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CEO计划二期再开课,学员收获有哪些?
6月11日到16日,由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腾讯公司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简称:腾讯SSV)主办,云南农业大学承办,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协办的“中国农业大学—腾讯为村乡村职业经理人培养计划”(下称“乡村CEO计划”)二期理论课环节第二阶段培训在昆明开班。
此次培训既邀请了云南省委党校、昆明市农业农村工委、云南农业大学等机构的专家教授,围绕乡村振兴的理论实践、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等问题开展系列讲座,武装学员们的理论头脑;又组织学员们前往昆明市的乡村振兴示范村现场观摩,开拓视野,了解典型村庄的发展模式;同时还举办了“乡村CEO可持续共创会”专场交流活动,邀请一二期学员共话村庄业态经营。
培训有哪些亮点?学员们有什么收获?请看《乡村CEO计划二期再开课,学员收获有哪些?》。
“春水绿波”“青莲学士”“羽仕妆”“月月红”……几十亩土地上,姹紫嫣红、形态各异的月季连片开放,2000多个月季品种中还有许多难得一见的中国古老月季。
6月13日,110多名乡村CEO计划的二期学员一进入昆明市晋宁区清水河村,就对眼前美景啧啧称奇,有三五成群向村庄接待人员提问、了解运营情况的;有在苗圃里驻足、拍摄品种信息的;还有的一溜烟跑下坡,进培育大棚参观记录的……

继“中国农大-腾讯为村乡村职业经理人培养计划”二期(了解详情,请点击链接: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乡村CEO计划二期启航)于5月在北京启动并培训后,6月11日到16日,学员们又集体前往昆明,开始了理论课环节第二阶段的培训,清水河村就是乡村CEO学员们在昆明培训期间实地参访的一站——这个村庄近年来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积极拓展村企合作,聚焦“花”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月季村”。
乡村CEO计划二期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把一期总结的培养方案开放给地方政府,探索与地方政府的乡村CEO“培养-聘用”制度有机结合,共同推动乡村CEO培养的地方制度化,该计划得到了云南省以及昆明、昭通、曲靖三个地方的大力支持,三地也分别安排了地方高校全程参与。

此次在昆明为期一周的培训,就是由云南农业大学承办,既邀请了云南省委党校、昆明市农业农村工委、云南农业大学等机构的专家教授,围绕乡村振兴的理论实践、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等问题开展系列讲座,武装学员们的理论头脑;又组织学员们前往昆明市的乡村振兴示范村现场观摩,开拓视野,了解典型村庄的发展模式;同时还举办了“乡村CEO可持续共创会”专场交流活动,邀请一二期学员共话村庄业态经营。
关注:村庄运营收入怎么样?
“大家仔细看,我们小渔村的空中没有任何一根电线,已经全部入地了。”刚刚还在跟大家一起参观的学员徐曦,摇身一变,拿起话筒当起了讲解人。原来,徐曦既是乡村CEO计划二期学员,也是小渔村村集体公司聘请的总经理助理。

昆明市晋宁区牛恋小渔村毗邻滇池,过去村内建设无序、环境脏乱差,没有特色可言。经过政府的规划建设,村庄实施了人居环境提升、雨污分流等工程;基础设施改善后,村里又打造起新业态——过去的沼泽地变身“渔乐圈”营地,帐篷酒店、水上餐厅陆续开放,可以承接烧烤、团建、草坪婚礼等各类项目,此外,村里还鼓励扶持当地村民经营渔家宴、特色小吃、渔家民宿等渔家乐业态。
在徐曦的讲解中,村庄的发展脉络更加清晰。如今,写着“人间浪漫与光同行”的欢迎海报、用螺蛳壳砌成的红土墙、即将营业的“窑烤面包房”、如茵草地上点缀着洁白的帐篷和天幕……学员们对这个充满文艺休闲气息的村庄都交口称赞,也对这样的学习方式大加赞赏:“只有这样实地的进村调研,脚上踩了泥土,我们这些初学者心里才更有谱”。
讲解间隙,一堆学员凑上前来,“徐曦,我能不能加你微信?”
“加嘛,咱们都是同学,咋还不能加。”徐曦笑着打开了微信二维码。
在乡村CEO学员中,不少人所在的村庄跟小渔村发展路径相似,因此都关心业态经营的问题。徐曦又耐心讲解:村里引入外部公司,与村集体公司合作,双方共同出资成立了平台公司,统筹经营管理。

“那你们跟外部公司怎么分配收入?”学员柏令好奇地提问,他来自昭通大苗寨村,目前正带着团队经营“云中苗寨”文旅项目。
“二八开,村集体占20%,外部公司80%,此外村集体是以地入股的,所以外部公司每年要给村集体保底收入以及利润分红。”徐曦说。
“外部公司来运营,村民的利益怎么保障?”发问愈加深入。
“农户可以到村里的业态上班,比如餐厅的服务员、保洁员都要优先招聘小渔村的村民,每个月的工资有2500元左右。”徐曦对答如流。
“调研完小渔村,我觉得村庄从整体的规划设计到具体运营、从大的方面到小的局部,全部有统筹,资源也利用得特别好。相比之下,我们村庄有资金,但是整体规划就还得提升,后期要更加融合。”来自昭通水富市云富街道的学员郭振超感慨道。
共鸣:客户从哪里来?
为了让学员之间有更充分的交流,昆明培训期间,“乡村CEO可持续共创会”第三期邀请了乡村CEO一期学员代表惠敏、赵全康、何永群,与“学弟学妹”们共同探讨村庄运营问题。他们分别是昆明市福安村、雁塔村和万溪冲社区的乡村CEO,各自经营着村庄业态。
2021年,何永群被选派到昆明市呈贡区万溪冲社区,她与村集体合作创办了“5谷良田”项目,成立了公司,组建起队伍,在万溪冲打造大中小学生校外劳动实践基地。
从2021年11月营业至今,劳动实践基地共接待了120多所学校、13万人次,为村集体创收500万元。针对大中小学的课程需要和节气、农耕活动,团队研发了80多门课程,“今年已经预定到了七八月,平均每天都有1000多个学生来参加劳动实践。”

何永群分享的研学项目,吸引了不少二期学员的关注,也成了互动环节大家热议的话题。
“如何联系到学校,让学生到村里参加研学活动?”一名来自云南曲靖的学员问。
“这是大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客户从哪里来。首先要去跟区、县的教育局联系沟通,争取他们的政策支持,最好是争取到一个授牌,成为官方认可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规划和方案要做出来,跟教育部门反复沟通,让他们了解这个项目,同时要听他们的建议、对什么课程感兴趣,这是客户的需求。前期工作做扎实之后,我们把学校的负责人请来,公开介绍课程,同时留下他们的联系方式,后续就是推荐课程,还可以邀请他们来体验。”何永群娓娓道来,“我们的经验,要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
“我们是做农业的,自己有地有场所,也能做类似的项目吗?”听了何永群的介绍,桂林的学员唐元东也摩拳擦掌了。

“我们核心区域有65亩,可以同时容纳1800人,你们那里有多大?”
“200亩。”
“那足够了。但大家在做这个项目前,一定要先去国土规划局了解土地政策、用地指标和规划建设情况,是否可以开展类似的项目,是否可以做一些临时性的建筑。”何永群又叮嘱道。
“如果我们落地这个项目,可以请你来做指导吗?”学员又问。
何永群爽快地答应:“当然没问题。打造实践基地,硬件大家都不缺,都有地,最核心的是软件、是课程,针对1000多人,你要怎么设计课程、怎么接待。”
跟一期学员的交流,是让来自广东英德市连樟村的学员邓文标印象最为深刻的事:“对我有很好的帮助,我们回村之后就要细细地借鉴。”
创新:私域运营怎么做?
不少乡村CEO学员在经营村庄的过程中,越发注重跟外部市场的连接,为此村里也开通了视频号、公众号等平台。但要怎么把这些渠道打通,为村庄所用、更好触达用户,很多人还没摸着门道。
为此,腾讯SSV为村发展实验室高级产品经理武卫为学员们分享了一次讲座——《“从0到1,做好私域运营”》。
能反复低成本触达用户的都可以叫做私域阵地。有学员就发问,在运营村庄的过程中,私域和公域平台怎么选?
“不做选择题,咱们都要。”武卫说,“很多人粗浅地认为私域运营就拉人进群,不断发广告就行了,其实,私域运营的本质就是获取信任,转化变现是建立信任后的结果。

如何建立信任,武卫也分享了方法论:私域一定要树立一对一的场景,不管你加多少人,必须营造出一对一的关系,不管你是不是群发的信息,都要让对方感觉到你不是群发消息;第二个是朋友圈的人设一定要有温度、有情绪、有个性、能提供价值。
先要分析产品,什么价格、能提供什么产品或者服务;然后分析用户,定位每个号的人设,比如针对老年群体就要设计成关爱型人设;女性群体多,可以主打美文美图美景等。然后就是准备素材,包括营销的物料,一般是在朋友圈或者各个种草平台上发布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素材;还要准备好话术,包括客服话术、产品介绍话术、营销活动话术等。
在不少乡村CEO一期学员的村庄,已经上线了“村庄数字化经营四件套”:村庄经营小程序可以展示村庄风貌,让村庄通过民宿、餐饮预定等活动产生收入,协助村庄运营业态、经营管理;企业微信能帮助村庄做客服、做用户触达、做私域运营;借助视频号,可以用直播、视频将村庄展示给用户;公众号可以推送内容,并且在公众号上可以把其他的三件套连接在一起,它们之间互相配合、形成矩阵,能够为乡村运营、提升村庄品牌和转化起到帮助。
来自江西赣州市寻乌县长宁镇三二五村的学员王静,对私域运营的分享印象最深,“因为我们本身也在做视频号、公众号、小程序的运营,我觉得我们可以根据他分享的经验,把私域平台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