水又东北,历石崖山西。又北,过朔方临戎县西。河水又北,迳临戎县故城西。河水又北,有枝渠东出,谓之铜口,东迳沃野城南。河水又北,屈而为南河出焉。河水又北迤西,溢于窳浑县故城东。河水又屈而东流,为北河,东迳高阙南。河水自临河县东迳阳山南。河水又南,迳马阴山西。河水又东南,迳朔方县故城东北。河水自朔方东转,迳渠搜县故城北。河水又东,迳成宜县故城南。河水又东,迳原亭城南。河水又东,迳宜梁县之故城南。河水又东,迳稒阳城南。又东,过临沃县南。河水又东,枝津出焉。河水又东流,石门水南注之。河水又东,迳稒阳县故城南。河水又东,迳塞泉城南而东注。又东,过云中桢陵县南。又东,过沙南县北、从县东,屈南过沙陵县西。河水屈而流,白渠水注之。河水南,入桢陵县西北。又南,过赤城东。又南,过定襄桐过县西。河水于二县之间,济有君子之名。河水又东南,左合一水。河水又南,树颓水注之。河水又南,太罗水注之。河水又左得湳水口。又南,过西河圁(音银)阳县东。河水又东,端水入焉。河水又南,诸次之水入焉。河水又南,汤水注之。又南,离石县西,奢延水注之。河水又南,陵水注之。河水又南,得离石水口。又南,过中阳县西。又南,过土军县西。河水又南,合契水。河水又南,得大蛇水。河水又南,又纳辱水。又南,过上郡高奴县东。河水又南,蒲川石楼山。南,迳蒲城东。河水又南,过河东,北屈县西。河水又南,得鲤鱼。河水又南,羊求水入焉。河水又南,为采桑津。又南,过皮氏县西。河水又南,合蒲水。河水又南,迳丹水西南。河水又南,黑水注之。河水又南,至崿谷傍。河水又南,洛水自猎山枝分东脉,东南注于河。又南,出龙门口,汾水从东来注之。河水又南,右合畅谷水。河水又南,迳梁山原东。河水又南,崌谷水注之。河水又南,右合陶渠水。河水又西,徐水注之。河水又南,迳子夏石室。又南,过汾阴县西。河水又迳合阳城东。河水又南,迳陶城西。又南,过蒲阪县西。河水又南,迳雷首山西。又南,涑水注之。又南,至华阴潼关,渭水从西来注之。河水历船司空,与渭水会。河水又东北,玉涧水注之。河水又东,迳阌乡侯河。东与全鸠涧水合。又东,过河北县南。河水又东,永乐涧水注之。河水自河北城南,东迳芮城。河水又会盘涧。河水又东,迳湖县故城北。河水又东,合柏谷水。河水又东,右合门水。又东,过陕县北。又西,迳陕县故城南。又东,过大阳县南。河水又东,迳大阳县故城南。河水又东,沙涧水注之。又东,过砥柱间。河之右,则崤水注之。河水又东,千崤之水注焉。又东,过平阴县北。又东,至邓,清水从西北来注之。河水又东,与教水合。河水又与畛水合。河水又东,合庸庸之水。河水又东,迳平阴县北。河水西会濝水(一作右会)。河水又东,过平阴县北,湛水从北来注之。河水又东,迳河阳县故城南。河水又迳临平亭北。河水又东,迳洛阳县北。河水又东,迳平县故城北。河水又东,水贝水入焉。又东,沛水注焉。又东,过巩县北,洛水从县西北流注之。又东,过成皋县北,济水从北来注之。河水又迳黄马阪北。河水又东,迳旋门阪北。河水东,迳成皋大伾山下。河水南,对玉门。河水又东,合汜水。河水又东,迳板城北。河水又东,迳五龙坞北。又东,过荥阳县,蒗荡渠出焉。河水又东北,迳卷之扈亭北。河水又东,迳八激堤北。河水又东,迳卷县北。河水又东北,迳赤岸固北,而东北注之。又东北,过武德县东,沁水从之。东,至酸枣县西,濮水东出焉。河水又东北,通谓之延津。河水又迳东,燕县故城北,则有济水自北来注之。河水又东,淇水入焉。又东,迳遮害亭南。河水又东,右迳滑台城。又东北,过黎阳县南。河水自津东北,迳凉城县。河水又东北,迳伍子胥庙南。河水又东北,为长寿津。故渎东北,迳戚城西。故渎又迳繁阳县故城东。北,迳阴安县故城西。故渎又东北,迳昌乐县故城东。故渎又东北,迳平邑郭西。又东北,迳元城县故城西。北,而至沙丘堰。至于丈陆北,播于九河。河之故渎,自沙丘堰南分,屯氏河出焉。河水故渎东北,迳发干县北城西,又屈迳其北。大河故渎又东,迳贝丘县故城南。大河故渎又东,迳甘陵县故城南。大河故渎又东,迳平原县故城西,而北绝屯氏三渎。北,迳绎幕县故城东北,西流迳平原鬲县故城西。大河故渎又北,迳修县故城东。又北,迳安陵县西。大河故渎北出,为屯氏河,迳馆陶县东,东北出。左渎又北,迳经城东缭城西,又迳南宫县西北,注绛渎。右渎又东北,迳广宗县故城南。又东北,迳界城亭北。又东北,迳长乐郡武强县故城东。又东北,迳广川县,与水故道合。又东北,迳广川县故城西。又东,迳棘津亭南。张甲故渎又东北,至修县东会清河。屯氏别河东,枝津出焉。东,迳信成城南。又东,迳清阳县故城南,清河郡北。又东北迳陵乡南。又东北,迳东武城县故城南,又东北,迳东阳县故城南。屯氏别渎又东北,迳清河郡南。又东北,迳清河故城西。屯氏别河北渎东,迳绎幕县故城南。东,邑大河故渎。又东北,迳平原县枝津北出,至安陵县遂绝。屯氏别河北渎又东北,迳重平县故城南。屯氏别河北渎又东,入阳信县,今无水。又东,为咸河。东北流,迳阳信县故城北。屯氏别河南渎自平原东,绝大河故渎,又迳平原县故城北。东北,枝津又出。东北,至安德县界东,会商河。屯氏别河南渎又东北,于平原界,又有枝渠右出,至安德县遂绝。屯氏别河南渎,自平原城北首,受大河故渎东出,亦通谓之笃马河。东北,迳安德县故城西。又东北,迳临齐城南。始又屈迳其城东故渎,广西四十步。又东北,迳重丘县故城西。又东北,迳西平昌县故城北。又迳般县故城北。东,迳乐陵县故城北。又东北,迳阳信县故城南,东北入海。屯氏河故渎自别河东,迳甘陵之信乡县故城南。屯氏故渎又东,迳甘陵县故城北,迳灵县北。又东北迳俞阜县,与鸣犊河故渎合,上承大河故渎于灵县南。东北,迳灵县东,东入俞阜县,而北合屯氏渎。又东北,右过卫国县南。又东北,过濮阳县北,瓠子河出焉。河水东,迳铁丘南。河水东北流,而迳濮阳县北,为濮阳津。河水又东北,迳卫国县南。东,为郭口津。河水又东,迳鄄城县北。河水又东北,迳范县之秦亭西。河水又东北,迳委粟津,左会浮水故渎。故渎东,绝大河。故渎东,迳五鹿之野。浮水故渎又东北,迳国邑。又东,迳卫国县故城南古斟观。浮水故渎又东,迳河牧城而东北出。又东北,入东武阳县,东入河,又有漯水出焉。河水又东,迳武阳县东,范县西,而东北流也。又东北,过东阿县北。河水于范县东北流,为仓亭津。河水又历柯泽,迳东阿县故城西而东北出,流注。又东北,过茌平县西。河自邓里渠东北,迳昌乡亭北,迳碻磝城西。河水又与邓里渠水,上承大河于东阿县西。东,迳东阿县故城北。又东北,迳临邑县,与将渠合。又北,迳茌平县东,临邑县故城西,北流入于河。河水又东北流,迳西渎津。又东北,过高唐县界。

漯水

漯水又东北,迳清河县故城北。漯水又东北,迳文乡城东南。又东北,迳博平县,右与黄沟同注川泽。又东,迳文乡城。又东南,迳王城北。黄沟又东北,迳左与漯水隐覆,势镇河陆。东出于高唐县,大河右迤,东注漯水矣。漯水又东北,迳援县故城西。漯水又迳高唐县故城东。漯水又东北,迳漯阴县故城北。漯水又东北,迳著县故城南。又东北,迳崔氏城北。漯水东南,迳东朝阳县故城南。漯水又东,迳汉征君伏生墓南。漯水又东,迳邹平县故城北。又东北,迳界东邹城北。漯水又东北,迳建信县故城北。漯水又东北,迳千乘县二城间。又东北,为马常土冗。又东北,过杨墟县东,商河出焉。商河又北,迳平原县东,又迳安德县故城南。又东北,迳昌平县故城南。又东,迳般县故城南。又东,迳乐陵县故城南。商河又东,迳初乡县故城南,沙沟水注之。商河又东北流,迳马岭城西北,而流屈而东注,南转迳城东。商河又东北,迳富平县故城北。商河又分为二水,南水谓之长聚沟,北水世又谓之白薄渎。大河又东北,迳高唐县故城西。大河又北,迳张公城临侧河湄。河水又北,迳平原县故城东。大河右溢,世谓之甘枣沟。故渎又东北,历长堤迳温阴县北,河水又东北,迳阳阿县故城西。又东北,过漯阳县北。河水自平原,左迳安德城东,而北为鹿角津,东北迳般县乐陵初乡,厌次县故南厌次河。河水又迳漯阳县故城北。河水又东北,为漯沃津。河水又东,迳千乘城北。又东北,过黎城县北。又东北,过甲下邑,济水从西来注之,又东北,入于海。河水又东,分为二水,枝津东迳甲下城南,东南历常沇注济。

汾水

汾水出太原汾阳县北管涔山。东海,过晋阳县东,晋水从县东南流注之。又南,洞涡水从东来注之。又南,过大陵县东。又南,过平陶县东,文水从西来流注之。又南,过寇爵津。又南,入河东界。又南,过永安县西。又南,过杨县东。西南,过高梁邑西。又南,过平阳县东。又南,过临汾县东。又屈从县南西流。又西,过长修县南。又西,过皮氏县南。又西,至汾阴县北,西注于河。

浍水

浍水出河东绛县东浍交东高山。西,过其县南。又西南,过祁宫南。又西,至王桥,注于汾水。

涑水

涑水出河东闻喜县东山黍葭谷。又西,过周阳邑南。又西南,过其县南。又西南,过安邑县西。又南,过解县东。又西南,注于张阳池。

文水

文水出大陵县西山文谷东。到其县,屈南到平陶县东北,东入于汾。

原公水

原公水出兹氏县西羊头山东。过其县北,又东,入于汾。

洞涡水

洞涡水出沾县北山。西,过榆次县南。又西,到晋阳县南。西,入于汾,出晋水下口者也。

晋水

晋水出晋阳县西县壅山。又东,过其县南。又东,入于汾水。

湛水

湛水出河内轵县西北山。东,过其县北。又东,过皮县之北。又东,过毋辟邑南。又东南,当平阴县之东北。南,入于河。

济水

济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为沇水。又东,至温县西北,为济水。又东,过其县北。屈从县东南流,过坟城西。又南,当巩县北。南,入于河,与河合流。又东,过成皋县北。又东,过荥阳县北。又东,至北砾溪南。东出,过荥阳北。济水又东,迳西广武城北。济水又东,迳东广武城北。济水又东,迳敖山北。济水又东,合荥渎。济水又东,迳荥阳县北。济水又东南,砾石溪水注之。济水又东,索水注之。又东,过阳武县北。济水又东北流,南济也,迳阳武县故城南。济水又东,迳封丘县南。济水又东,迳东昏县故城北。济水又东,迳济阳县故城南。又东,过封丘县北,北济也。济水又东,迳原武县故城南。济渎又东,迳酸枣县之乌巢泽北。又东,过平丘县南,北济也。济水者,又东,过济阳县,北济也。又东,过冤昫县南。又东,过定陶县南,南济也。济水又东北,荷水东出焉。济水又东,迳秦相魏冉冢。济水又东北,迳定陶恭王陵南。济水又东北,迳定陶县故城南。又屈从县东北流,南济也。济水又东,至乘氏县西,分为二,南为荷水,北为济渎。北济又东北,迳冤眴县故城北。又东北,与濮水。济水故渎又北,右合洪水。又东北,过寿张县西界,安民亭南,汶水从东北来注之。济水又北,迳须朐城西。济水又迳微乡东。又北,过须昌县西。济水又北,迳渔山东,左合马颊水。济水自鱼山北,迳清亭东。又北,过谷城县西。济水又北,迳周首亭西。又北,过临邑县东。济水又北,迳平阴城西。济水又东北,至坦苗城西。又东北,过庐县北。济水又迳庐县故城北。济水又东北,与中川水合。济水又东北,右会玉水。济水又东北,泺水出焉。济水又东北,华不注山。又东北,过台县北。济水又东北,合芹沟水。又东北,过菅县南。又东,过梁邹县北。又东北,过临济县南。济水又东北,迤为渊渚,谓之平州。济水又东北,迳乐安县故城南。又东北,过利县西。又东北,过甲下邑,入于河。又东北,入海。其一水东流者,过乘氏县南。又东,过昌邑县北。又东过金乡县南。又东,过东缗县北。济水又东,迳汉平狄将军扶沟侯淮阳米鲔冢。又东,过方与县北,为菏水。济水东,迳重乡城南。菏水又东,过湖陆县南。东,入于泗水。又东,南过沛县东北。又东,南过留县北。又东,过彭城县北,睢水从西来注之。济水又南,迳彭城县故城东。又东南,过徐县北。又东,至下邳瞧陵县南,入于淮。

清水

清水出河内修武县之北黑山。东北,过获嘉县北。又东,过汲县北。又东,入于河。

沁水

沁水出上党沮县谒戾山。南,过谷远县东。又南,过猗氏县东。又南,过阳阿县东。又南,出山,过沁水县北。又东,过野王县北。又东,过周县北。又东,过邢丘。又东,过武德县南。又东南,至荥阳县北。东,入于河。

淇水

淇水出河内隆虑县西大号山。又东,过内黄县南,为白沟。屈从县东北,与洹水合。又东北,过馆陶县北。又东北,过清渊县西。又东北,过广宗县东,为清河。又东北,过东武城县西。又北,过广川县东。又东,过修县南。又东北,过东光县西。又东北,过南皮县西。又东北,迳浮阳县西。又东北,过水岁邑北。又东北,过乡邑南。又东北,迳穷河邑南。又东北,过漂榆邑,入于海。

荡水

荡水出河内荡阴县西山东。又东北,至内黄县,入于黄泽。

洹水

洹水出上党泫氏县。东,过隆虑县北。又东北,出山,迳邺县南。又东,过内黄县北。东,入于白沟

浊漳水

浊漳水出上党长子县西,发鸠山之漳水焉。东,过其县南,屈从县东北流注。又东,过壶关县北。又东北,过屯留县、潞县北。又东,过武安县。又东,出山,过邺县西。又东,过列人县南。又东北,过斥漳县南。又东北,过曲周县东。又东北,过巨鹿县东。又北,过堂阳县西。又东北,过扶柳县北。又东北,过信都县西。又东北,过下博县之西。又东北,过阜城县北。又东北,至昌亭,与雽池河会。又东北,至乐成陵县,别出北。又东北,过成平县南,合清河。又东北,过章武县西。又东北,过平舒县南。东,入海。

清漳水

清漳水出上党沾县西北少山大黾谷。南,过县西,又从县南屈。东,过涉县西,屈从县南。东,至武安县南黍窖邑,入于浊漳。

易水

易水出涿郡故安县阎乡西山。东,过范阳县南。又东,过容城县南。又东,过安次县南。又东,过束州县南。东,入于海。

滱水

滱水出代郡灵丘县高氏山。南,过广昌县南。又东南,过中山上曲阳县北,恒水从西来注之。又东,过唐县南。又东,迳安喜县南。又东,过安国县北。又东,过博陵县南。又东北,入于易。

圣水

圣水出上谷。东,过良乡县南。又东,过长乡县北。又东,过安次县南。东,入于海。

巨马水

巨马河出代郡广昌县涞山。东,过县北。又东南,过容城县北。又东南,至泉州县西南。东,入八丈沟。又南。又东,过勃海东平舒县北。东,入于海。

湿水

湿水出雁门阴馆县。东北,过代郡桑乾县南。又东,过涿鹿县北。又东南,出山,过广阳蓟县北。又东,至渔阳雍奴县西。入笥沟。

湿馀水

湿馀水出上谷居庸关东。又东,流过军都县南。又东,流过蓟县北。又北,屈东南至狐奴县西,入于沽河。

沽水

沽河从塞外来。南,过渔阳孤奴县北。西南,与湿馀水合,为沽河。又东南,至雍奴县西笥沟。又东南,至泉州县,与清河合。东,入于海。清河者,泒河尾也。

鲍丘水

鲍丘水从塞外来。南,过渔阳县东。又南,过潞县西。又南,至雍奴县北。屈东,入于海。

濡水

濡水从塞外来。东南,过辽西令支县北。又东南,过海阳县西。南,入于海。

大辽水

大辽水出塞外卫白平山。东南,入塞,过辽东襄平县。又东南,过房县西。又东,过安市县。西南,入于海。又,玄菟高句丽县有辽山。

小辽水

小辽水所出。西南,至辽隧县,入于大辽水也。

水贝水

水贝水出乐浪镂方县。东南,过于临水贝县。东,入于海。

洛水

洛水出京兆上洛县举山。洛水又东,户水注之。洛水又东,得乳水。洛水又东,会于龙馀之水。洛水又东,门水出焉。洛水又东,迳熊耳山北。东北,过庐氏县南。洛水迳阳渠关北。洛水又东,迳庐氏县故城南。洛水东,与高门水合。洛水又东,松杨溪水注之。洛水又东,库谷水注之。又东北,过蠡城邑之南。又东,过阳市邑南。又东北,过于父邑之南。洛水又东,渠谷。又东北,过宜阳县南。洛水又东,迳宜阳县故城南。又东北,出散关南。洛水又东,枝渎左出焉。又东北,过河南县南。又东,过洛阳县南,伊水从西来注之。又东,过偃师县南。洛水又北,阳渠水注之。洛水又东,迳訾城北。又东,罗水注之。又东北,过巩县东。又北,入于河。洛水又东北流,入于河。

伊水

伊水出南阳县西蔓渠山。东北,过郭落山。又东北,过陆浑县南。又东北,过新城县南。又东北,过伊阙中。又东北,至洛阳县南。北,入于洛。

水廛水

瀍水出河南谷城县北山。东,与千金渠合。又东,过洛阳县南。又东,过偃师县。又东,入于洛。

涧水

涧水出新安县南白石山。东南,入于洛。

谷水

谷水出弘农黾池县南土番冢林谷阳谷。东北,过谷城县北。又东,过河南县北。东南,入于洛。

甘水

甘水出弘农宜阳县鹿蹄山。东北,至河南县南。北,入洛。

漆水

漆水出扶风杜阳县俞山东。北,入于渭。

浐水

浐水出京兆蓝田谷。北,入于灞。

沮水

沮水出北地直路县东。过冯翊衣殳衣羽县北。东,入于洛。

渭水

渭水出陇西首阳县渭谷亭南鸟鼠山。又北,过襄武县北。又东,过犬原道县南。又东,过冀县北。又东,过上邽县。又东,过陈仓县西。又东,迳武功县北。又东,芒水从南来流注之。渭水又东,过槐里县南。又东,涝水从南来注之。渭水又东北,迳黄山宫南,就水注之。渭水又东,合田溪水。渭水又东,迳槐里县故城南。渭水又东,合甘水。又东,丰水从南来注之。渭水又东,北与镐水合。渭水又东北,迳渭城南,而沈水注之。又东,过长安县北。渭水又东,与沈水枝津合。渭水又迳长安城北。又东,过华阴县北。又东,过郑县北。又东,过霸陵县北,霸水从县西北流注之。东,入于河。

漾水

漾水出陇西氐道县山番冢山。东,至武都沮县,为汉水。又东南,至广魏白水县西。又东南,至葭萌县东北,与羌水合。又东南,过巴郡阆中县。又东南,入汉川江津县。东南,入于江。

丹水

丹水出京兆上洛县西北冢岭山。东南,过其县南。又东南,过商县南。又东南,至于丹水县,入于汋。

汝水

汝水出河南梁县勉乡西天息山。东南,过其县北。又东南,颍川郏县南。又东南,过定陵县北。又东南,过郾县北。又东南,过汝南上蔡县西。又东南,过平舆县南。又东,至原鹿县。南,入于淮。

颍水

颍水出颍川阳城县西北少室山。又东南,过其县南。又东南,过阳翟县北。又东南,过颍阳县西。又东南,过颍阴县西南。又东南,至慎县东南,入于淮。又东南,过临颍县南。又东南,汝南水隐强县北,洧水从河南密县东流注之。又东,过西华县北。又南,过汝阳县北。又东南,过南顿县北,水隐水从西来流注之。又东南,至新阳县北,蒗荡渠水从西北来注之。

洧水

洧水出河南密县西南马领山。又东南,过其县南。又东,过郑县南,曾阜水从西北来注之。又东南,过长社县北。又东南,过新汲县东北。又东南,过茅城邑之东北。又东,过习阳城西,折入于颍。

潩水

潩水出河南密县大马鬼山。东南,入于颍。

潧水

潧水出郑县西北平地。东,过其县北。又东南,过其县东。又南,入于洧水,渠出荥阳北河。东南,过中牟县之北。又东,至浚仪县。又屈南,至扶沟县北。其一者,东南过陈县也。又东南,至汝南新阳县北。又东南,过山桑县北。又东南,过龙亢县南。又东南,过义城县西。南,入于淮。

阴沟水

阴沟水出河南阳武县蒗荡渠。东南,至沛,为涡水。又东南,至下邳淮陵县,入于淮。

汳水

汳水出阴沟于浚仪县北。又东,至梁郡蒙县,为濉水。馀波南,入淮阳城中。获水出汳水于梁郡蒙县北。又东,过萧县南。又东,至彭城县北。东,入于泗。

睢水

睢水出梁郡鄢县。又东,过睢阳县南。又东,过相县南。屈从城北东流,当萧县。南,入于睢。

瓠子水

瓠子河出东郡濮阳县北河。东,至济阴句县,为新沟。又东北,过廪丘县,为濮水。又北,过东郡范县东北,又济渠,与将渠合。又东北,过东阿县东。又东北,过临邑县西。又东北,过茌平县东,为邓里渠。又东北,过祝阿县,为济渠。又东北,至梁邹县西,分为二,其东北者为济河,其东者为时水。又东北,至济西。济河东北,入于海。时水东,至临淄县西,屈南过太山华县东,又南至费县,东入于沂。

汶水

汶水出太山莱芜县原山西南。过赢县南,又东南。过奉高县北。屈从县西南流,过博县西北。又西南,过蛇丘县南。又西南,过冈县北。又西南,过平章县南。又西南,过无盐县南。又西南,过寿张县北。又西南,至安民亭,入于济。

泗水

泗水出鲁卞县北山。西南,径鲁县北。又西,过瑕丘县东,屈从县东南流,湿水从东来注之。又南,过平阳县西。又南,过高平县西,洸水从北西来流注之。又南,过方舆县东,荷水从西来注之。又屈东南,过湖陆县南,洧涓水从东北来流注之。又南,过沛县东。又东,径山阳郡。又东,南过彭城县东北。又东南,过吕县南。又东南,过下邳县西。又东南,入于淮。

沂水

沂水出泰山盖县艾山。南,过琅邪临沂县东。又南,过开阳县东。又东,过襄贲县东,屈从县南西流。又屈南,过剡县西。又南。过良城县西。又南,过下邳县西。南,入于泗。

洙水

洙水出泰山盖县临乐山。西南,至卞县,入于泗。

沭水

沭水出琅邪东莞县西北山。东南,过其县东。又东南,过莒县东。又南,过阳都县东,入于沂。

巨洋水

巨洋水出朱虚县泰山北。过其县西,又北,过临朐县东。又北,过剧县西。又东北,过寿光县西。又东北,入于海。

淄水

淄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又东北,过临淄县东。又东,过利县东。又东北,入于海。

汶水

汶水出朱虚县泰山。北,过其县东

潍水

潍水出琅邪箕县。东北,过东武城县西。又北,过平昌县东。又北,过高密县西。又北,过淳于县东。又东北,径都昌县东。又东北,入于海。

胶水

胶水出黔陬县胶山北。过其县西,又北,过夷安县东。又北,过当利县西。北,入于海。

沔水

沔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中。沔水又东南,径沮水戍而东南流注汉,曰沮口。沔水又东,径白马戍南,水尽水入焉。沔水又东,径武侯垒南。又东,径沔阳故城南。沔水又东,径西乐城北。汉水又左得度口水。汉水又东,黄沙水左注之。汉水又东,合褒水。汉水又东,径汉庙堆下。又东,过南郑县南。汉水又东,得长柳渡。汉水又左会文水。汉水又东,黑水注之。又东,过城固县南。又东,过魏兴安阳县南,涔水出自旱山。北注之。汉水又东,至水党城南,与洛谷水合。汉水又东,径小城固南。汉水又东,径石门滩。汉水又东,径女为墟为滩。汉水又东,径猴经滩。汉水又东,径小大黄金南。汉水又东,合蘧蒢汉口。汉水又东,右会洋水。汉水又东,历敖头。汉水又东,合直水。汉水又东,径直城南。汉水又东,径晋昌郡之宁都县南。汉水又东,径鱼脯溪口。又东,过西城县南。汉水又东,右得大势。汉水右对月谷口。汉水又东,径西城县故城南。汉水又东,为鳣湍。汉水又东,合旬水。汉水又东,径木兰塞南。汉水又东,左得育汉。汉水又东,巡魏兴郡之锡县故城北。汉水又东,历姚方。沔水又东,过襄阳县北。沔水又东,合檀溪水。沔水又径平鲁城南,又从县东屈西南,淯水从北来注之。沔水中有鱼梁洲。沔水又径桃林亭东。沔水又东南,径蔡洲。沔水又东南,邑城北。沔水又东,合洄口。又东,过中庐县东,淮水自房陵县淮山东流注之。沔水又东南流,径黎丘故城西。又南,过巴阜县东北。沔水又南,得木里水会。又南,过宜城县东,夷水山自房陵县,东流注之。沔水又径若阜县故城南。沔水又东,敖水注之。沔水又东南,与白水洽。沔水自荆城东南流,径当阳县之章山东。沔水又东,右会权口。沔水又东南,与阳口合。又东南,径江夏云杜县东,夏水从西来注之。沔水又东,径左桑。沔水又东,合区亮水口。沔水又东,得合驿口。沔水又东,谓之横桑。沔水又东,谓之郑潭。沔水又东,得死沔。沔水又东,与力口合。沔水又东南,水员入水焉。沔水又东,径沌阳县北。又南,至江夏沙羡县北。南,入于江。沔水与江合流,又东,过彭蠡泽。又东,北出居巢县南。又东,过牛渚县南。又东,至石城县,分为二,其一东北流,其一又过毗陵县北,为北江。南江又东,与贵长池水合。南江又南,东径宣城之临城县南。南江又东,与桐水合。南江又东,径宁国县南。南江又东北,为长渎历河口,东则松江出焉。江水奇分,谓之三江口。又东,至会稽馀姚县。东,入于海。江水又东,径黄桥下。江水又东,径馀姚县故城南。江水又东,注于海。又东,过堵阳县,堵水出焉,自上粉县北流注之。又东,过郧乡县南。汉水又东,径郧乡里故城南。汉水又东,径琵琶谷口,又东北流,又屈东南,过武当县东北。汉水又东,为人艮子潭。汉水又东南,径武当县故城北。汉水又东,平阳川水注之。沔水又东,南径县城东。沔水又东,径龙巢山下。又东南,径涉都县东北。又东南,过赞阜县之西南。又南,径谷城东。又南,过阴县之西。沔水又东南,得洛溪口。又南,过筑阳东,筑水出自房陵县东,过其县南流注之。又东,径学城南。沔水又南,径筑阳县东。沔水又东,为漆滩。又东,过山都县东北。沔水又东,径乐山北。沔水又东,径隆中。

潜水

潜水出巴郡宕渠县。又南,入于江。

湍水

湍水出郦县北芬山。南流,过其县东。又南,过冠军县东。又东,过白牛邑南。又东南,至新野县。东,入于淯。

均水

均水出浙县北山。南流,过其县之东,又南,当涉都邑县北。南,入于沔。

粉水

粉水出房陵县。东流,过郢邑南。又东,过谷邑南。东,入于沔。

白水

白水出朝阳县西。东流,过其县南。又东,至新野县西。东,入于涓。

泚水

泚水出泚阳东北太胡山。东南流,径其县南,泄水从南来注之。又西,至新野县南,入于涓。

淮水

淮水出南阳平氏县胎簪山。东北,过桐柏山。淮水又东,径义阳县。准水又径义阳县故城南。淮水又东,得水师口水。东,过江夏平春县北。淮水又东,油水注之。淮水又东北,与大木水合。淮水又东北流,左会湖水。淮水又东,径安阳县故城南。又东,径新息县南。淮水又东,径浮光山北。淮水又东,右壑水。淮水又东北,申跛枝水注之。淮水又东,径淮阴亭北。又东,径白城南。淮水又东,径长陵戍南。又东,青陂水注之。淮水又东北,合黄水。又东,过期思县北。淮水又东北,淠水注之。东,过原鹿县南,汝水从西北来注之。又东,过庐江安丰县东北,决水从北来注之。淮水又东,穀水入焉。淮水又东北,左会润水。淮水又东北,穷水入焉。又东北,至九江寿春县西,泚水、洪水合北注之。又东,颍水从西北来流注之。淮水又东流,与颍口会。东南,径仓陵北。又东北流,径寿春县故城西。淮水又北,左合椒水。又东,过寿春县北,肥水从县东北流注之。淮水又北,径山硖中,谓之硖石。淮水又北,径莫耶山西。又东,过当涂县北,过水从西北来注之。淮水又东北,濠水注之。淮水又北,沙水注之。又东,过钟离县北。淮水又东,径夏丘县南。淮水又东,径浮山。淮水又东,径徐县南,历涧水注之。淮水又东,池水注之。淮水又东,蕲水注之。淮水又东,历客山,径盱眙县故城西。又东北,至下邳淮阴县西,泗水从西北来流注之。又东,过淮阴县北,中渎水出白马湖东北注之。又东,两小水流注之。又东,至广陵淮浦县入于海。

滍水

滍水出南阳鲁阳县西之尧山。东北,过颍川定陵县西北。又东,过堰县南。东,入于汝。

淯水

淯水出弘农庐氏县攻离山。东南,过南阳西鄂县西北。又东,过宛县南。又屈南,过水育阳县东。又南,过新野县西。西,过邓县东。南,入于沔。

濦水

濦水出水隐强县南泽中。东,入颍。

灈水

灈水出汝南吴房县西北兴山。东,过其县北,入于汝。

瀙水

瀙水出水无阴县东上界山。东,过吴房县南。又东,过灈阳县南。又东,过上蔡县南。东,入汝。

𣲘水

𣲘水出水无阴县西北扶予山。东,过其县南。又东,过西平县北。又东,过郾县南。又东,过定颍县北。东,入于汝。

涢水

涢水出蔡阳县。东南,径隋县西。又南,过江夏安陆县西。又东南,入于夏。

漻水

漻水出江夏平春县西。南,过安陆,入于涢。

蕲水

蕲水出江夏蕲春县北山。南,过其县西。又南,至蕲口。南,入于江。

决水

决水出庐江雩娄县南大别山。北,过其县东。又北,过安丰县东。又北,入于淮。

泚水

泚水出庐江县西南霍山东北。东北,过六县东北,入于淮。

泄水

泄水出博安县。北,过芍陂西,与泚水合。西北,入于淮。

肥水

肥水出九江成德县广阳乡西。肥水别北过其县西。北,入芍陂。又北,过寿春县东。北,入于淮。

施水

游水亦从广阳县东南入于湖。

沮水

沮水出汉中房陵县淮水。东南,过临沮县界。又东南,过枝江县。东南,入于江。

漳水

漳水出临沮县东荆山。东南,过蓼亭。又东,过章乡南。又南,至枝江县北鸟扶邑,入于沮。

夏水

夏水出江流于江陵县东南。又东,过华容县南。又东,至江夏云杜县,入于沔。

羌水

羌水出羌中参粮。又东南,至广魏白水县,与汉水合。又东南,过巴郡阆中县。又南,至垫江县东。南,入于江。

涪水

涪水出广魏涪县西北。南,至小广魏,与梓潼合。

梓潼水

樟潼水出其县北界。西南,入于涪。又西南,至小广魏县南,入于垫江。

涔水

涔水出汉中南县东南旱山。北,至沔阳县南,入于沔。

江水

岷山在蜀郡氐道县,大江所出。东南,过其县北。江水自天彭阙东径汶关,而历氐道县北,又有湔水入焉。江水又东,别为沱。江水又历都安县。又东南,过犍为武阳县,青衣水、洙水从西南来,合而注之。又东南,过僰道县北,若水、淹水合从西来注之。又东,注水北流注。江水又与符里水合。又东,过江阳县南,洛水从三沔。江水入东,乌飞水注之。江水又东,径巫县故城南。江水又东,巫溪水注之。江水又东,径巫峡。江水历峡东,径新崩滩。江水又东,径石门滩。又东,过秭归县之南。江水又东,径城北。江水又东南,径夔城南。江水又东,径归乡县故城北。江水又东,径信陵县南。江水又东,过夷陵县南。江水历峡东,径宜昌县之土垂灶下。江水又东流头滩。江水又东,径宜昌县北。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江水又东,径黄牛山。江水又东,径西陵峡。江水历禹断江。江水出峡,东南流,径城故州。江水又东,径故城北。江水又东,径白鹿岩。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门。又东南,过夷道县北,夷水从狼山县南,东北注之。江水又东,径上明城北。江水又东,会沮口。又南,过江陵县南。江水又东,径燕尾洲。江水东,得马牧口。江水又东,径江陵县故城南。江水又东,径郢城南。江水又东,得豫章口。又东,至华容县西,夏水出焉。又东南,当华容县南,涌水出焉。江水又东,涌水注之。江水又径南平郡孱陵县之乐乡城北。又东南,油水从西南来注之。又东,右合油口。又东,径公安县危山东过广魏洛阳南,东南注之。江水径汉安县北。江水东,径樊石滩,又径大附滩。又东,过符县北邪东南,鳛部水从符关东北注之。又东北,至巴郡江州县东,强水、涪水、汉水、白水、宕渠水,水合,南流注之。又江水东,至枳县西,延江从牛羊牛可郡北流,西屈注之。又径东望峡,东历平都。江水又径虎须滩。江水又东,径临江县南。江水又东,得黄华水口,左径石城南。又东,至平洲。又东,径壤涂,而历和滩。又东,径界坛。江水又东,右得将龟溪口。江水又东南,会北集渠。江水又右径池溪口。江水又东,径右龙。又东,径羊肠虎臂滩。江水又东,彭水注之。江水又东,右径朐忍县故城南。江水又东,径瞿巫滩。江水又径东阳滩。江水又径鱼复县之故陵。江水又东,为落牛滩,径故陵北。江水又右径夜清,而东历朝阳道口。江水又东,左径新市里南。江水又东,右合阳元水口。江水又东,径南乡峡,南径永安宫南。江水又东,径诸葛亮图垒南。江水又东南,径赤岬西。江水又东,径鱼复县故城南。江水又东,径广溪峡西,过邓县东。江水自关东径弱关捍关,南入于北。江水左会高口。江水又东,得故市口。江水又右径杨岐北山。大江又东,左合子夏口。大江又东,左得侯台水口。大江右得龙穴水口。江水自龙巢而东,俞口。又东,得清杨、士坞二口。大江右径石首山北。又东,径赭要。江水左得饭筐上口。江水又右,得上檀浦。江水又东,径竹畦南。又东,至长沙下县隽北,沣水、沅水、资水合,东流注之,湘水从南来注之。江水又东,左得二夏浦。又东,径彭城口。江水自彭城东径如山北。江水又左径白螺山南。江水左径止乌林南。江水又东,左得子练口。江水左得中阳水口。又东,得白沙口。江水东,右得聂口。江水左径百人山南。江水东,径大军山南。江水又东,径小军山南。江水又东,径鸡翅山北,又东北,至江夏沙羡县西北,沔水从北来注之。江水又东,径叹父山,南对叹州。江水又东,径鲁山南。江水左得湖口,水通太湖。又东,合滠口,不上承沔水于安陆县,而东径滠阳县北,东南注于江。江水又东,湖水自北南注,谓之嘉吴。江右岸频得二夏浦,北对东城洲西,浦侧有雍伏戍。江之左岸,东会龙骧水口,出北山蛮中。江之有武口,水上通安陆之延头。江水东,径若城南。又东,过邾县南。江水右得黎北。江水又东,径邾县故城南。鄂县北,江水右得樊口。江水又左径赤鼻山南。又东,径西阳郡南,郡治即西阳县也。江之右岸,有鄂县故城。江水左,则巴水注之。又东,径较县故城南。东会希水口,出县霍山西麓,山北有县故城。大江右岸有厌里口、安乐浦。江水左得赤水浦。江水又东,径南阳山南。江水又东,径西陵县故城南。江水东,历孟家水羌。江之右岸,有黄石山,水径其北。又东,过蕲春县南,蕲水从北东注之。又东,过下雉县北,刊水从东陵西南注之。又东,左得青林口。

青衣水

青衣水出青衣县西蒙山。东,与沫水合也。至犍为南安县,入于江。

桓水

恒水出蜀部岷山。西南,行羌中,入于南海。

若水

若水出蜀郡旄牛徼外。东南,至故关,为若水也。南,过越嶲邛都县西。直南,至会无县,淹水东南流注。又东北,至犍为朱提县西,泸江水。又东北,至僰道县,入于江。

沫水

沫水出广柔徼外。东南,过旄牛县北。又东,至越嶲灵道县,出蒙山南。东北,与青衣水合。东,入于江。

延江水

延江水出犍为南广县。又东,至牛羊牛可敝邑 县东。屈北流,至巴郡涪陵县,注更始水。又东南,至武陵西阳县,入于酉水。

沅酉水

酉水东南,至沅陆县,入于沅。

存水

存水出犍为存阜鄢县。东南,至郁林定周县,为周水。又东北,至潭中县,注于潭。

温水

温水出牛羊牛可夜郎县。又东,至郁林广郁县,为郁水。又东,至领方县东,与斤南水合。东北,入于郁。

淹水

淹水出越嶲遂久县徼外。东南,至蜻蛉县。又东,过姑复县南。东,入于若水。

叶榆水

益州叶榆河,出其县北界。屈从县东北流,过不韦县。东南,出益州界,入牛羊牛可郡西随县北,为西随水。又东出,进桑关,过交址麋泠县北,分为五水,络交址郡中。至东界,复合为三水。东入海。

夷水

夷水出巴郡鱼复县江。东南,过狼山县南。又东,过夷道县北。东,入于江。

油水

油水出武陵孱陵县西界。又东北,入于江。

沣水

沣水出武陵充县西。历山东,过其县南。又东,过零阳县之北。又东,过作唐县北。又东,至长沙下嶲县西北。东,入于江。

沅水

沅水出牛羊牛可且兰县,为旁沟水。又东,至镡城县,为沅。又东北,过临沅县南。又东,至长沙下隽县西北,入于江。

泿水

泿水出武陵镡城县北界沅水谷。南,至郁林潭中县,与邻水合。又东,至苍梧陵县,为郁溪。又东,至高要县,为大水。又东,至南海番禺县西,分为二,其一南入于海,其一又东过县东,南入于海。员水又东南一千五百里,入南海。

资水

资水出零陵都梁县路山。东北,过夫夷县。东北,过邵陵县之北。又东北,过益阳县北。又东,与沅水合于湖中。东北,入于江也。

涟水

涟水出连道县西,资水之别。东北,过湘南县南。又东北,至临湘县西南。东,入于湘。

湘水

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东北,过零陵县东。又东北,过洮阳县东。又东北,过泉陵县西。又东北,过重安县东。又东北,过需阜县西,泰水从东南来注之。又东北,过阴山县西,水米水从东南来注之。又北,过沣陵县西,漉水从东注之。又北,过临湘县西,浏水从县西北流注。又北,水为水从西南来注之。又北,过罗县西,水买水从东来流注之。又北,过下县西,微水从东来流注之。又北,至巴丘山,入于江。

漓水

漓水亦出阳海山。南,过苍梧荔浦县。又南,至广信县,人于郁水。

溱水

溱水出桂阳临武县南。绕城西北,屈东流。东,至曲江县安聂邑东。屈西南流,过滇阳县,出淮浦关,与桂水合。南,入于海。

汇水

汇水出桂阳县庐聚。东南,过含洭县。南,出洭浦关,为桂水。

深水

深水出桂阳庐聚。西北,过零陵营道县南。又西北,过营浦县南。又西北,过泉陵县西北七里,至燕室邪,入于湘。

钟水

钟水出桂阳南平县都山北,过其县东。又东北,过宋渚亭。又北,过钟亭,与鸡水合。又北,过魏宁县之东。又东北,入于湘。

耒水

耒水出桂阳郴县南山。又北,过其县之西。又北,过便县之西。又西北,过耒阳县之东。又北,过需阜县东。北,入于湘。

洣水

洣水出茶陵县上乡。西北,过其县西。又西北,过攸县南。又西北,过阴山县南。又西北,入于湘。

漉水

漉水出醴陵县东漉山。西,过其县南,屈从县西。西北流,至漉浦,注入于湘。

浏水

浏水出临湘县东南、刘阳县西北。过其县东北,与涝溪水合,西入于湘。

水买水

水买水出豫章艾县西。过长沙罗县西。又西,累石山,入于湘水。

赣水

赣水出豫章南野县。西北,过赣县东。又西北,过庐陵县西。又东北,过石阳县西。又东北,过汉平县南。又东北,过新淦县西。又北,过南昌县西。又北,过彭泽县西。北,入于江。

庐水

庐江水山三天子都北。过彭泽县西,北入于江。

渐江水

渐江水出三天子都。北,过馀杭东,入于海。

斤江水

斤江水出交址龙编县东北。至郁林领方县,东注于郁。容容、夜、、湛、乘、牛渚、须无、无濡、营进、皇无、地零、侵黎、无会、重濑、夫省、无变、由蒲、王都、融、勇外,此皆出日南郡西,东,东入于海。

山泽

嵩高为中岳,在颍川阳城县西北。泰山为东岳,在泰山博县西北。霍山为南岳,在庐江县西南。华山为西岳,在弘农华阴县西南。雷首山在河东蒲阪县东南。砥柱在河东大阳县东河中。王屋山在河东垣曲县东北也。太行山在河内野王县西北。恒山为北岳,在中山上曲阳县西北。碣石山在辽西临渝县南水中也。析城山在河东濩泽县西南。太岳山在河东永安县。壶中山在河东北屈县东。南龙门山在河东皮氏县西。梁山在冯翊夏阳县西北河上。荆山在冯翊怀德县南。岐山在扶风美阳县西北。关山在抚风汧县之西也。陇山、终南山、敦物山在扶风武功县西南也。须山在陇西临洮县西南。山番冢山在陇西氐道县之南。鸟鼠同穴山在陇西首阳县西南。积石在陇西河关县西南。都野泽在武威县东北。合离山在酒泉会水县东北。流沙地在张掖居延县东北。三危山在敦煌县南。朱围山在天水北冀县南。岷山在蜀郡湔氐道西。山番冢山在弘农卢氏县南。荆山在南郡临沮县东北。内方山在江夏竟陵县东北。大别山在庐江安丰县西南。外方山,嵩高是也。桐柏山在南阳平氏县东南。陪尾山在江夏安陆县东北。衡山在长沙湘南县南。九江地在长沙下县西北,云梦泽在南郡华容县之东,东陵地在庐江金兰县西北,敷浅原地在豫章历陵县西南,彭蠡泽在豫章彭泽县北。中江在丹阳芜湖县南,东至会稽阳羡县,入于海。震泽在吴县南五十里。北江在毗陵北界,东入于江。峄阳山在下邳县之西。羽山在东海祝其县南也。陶丘在济阴定陶县之西南。菏泽在定陶县东,雷泽在济阴成阳县西北,菏水在山阳湖陆县南,蒙山在太山蒙阴县西南,大野泽在山阳巨野县东北,大邳地在河南成皋县北。明都泽在梁郡睢阳县东北。益州沲水在蜀郡汶江县西南,其一在郫县西南,皆还入江。荆州沲水在南郡枝江县。三澨地之南在邛县之北。右《禹贡》山水泽地所在,凡六十。

水经 作者:桑钦 东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