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3.4.2 寇凖

2023-03-22 11:51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2、寇準(公元961—1023年)


  北宋地主阶级进步政治家、爱国主义者。字平仲。华州下邽[1]人,出身于小官僚地主家庭,曾任县令、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宰相等职。他两次任宰相,都因被排挤而罢相,最后被贬为雷州[2]任司户参军。

  他主张坚决抵抗外敌侵略,反对妥协逃跑,坚持爱国主义。公元一〇〇四年春,契丹[3]贵族侵犯北宋边境,他认为这是大举侵犯的前奏,积极主张备战。当年九月,契丹二十万军队南下侵宋。北宋统治集团围绕对契丹问题斗争激烈。妥协派主要代表王饮若、陈先叟主张逃跑到金陵或成都避难,而寇準[4]则坚决主张抵抗。他当着王、陈的面,对宋真宗说:“谁为陛下划此策者,罪可诛也”[5]。他要求皇帝“亲征”。他的坚决斗争,终于制止了妥协派逃跑的主张,宋真宗决定“亲征”。十月,真宗由汴京出发,到达韦城[6]。此时,又有人要真宗到金陵逃难。寇準再度指出:“今寇已迫近,四方危心,陛下惟可进尺,不可退寸,河北诸军日夜望銮舆至,士气当百倍;若回辇数步,则万众瓦解,敌乘其势,金陵亦不可得矣。”[7]在寇準的力争下,真宗才赴澶州。寇準指挥广大军民奋勇作战,宋军射死契丹主帅萧挞凛,沉重打击了契丹侵略者。契丹请求议和,寇準坚决反对,主张乘胜收复失地。但真宗在妥协派鼓动下,决定议和,没有采纳寇準的意见。

  寇準选拔人才,不讲资历,破例任用“贤良”人才,罢退“不肖”官吏。他说:“宰相所以进贤退不肖也。”[8]同时,他敢于同豪强势力斗争,如揭露参知政事王沔包庇他弟弟王淮大量盗窃国家财产的罪行;揭露永兴军[9]的富豪重利剥削和掠夺贫民;请求对违法的皇后家人,按国法处理,等等。

  寇準后来被迫同意签订屈辱的“澶渊之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抗辽的妥协性。他对大官僚地主豪强的斗争,虽有其进步意义,但并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著作有《寇準集》。


注:

[1] 今陕西渭南县东北。

[2] 今广东海康县。今广东湛江市代管县级市,读者注。

[3] 即辽。

[4] 当时任宰相。

[5] 《宋史·寇凖传》。

[6] 今河南滑县东南。

[7] 《续资治通鉴》卷二十五。

[8] 《宋史·寇凖传》。

[9] 今陕西西安。

《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3.4.2 寇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