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 黄帝

黄帝
史记,卷1,本纪1
注释,多查询自《汉语大词典》《王力古汉语字典》
译文,来自《二十四史全译》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徇齐,疾速。引申指敏慧。徇,通“侚”。--汉语大词典
敦敏,笃实敏捷。--汉语大词典
聪明,①视听灵敏。②谓明察事理。③智力强,天资高。④指智慧才智。⑤犹言视听;听到的和看到的。⑥特指君主的视听。⑦犹耳目。⑧指刺探消息的人。--汉语大词典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习用,②频频使用;惯用。--汉语大词典
不享,①诸侯不来朝。②指不来朝者。③不行享献之礼。--汉语大词典
宾从,③服从;归顺。--汉语大词典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四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後得其志。

侵陵,侵凌。侵犯欺凌。--汉语大词典
振兵,整顿部队。--汉语大词典
四种,指黍、稷、稻、麦。--汉语大词典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披山,开山。--汉语大词典
宁居,安居。--汉语大词典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策。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穀草木,淳化鸟兽蟲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岱宗,①即泰山。②古代谓人死后灵魂归泰山。故以岱宗指死亡。--汉语大词典
合符,①符信相合;合验符信。古代以竹木或金石为符,上书文字,剖而为二,各执其一,合之为证。②相符合。③指符信。--汉语大词典
师兵,犹军队。--汉语大词典
营卫,①军营护卫。②指营门卫士。③护卫。--汉语大词典
推策,亦作“推筴”。以蓍草或竹筹推算历数。后亦用于占卜吉凶。--汉语大词典
幽明,②指昼夜;阴阳。③指生与死;阴间与人间。④人与鬼神。--汉语大词典
淳化,①纯正平和。②敦厚的教化。③犹驯化。--汉语大词典
旁罗,①犹遍及。④广泛搜罗。--汉语大词典
劳勤,①勤劳。--汉语大词典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

降居,贬谪迁居。亦谓天子之子出为诸侯。--汉语大词典
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