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嗨版“复联”?毛骗团队又搞事情了!


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网剧”早就不再是低廉粗糙的代名词。国外有奈飞的《王冠》系列,国内则有爱奇艺的“迷雾剧场”,两者都具有高成本高品质的特点。
然而新剧《异物志》,却得另当别论。
它既不是那种敷衍了事、只为博人眼球的快销烂物,但也绝非是在演员阵容、特效场面和宣发渠道上耗资不菲的大制作。
它很怪,怪到即便在网剧已成主流的当下,你依旧无法忽视它的存在。

01
接地气的超级英雄
《异物志》有着和网剧《赘婿》一样的开端,都是两位创作者被逼无奈,虚构出另一个平行时空。 只不过,《赘婿》中的武朝是在古代,而《异物志》的宋州市是在现代。
剧集伊始便开宗明义,想要讲述一则接地气的“超级英雄故事”,将漫威、DC开发的各类超级英雄,改编成中国式的传说。 剧中,男主角石坚的女友匪夷所思地溺水身亡。几年后,他意外地接触到有着超能力的“物件”,而女友的死因似乎正和后者有关。

这些“物件”中,有可以开启任意场所之门的钥匙、有能够立即化作他人样貌的雪花膏、有隔空取物的扳指、也有使人隐形的镜子。 熟悉超级英雄电影的影迷,自然会对这些超能力莞尔一笑,联想到奇异博士,或是X战警中的魔形女瑞雯。

但若真要找寻《异物志》的灵感来源,或许美剧《谜之屋》和《十三号仓库》更为妥当。 《谜之屋》中,所有附着超能力的物件均来自于一间汽车旅馆,剧中的钥匙和车票,更是原封不动地出现在《异物志》中;

至于《十三号仓库》,则设定了一处国家级的“灵物馆”,让两位特勤局特工插科打诨地寻找灵物。

尽管如此,但《异物志》从本土移植层面来说,做得还算有趣。 根源在于,它没有因循守旧地照搬蜘蛛侠、蝙蝠侠这些广为人知的角色,而是将超能力搬到器物之中,让任何使用者都可以凭借这些器物,成为某种意义上的“超级英雄”。
两者区别在于:不管是蜘蛛侠、绿巨人,或是美国队长、金刚狼,他们都属于肉身改造型的超能力者,这一设定广泛存在于超级英雄中,尤其以“X战警”系列为甚。 说白了,这是西方个人主义和肉身崇拜的外化。
它指向的是个体如何面对自己的“异化”,以及外界对于这一变化的反馈。

但《异物志》所体现的,则是中国传统神怪文化中的“法器”崇拜。 孙悟空的金箍棒、哪吒的乾坤圈和风火轮,甚至于民间传说中让沈万三发财的聚宝盆,皆是如此。
在这里,超能力和肉身是分离的,是可替代的。 往深里说,这是中国人对于自身和外界关系的迷恋;往浅里说,这是我们对于超能力的觊觎。
毕竟,拥有超能力的人具有唯一性,而附着了超能力的器物却可以随意更换主人。 《异物志》的新鲜感,或者说文化亲缘性,便在于此。

02
不变的夺宝乐趣
当然,拥有超能力的人,和附着了超能力的物之间的区别,并不只是可取代性。更重要的是,它所延伸开来的情感归旨亦不相同。 对于前者来说,超级英雄对自身的善恶拷问,以及他如何正视因能力带来的责任担当,往往是这类影视剧的伦理落点。 《蜘蛛侠3》中,蜘蛛侠怎么摆脱内心的阴暗面;《钢铁侠1》里,托尼·斯塔克怎样从花花公子蜕变成反战勇士——这其中透露出来的,并不只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更是责任越大后,个体应该如何抉择的问题。

而对于后者来说,附着了超能力的物件,更多指向的是有着不同理念的人,对此如何处理,以及如何争夺的问题。
在《异物志》中,这种争夺分成了两个不同的派别,一个是主张寻到物件之后将其封存,以防止出现危害人间的反派的“联盟”;另一个则是为了抢夺物件无所不用其极的“三足乌”,他们被自然塑造成了反派。

《异物志》便是以三集左右的体量为一个篇章,来讲述某个物件,并由此聚焦于某个角色,展示其对于物件的态度。

比如第一章所聚焦的男主角石坚,他对于可以打开任意门锁的钥匙,并无侵吞利用之意,而是想要以此寻觅蛛丝马迹,找到女友无故溺死的原因。

抑或是第四章“有机事者”里,可以控制情绪的八音盒,所对应的便是态度骑墙、正邪难辨的小龟。他先是被物件的超能力迷惑,向三足乌出卖其他三位队友,但在紧要关头时却能舍生取义。
而与此同时,物件背后的民国秘密、绘尽所有物件的神秘卷轴、联盟和三足乌背后的权力斗、以及石坚女友死亡的真相,又都相互交织在一起。如草蛇灰线般,铺设在整部剧的犄角旮旯里。

《异物志》的这种趣味、诡味和人味,乃是近些年来国产盗墓类影视剧中最为常见的特征。
不管是《怒晴湘西》,还是《龙岭迷窟》,本质上都是以夺宝作为串线,人情作为串珠,串联而成的通俗剧集。 在这一点上,马伯庸的《古董局中局》系列亦然。

03
执着的小作坊
不过,有一点必须说清楚,那便是《异物志》和上文中提到的盗墓剧、古董剧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不管是在明星咖位,还是制作精度上都难以望其项背。甚至可以说,全剧都透露出一种“不合时宜”的土味儿和尬味儿。 这种“不合时宜”的根源,来自《异物志》的制作团队——优映文化。

如果对于这家影视公司感到陌生,那么提及网剧《毛骗》系列,想必很多早期网剧的观众都会心一笑。

《毛骗》作为早期网剧的代表,在苛刻的豆瓣评分上有着惊人的表现,其第三部甚至达到了9.7分。与其分数相同的两部,还有87版的《红楼梦》,以及《大明王朝1566》。

而《毛骗》的缔造者之一——导演李洪绸,更是被网剧爱好者评为与怪兽易小星、大鹏及卢正雨齐名的“四大草根网剧导演”之一。
可在前三人早就上岸进军大银幕后,李洪绸及其团队却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大本营——石家庄。
正如《毛骗》给人的粗粝、业余和土腥味一样,优映文化的几位核心人物虽然有些接受过影视学校的训练,但他们更擅长打磨剧本,用毫不专业的表演方式及低廉的服道化,拍摄出完全由自己掌控的剧集。

《毛骗》系列的最大特点,除了上文提到的这些略显负面观感,最为动人之处,便是总能编织出悬念迭出的反转小故事,在各种细节的隐藏下,于最后却能爆发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这些对于2010年的网友们来说,无疑新鲜且生猛。
毕竟,彼时爱奇艺、腾讯视频刚刚创立,遑论各家的自制剧。年青一代在画质感极差的骗局江湖里流连忘返,烙下了属于自己的青春回忆。

所以,不管是曾经的《毛骗》系列,还是如今的《异物志》,本身都是小圈层的自嗨。它们在制作上如同低成本的B级片,但在情怀和班底上,却让人晃神般觉得,它拥有欧洲文艺片的操守和信念。
《异物志》的怪便在这里,它对于绝大多数观众来说,都极难下咽,但你一旦找到与其共情的切口,品尝到如同B站中无数神剪辑视频的内味儿,你将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后浪电影」粉丝调研
我们将在填写完成的宝贝中
每周抽3人送出《教父》玫瑰徽章1枚+图书盲盒1本
快快参与吧

作者丨郭源潮
编辑丨飞檐 排版丨逍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