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银英动画考古——人狼级旗舰

前情提要:
本系列专栏乃为怀旧之用,也可以作为对旧版《银河英雄传说》动画感兴趣但介于篇幅庞大而一时无法全部观看的朋友粗略了解旧版动画的切入点。
审美观是一种很难统一的东西,但不论如何,旧版动画那些颇有朴实厚重之风的舰船和其它武器装备的设定在今天也应该能找到喜欢它们的人吧?
人狼:

“人狼(Bēowulf )”的名字源自于同名叙事诗,诗中的贝奥武夫乃是一名孔武有力的国王,最终在斩杀巨龙时与之同归于尽。
至“人狼”开始建造之时,帝国军的舰船设计思想已经开始产生了某些变化:斜面装甲的防护设计再一次得到了推广,而舰船的发动机布置方式也愈发趋向于集中于舰体的两侧,如是种种不同于传统设计之处不一而足。若将帝国军此时的标准战舰和“人狼”还有“伯伦希尔”放到一起进行比对的话,我们可以很轻易地发现在“人狼”的身上存在着不少过渡的痕迹:单看舰体中段的话,“人狼”和帝国军标准战舰是非常相似的(尤其是呈脊状凸出的埋入式天线),但它在舰体下方集中安装有通讯及传感器集中的凸出部又和“伯伦希尔”更为接近(就连舰载机数量都一样是36架)。
因采用楔形舰首之故,“人狼”的正面防御能力要优于传统的战舰,其舰首下方设置的主炮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它的防弹外形,但和传统战舰比这也算不上什么缺陷。不过,“人狼”的主炮数量依旧只有六门这一点对一艘旗舰而言似乎有过少之嫌,大概是为了强化防护能力和指挥能力而削弱了火力之故。
与帝国军传统的战舰设计不同,“人狼”的主推进器设置在舰体的两侧悬臂结构之上,这使得战舰的宽度达到了242米,与帝国军最大的威廉明娜级相当,这一方面强化了舰船的转向能力,另一方面自然也增大了舰船在正面的投影面积,使得它更容易被敌方火力击中。但反过来说,将发动机设置得远离战舰主体也可以为损害管制带来一定的好处。若果真如此,那这个设计思想倒也不是没有获得回报:在伊谢尔伦回廊战役中,“人狼”曾被杨舰队炮火直接命中,但米达麦亚本人毫发无伤。在中部引擎的下方,“人狼”还设置有实验型搭载的冷却系统。
可以认为,“人狼”算是帝国的设计师们意图以较为低廉的成本普及新的造舰技术与理念的一个尝试,对帝国下一代战舰的开发有着不小的影响。
“人狼”长988米,宽242米,高248米,舰员954人。
主要武器:
舰首中子光束炮6门;
舷侧(单侧)副炮20门;
舰载机:王尔古雷战斗艇36架。

即使在帝国军众多战功卓著的提督当中,沃佛根·米达麦亚也是最为顶尖的两人之一——另一人则是他的好友奥斯卡·冯·罗严塔尔,他们两人其时被并成为“帝国的双壁”。自然而然地,米达麦亚的座舰“人狼”也是身经百战。自“三千万大远征”时作为米达麦亚的旗舰出战开始(此战中米达麦亚率部追击同盟军第九舰队,因追击过速之故舰队前锋一度与同盟军后卫部队并驾齐驱,“疾风之狼”的美誉由此而来),这艘战舰就伴随着他参加了此后帝国军几乎每一场重大战役。
在亚姆立札会战中,米达麦亚所部遭遇同盟军第十三舰队的快速仰攻,“人狼”轻微受损。
在帝国内战中,米达麦亚所部轻易击溃了胥塔典提督率领的贵族军舰队,并乘势拿下了连顿堡要塞。此后,米达麦亚舰队在引诱秃鹰之城内的贵族军出击时也出了不少的力(当然,最重要的因素还是贵族的傻儿子们配合的好)。
在要塞对要塞战役结束后不久,“人狼”所属的米达麦亚舰队和“托利斯坦”所属的罗严塔尔舰队为了接应坎普与缪拉的部队而往伊谢尔伦方向开进,但与预料有所偏差的是,他们接应到的居然只有一只残兵而已。两舰队于是就地设下伏兵,将匆匆追来的同盟军追兵尽数消灭之后才从容退去。
当然,对自由行星同盟而言,“人狼”带给他们最为惨痛的回忆还要数它在“诸神黄昏”作战行动中的表现:
大概是因为此前在“三千万大远征”中表现太好,米达麦亚舰队的旗舰“人狼”在同盟军中的知名度相当地高。结果,在本来就抱定死战之心出击的同盟军舰队中,有不少舰艇在兰提马力欧星域会战开始时一看到前方帝国军的旗舰是“人狼”就彻底红了眼,继而立刻发动了无视战术准则和伤亡的决死冲锋。
从战术上来讲,同盟军因为这样的疯狂之举一时之间看起来似乎是占到了上风,但就和荷兰多舰队在第三次迪亚马特会战中的无谋乱舞一样,此举绝不可能长久。结果,在不久之后,阵型散乱无力冲杀的同盟军在重整阵型的帝国军面前把此前占据的一点点优势又成倍地还了回去。从这一点来看,“人狼”大概意外地起到了扰乱同盟军作战计划的作用。

当然,对自由行星同盟的政府而言,“人狼”留给他们的印象就是另一回事了:为了有力地“说服”同盟政府接受战败的事实,已经率部突击到行星海尼森轨道上空的“人狼”对准同盟军的统合作战本部发射了一发导弹,将其彻底夷为平地。藉由此举,“人狼”成为了有史以来第一艘开火攻击自由行星同盟首府“海尼森”的帝国军战舰。

在帝国与同盟之间再度开战时,米达麦亚舰队同样打响了战斗的第一枪:宇宙历799年,新帝国历1年,“人狼”所属的舰队突袭了同盟军在小行星“露西亚娜”上的造船厂,并毫无悬念地将后者打成了碎片。

宇宙历800年,新帝国历2年1月,“人狼”在战斗中一马当先,率领着舰队将同盟军老将比克古的部队一分为二。同年5月,它又跟随着皇帝莱因哈特一世参加了伊谢尔伦回廊战役,此战中,本舰被同盟军炮火命中,导致帝国军方面一度传出米达麦亚阵亡的谣言。虽然事后证明这只是有惊无险,但米达麦亚旗舰“人狼”遭遇的这次意外令皇帝莱因哈特下定了用车轮战彻底耗干杨舰队精力的决心。如果皇帝本人不在之后病倒导致帝国军全体后撤的话,在数量上处于绝对劣势的杨舰队大概是无法在这种持久战中支撑下来的。

宇宙历800年,新帝国历2年下半年,新帝国同盟领总督奥斯卡·冯·罗严塔尔叛乱,米达麦亚舰队成为了帝国军的平叛先锋。在此前,米达麦亚和罗严塔尔两人曾经并称“帝国的双壁”,如今却不得不成为交战的双方,着实令人唏嘘不已。米达麦亚舰队和罗严塔尔舰队之间的交锋,也就因此而被史学家们成为“双壁会战”。
从本质上来讲,“双壁会战”对帝国军来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同室操戈的悲剧,但若是仅从双方的用兵来看,会战本身却表现出令人心醉的洗练与高度的艺术感,所谓用兵者无可救药的心性大概正是如此。


托利斯坦:

“托利斯坦(Tristan)”的名字出自亚瑟王的一位圆桌骑士,此君以其与其叔父之妻伊索尔德的一段不伦之恋闻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艘战舰的名字和它的提督确实十分相称,因为奥斯塔·冯·罗严塔尔在私人生活方面也着实难称楷模。
作为“人狼”的姐妹舰,“托利斯坦”在脱离传统设计的方向上比前者又更进了一步:它的前部舰体在整体上的弧线更加平顺,仅在舰首下方有凸出结构(此处安装有实验型的防护设施,该设施可以通过生成强力的电磁场和重力场来偏转来袭的敌方火力,但耗能相比于传统的同类设备来说相当巨大。但从作战记录来看,这里似乎还安装有大口径光束炮),可以想见其防护能力应该比之“人狼”还要更胜一筹。和“人狼”所不同的是,“托利斯坦”在外观上并没有任何可见的主炮炮门,因而起初同盟军对这艘战舰的火力产生过严重的误判,直到后来才发现它其实采用的是隐藏式主炮,以每侧两门的形式布置在前部舰体的两侧。
当然了,即使算上这四门主炮,“托利斯坦”也很难说算是一艘以攻击力见长的战舰,倒是在战舰本身的防护、机动和指挥通讯能力方面有一技之长,这一点和“人狼”倒是没有什么区别。
“托利斯坦”长979米,宽242米,高235米,舰员944人。
主要武器:
舰首中子光束炮4门;
舷侧(单侧)副炮13门。


同为帝国的“双壁”,罗严塔尔获得这艘旗舰的时间应该和米达麦亚相差不了太久。“托利斯坦”的首战就赶上了帝国军在“三千万大远征”末尾的反击,于罗严塔尔舰队交战的同盟军第五舰队虽然早就做好了撤退的准备,但依旧废了不少力气才摆脱帝国军的追击。在紧接着开展的亚姆立札会战中,“托利斯坦”似乎没有特别抢眼的表现,但相应地也没有疏忽任何本职。
在帝国的内战中,“托利斯坦”所在的舰队同样及其平稳地一路战胜到了最后(仅在和米达麦亚舰队一同攻占连顿堡要塞时遇到了一些麻烦)。因为战后不久齐格飞·吉尔菲艾斯一级上将就被刺杀的缘故,罗严塔尔和米达麦亚二人成为了莱因哈特军种地位仅次于他本人的存在。大概正因为这个缘故,在要塞对要塞之役中,他们两人都没有领军出征,而是让坎普和缪拉两名上将获得了这个机会。
结果,因为战局始终未有新的进展,两名提督最终还是带着舰队以支援的名义前往伊谢尔伦前线。但等到两只舰队到达之时,曾坐拥一个要塞两只舰队的坎普-缪拉大军只剩下一支残兵。明白了事已不可行这个事实之后,罗严塔尔和米达麦亚停止了前进并设下了伏兵,在消灭了同盟军所有的追击部队之后从容离去。
“托利斯坦”再度得到和同盟军交手的机会要等到宇宙历798年、帝国历489年12月,其时已决意要大举进攻自由行星同盟的莱因哈特将罗严塔尔舰队作为佯攻部队派出前来攻打伊谢尔伦要塞。虽说是佯攻,但若伊谢尔伦方面守军战斗不力的话,罗严塔尔舰队的“佯攻”或许就弄假成真了也说不定。在此次要塞的攻防战中,罗严塔尔舰队一度以平行追击的战法成功令己方舰队和杨舰队舰船混杂在一起迫近了伊谢尔伦要塞,但最终因为过于急切地想要击毁杨威利的旗舰“休伯利安”而导致本舰队旗舰“托利斯坦”位置过于突出,被“蔷薇骑士”跳帮而功败垂成。



在随后的战斗中,“托利斯坦”连同“人狼”一同各自率领麾下的舰队直扑自由行星同盟的首府海尼森,为逼迫同盟政府投降做出了重大贡献。
此后因为罗严塔尔任统帅本部长一职的缘故,在马尔·亚迪特星域会战和伊谢尔伦走廊战役发生的时候,罗严塔尔元帅本人都不在自己的旗舰之中,而是随同皇帝莱因哈特本人待在帝国军总旗舰“伯伦希尔”上。
“托利斯坦”真正再度直接在罗严塔尔本人座下参加战斗,还要等到“双壁之战”的爆发。
罗严塔尔本人固然是毋庸置疑的名将,其麾下舰队亦颇为精强,但他自开战伊始就缺乏有能力而且忠诚的高级将领这一点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弥补的,更不用说,在明面上对他的指挥权表示服从的将军里,还藏着格利鲁帕尔兹这样心怀鬼胎的叛徒。
结果,“托利斯坦”并没有在和米达麦亚舰队的交战中受损,却反而在撤军途中遭遇了来自背叛的格利鲁帕尔兹舰队的攻击而受到重创。罗严塔尔本人亦因为旗舰被击中时在舰内引发的一系列损伤而身负重伤,最终不治而死。
*此处所谓“不治”并非意指罗严塔尔元帅的伤势无法治愈,而是指他本人字面意义上拒绝接受手术治疗。




在“双壁会战”之后,残存的罗严塔尔军舰队在“托利斯坦”的率领下返回了海尼森,此时舰队总兵力已大大减员,但整体的行动仍然严谨有序,亲历者在时候提及此事时均认为此乃罗严塔尔舰队的余晖。

原内容出处见链接,有错漏之处欢迎指正:
https://gineipaedia.com/wiki/Category:Imperial_vessels
https://asahiw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