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豹CTB顺利通过双面侧柱碰试验:安全,才是对车主最大的爱护!
安全才是电动车最大的豪华,安全才是对车主最大的爱护。
在汽车行业,安全始终是众多车主关注的的核心话题。近日,比亚迪海豹CTB结构顺利通过了双面侧柱碰试验,展现出卓越的安全性能。
众所周知,比亚迪在新能源车领域是一个天花板一样存在,它的产品和技术,包括它对供应链的掌控,都不是一般车企可以比拟的。
更让人称道的是比亚迪的创新能力,它所开创的很多技术都相当于树立了行业的标杆。
比如我们要说到的CTB(Cell to Body)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

什么是CTB?
简单说它是比亚迪e平台3.0为了从根本上优化车身安全而采取的一种技术,对此,比亚迪是这么介绍的:
CTB技术将底盘与电池高度集成,将地板(电芯上盖)-电芯-托盘三者变成了一个“零件”,实现了强大的密封效果。
如此一来,底盘结构更稳固,车身更稳定,反应更快,操控感更强,舒适度也更高,其高扭转刚度媲美百万级豪车。
在CTB技术的加持下,海豹通过双面侧柱碰试验也是一个很自然的结果。

双面侧柱碰试验挑战难上加难
比亚迪海豹整车以32km/h的速度和75°的角度,撞击254mm钢性柱,随后同一台车进行叠加第二次碰撞试验,以副驾驶后排撞击点进行侧柱碰试验。这相当于连续进行了两次撞击,难度非常大,相比单次侧柱碰,对车的安全性无疑是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试验结果显示,比亚迪海豹整车结构最大变形量183mm,相比传统燃油车平均300mm左右的变形量,搭载CTB技术的海豹最大变形量减小了120mm左右。表明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很好地提升整车结构强度,确保从前到后各个撞击位置的结构安全。
而根据车身假人反馈的数据,在CTB优秀的结构安全基础和气囊缓冲保护下,整车中三个乘员保护指标也全部达到满分的成绩,让人惊叹。
对车主来说,最担心的还有碰撞后电池起火的问题,毕竟电动车起火非常快,对车上人员的生命安全威胁非常大,在这方面,海豹的表现堪称惊艳:
两次碰撞后电池包仅在边框产生轻微变形,带电部分无损伤,电池包主体结构基本没有变形,电池包没有出现漏液、起火,整体结构稳定,并且在碰撞瞬间,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立即执行高压断电保护策略,高压系统电压在碰撞后的820毫秒内,迅速下降至安全电压区间内。甚至在测试人员把这个电池包装在另外一台车上测试的时候,电池功能仍然保持了正常。

“放心开”是对比亚迪的最大褒奖!
比亚迪e平台3.0致力于孵化让用户可以“闭眼买、放心开”的智能电动车,高效合理的空间、能耗、数字资源的利用,软硬件的可升级性,多维度的安全性能,让消费者可以闭眼就能选择到优秀的电动车。
历时5年,耗资百亿,比亚迪才推出了推出了纯电整车架构平台化的全新e平台3.0,它的定位就是成为“全球开放共享的下一代智能电动车基础解决方案”,成为“下一代电动车的摇篮”,可以说承载了比亚迪人的雄心壮志。
因为相信而看见,这次海豹CTB顺利通过双面侧柱碰试验就证明了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的安全性,确实可谓是“放心开”。
对于想要早点体验电动车的朋友来说,“高品质出行的不二之选”,比亚迪海豹无愧于这个称号。
相信这次测试也有助于推动电动车各大厂家对安全的重视,比亚迪海豹珠玉在前,它们也不会甘于落后。


王传福一直在引领,从未被超越!
海豹CTB技术和e平台3.0其实是集比亚迪多年电动汽车研发经验的之大成,承载着比亚迪对下一代智能电动汽车的认知与革新,是厚积薄发之作。
要知道比亚迪如今的领先是源于比亚迪在手机电池领域的积累,当然也离不开王传福的企业家精神、战略眼光和布局。
在进军汽车行业之初,王传福就收购了一家模具厂,“在电池领域比亚迪仅用 30% 的成本优势就击败了索尼、三洋,汽车(模具)有 400% 的成本优势,我们没有理由打不倒国外企业。”
王传福对商业的认知之高,对行业的洞察之深,对市场的驾驭力之强,在国内企业家群体中,能够与其比肩的人并不多。
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服务客户,为客户创造价值,而残酷的市场竞争又逼迫企业必须尽快提高竞争力才行,所以企业领导者必须洞察未来,把握趋势,开放创新,赢得先机才行。有理由相信,在王传福的带领下,比亚迪的事业还会有更多的精彩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