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科技史、环境史和灾难史的视角看人类世 8.23

2022-08-27 10:17 作者:一个硝酸  | 我要投稿

感谢这位陶寺文化传人UP,我也忘了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的了。2022-8-27 09:59:07

2021年11月24日 00:46

感谢你的关注,希望你在B站变得更强!

了解一下中国人民大学2022-8-27 10:11:36

The Anthropocene

Through the len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and Disaster History

互聊女儿0:01


00:57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中国人民大学

Beida 北大。

Peking 燕京

Nanking 南京

Helmuth Trischler (Deutsches Museum and Rachel Carson Center)


03:45


大家好啊,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德国慕尼黑大学科技史人文现代史教授Helmuth Trischler给我们做报告。

他是慕尼黑大学科技史现代现代史教授

国际比较视野中的知识社会、创新文化。

科学技术与欧洲的一体化。

交通史、环境史。

7部专著,英文、德文。32部论文集,167篇论文。另一位同事很忙,他也很忙hhhh

代表性论文有:

循环与回收,可回收

教学科研外,还担任了2个机构的重要职位。其中一个是位于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馆,研究部主任。他实际上是,另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的主任(Rachel Carson Center)欢迎来到人新世(Anthropocene)

Currently: 科学人文与公众之间——关于人新世的辩论。

Crystal 毛瑟——长期的合作关系。2012年开始,每年人民大学召开一次环境国际会议。2022-8-27 10:08:51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今年是Trischler,明年就是毛赫教授。2022-8-27 10:09:34

。。。。。。。。。。。

咱自古以来也有不少的概念,包括天人合一等,可以透入印第安人的研究,为什么没用出来呢?2022-8-27 10:10:03


09:40


Of course he only understood the names.

Good afternoon at the time

没人用微博知乎搞学术2022-8-27 10:11:21

Fun memories about China.

这个可能不是我所期待的“人文”。这是现代学术的认识。2022-8-27 10:16:04


14:34


2022-8-27 10:16:22

从科技史、环境史和灾难史的视角看人类世 8.2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