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床不是孩子的错,可能是这种原因?

明明妈:我家明明今年4岁了,晚上还常常尿床!
霜霜妈:我家女儿已经5岁半了,也还尿床,听人说孩子尿床很正常,不用管,孩子长大就好了。
彬彬妈:哎,听你们这样说,我都不好意思说出口,我家儿子今年10岁,已经读小学3年级了,一周还要尿床2-3次,平时都不敢参加露宿的集体活动,怕尿床被老师同学发现会嘲笑他,他因此很懊恼,性格也越来越内向,真让人着急,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孩子尿床长大后就会好了吗?
尿床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吗?
作为尿床儿童的家长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呢?
几岁以上尿床、什么样的频率存在遗尿症的可能?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尿床”那些事儿
一.什么是儿童遗尿症?
尿床,医学上称为夜遗尿,是指≥5岁的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简称“5=2+3”)。根据是否合并白天的膀胱症状如尿急、尿失禁、排尿次数增加/减少、排尿延迟、憋尿表现、排尿不畅等,分类为单一症状夜遗尿症与非单一症状夜遗尿症。
二.儿童遗尿症是什么原因呢?
a. 缺乏抗利尿激素,导致夜尿产生过多。
b. 膀胱容量过小,不够储存整晚的尿液。
c. 睡眠觉醒障碍。
d. 其他:遗传;不良的饮食饮水排便习惯,比如进食过多刺激性的食物,或者夜间饮水较多;便秘,也是其影响因素。

三.尿床会随着孩子长大自行好转吗?
在生长发育期每年约有15%的遗尿儿童自愈,但最终仍有1%-2%儿童的遗尿症状会持续到成年,给儿童及其家庭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四.遗尿症对儿童身心健康有什么不利影响呢?
尿床是儿童的第三大创伤性事件,仅次于父母的离婚和吵架。遗尿症可引起儿童自卑、焦虑、悲伤或沮丧,不爱社交,沉默寡言,活动/注意力缺陷,最终会造成儿童睡眠质量差、学习成绩不良,严重者会感觉受到伤害,可能导致精神和心理障碍。


五.儿童出现哪些症状应该及时就诊?
5岁以上的儿童经常尿床,或出现漏尿、尿频、尿急、尿线中断、需要压迫腹部促进排尿、夜间尿多等情况时,应及时携带孩子就诊,必要时完善尿常规、泌尿系彩超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因。

六.遗尿症儿童的家长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首先,家长应该正确认识尿床,有些尿床并不是孩子的错,而是一种疾病。家长要积极参与,避免孩子因此而受到指责,要鼓励孩子正常学习和生活,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饮食习惯(吃):避免进食辛辣刺激、含咖啡因或茶碱类食物。
饮水习惯(喝):尽量将饮水量安排在白天,睡前2-3小时开始限制饮水及含水量丰富水果,不摄入含咖啡因或茶碱类、刺激性、冷饮饮料。
排便习惯(拉):日间摄入充足的水分,多食用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改善便秘,每日定时排便,排便时不分散注意力。
排尿习惯(撒):日间2-3小时排尿一次,睡前排空膀胱,不鼓励使用纸尿裤,要进行排尿训练。
睡眠习惯(睡):保障充足的睡眠时间,保证孩子睡眠质量;避免过度劳累或兴奋,睡前安静、睡前排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另外,可尝试奖励机制,当小朋友很好地完成这些后,可以给小朋友一些奖励和鼓励,促进小朋友良好习惯的养成。

七.怎么做排尿日记?
其次,家长协助记录排尿日记(日间日记、夜间日记)。排尿日记可提示小朋友遗尿类型,有助于决策治疗,怎么记录呢?
1.日间日记——判断孩子的膀胱容量
记录饮水时间和饮水量,排尿时间和排尿量以及有无漏尿。需至少3~4个白天(可两个周末),排尿量从早上第二次小便开始记录到睡觉前最后一次小便。
2.夜间日记——判断孩子夜间是否多尿
需连续记录7个夜晚,记录睡觉时间和起床时间以及是否尿床和是否大便,夜间总尿量应包括夜间入睡后上厕所尿量(或尿布重量)和次日早晨第一次小便量。
温馨提示:排尿日记应在做到睡前2小时限水、睡前排空膀胱之后进行记录。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