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土壤内容太多太杂?口诀大法包会!【直播回放】

冷冷 | 14-2 土壤

1️⃣土壤的组成
1、主壤:土壤位于陆地表层和浅水域底部,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组成,具有一定肥力,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厚度一般为数十厘米到两米。
2、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
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体积组成:
- 土壤矿物质(无机):45%,土壤的物质基础,是构成土壤的“骨骼”,岩石风化形成成土母质,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了土壤质地(说白了,岩石含啥,土壤里边矿物质就含啥)
- 土壤有机质:5%,有机质的含量作为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由生物决定。
- 空气:20% — 30%,是土壤的重要组成成分和肥力因素,存在于土壤空隙中
- 水分:20% -30%,土壤中水分和空气有很大的流动性
注:土壤中最重要的就是矿物质和有机质
【冷冷口诀】:土壤也是大老板,送肥力,送矿产,送水送气还送饭
2️⃣观察土壤
1、土壤质地(说白了,就是颗粒多大)
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粒径大小可分为石砾、砂粒、粉粒、黏粒。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
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石砾(轻松可见) 砂粒(轻松可见) 粉粒(肉眼可见) 黏粒(肉眼难见)

- 砂土
成分:砂粒占优势
孔隙: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
透气性:强
透水性:强
保水性:差
肥力: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差
耕作性:易耕作
- 壤土
成分:砂、粉、黏比例适中
孔隙:多
透气性:好
透水性:好
保水性:强
肥力:保肥性强
耕作性:农业理想土壤质地
- 黏土
成分:黏粒占优势
孔隙:少
透气性:差
透水性:差
保水性:强
肥力:有机质易积累
耕作性:质地粘重,不宜耕作
【冷冷口诀】:砂土孔隙大,水气装不下,黏土孔隙小,水气真不少。壤土砂粉黏,种地真是好。实在没壤土,砂土也挺好
2、土壤颜色:“肥力”有关,颜色越深,肥力越强
①黑土:肥力最强,土壤所含腐殖质量很高,腐殖质含量减少则呈灰色
分布:冷湿地区,例如东北平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平原
成因:东北平原森林多,植物枯枝落叶多,土壤中腐殖质含量高;东北气温低,微生物分解慢,而且人少,生物破坏少
②红土:土壤肥力差,土壤贫瘠;酸性土壤,土壤中含铁,土壤紧实,土层浅
分布:湿热地区,例如东南丘陵,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成因:热带地区,温度高,微生物分解速度快;而且降水作用强,给土壤带来强烈的淋溶作用(淋浇、溶解),容易把土层肥力带走
农业:不适合种粮食,适合种茶叶时间都一样
2、土壤颜色
黑色:东北平原
紫色:四川盆地
黄色:黄土高原
红色:东南丘陵、南方地区
白色:西北地区、沿海地区

③白土:土壤肥力差,土壤贫瘠,盐碱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较低,水分较少
分布:西北地区,沿海地区
成因:土壤盐碱化
农业:不适合种粮食,适合种耐旱耐盐的,例如种碱蓬
黄土:土壤也比较肥沃,黄土基础上发育,土壤疏松,土层深厚,垂直节理(节理就是裂缝,就是垂直裂缝),容易渗水。直立性好,适合箍窑。
分布:黄土高原
⑤紫土:土壤肥力也很强,土嚷紧实,土层浅
分布:四川盆地(紫色盆地)
【冷冷口诀】:黑土肥力强,冷湿我称王;红土肥力弱,湿热淋溶过;黄土土质松,漏水又漏风;白土盐碱化,种啥都得挂
3️⃣土壤剖面
1、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自然土壤中,森林土壤剖面最为复杂。
2、土壤剖面的各土层特点
①森林土壤剖面(最复杂)及各土层特点(自然土壤)
- 枯枝落叶层+部分分解的有机碎屑层
有机层:以分解和平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淋溶层:淋溶层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下渗而向下运移,该层矿物淋失,颜色较浅
淀积层:淋失的矿物质浞积在浞积层沉浞、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母岩层:坚硬的岩石

【冷冷口诀】:有机腐殖质,枯枝落叶屎;淋溶土贫瘠,营养全转移;淀积在此处,紧实土黏住;母质和母岩,风化未完全。
②耕作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
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作就变成耕作土壤(水稻土等)
耕作层: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土质疏松,便于扎根,一般15-30cm
犁底层:又称亚丧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保水保肥
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冷冷例题1
下图示意森林土壤剖面和草原土壤剖面,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代表腐殖质层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草原土壤淋溶作用比较弱✓
B. 草原土壤地上生物量更大
C. 森林土壤剖面结构较简单
D. 森林土壤枯枝落叶层更薄
冷冷例题2
北京中山公园内保留着明代所建的社稷坛,是帝王祭土神、谷神的场所。坛上层按照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铺垫着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壤。下图大致反映我国不同区域的五种土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主要原因是( )
A. 生物量多于南方
B. 微生物分解缓慢【跟温度有关;黑土肥力强=收入-支出。收入:植被量,支出:淋溶+微生物分解】
C. 成土母质养分多【土壤中的矿物量不影响有机质,影响有机质的是生物】
D. 受人类活动影响【黑土是自然土】
2、与青壤相比,白壤( )
A. 腐殖质层较厚
B. 土壤肥力较高
C. 淋溶层较厚【西北降水量不高】
D. 土壤厚度较薄✓【砂土】
4️⃣土壤主要形成因素
1、土壤的形成过程
岩石被风化 → 成土母质(还没有啥营养呢,想种地费劲,但是给植物提供矿物质没啥事儿)→ 低等植物(吃成土母质,就着空气和水来吃,进行光合作用,形成有机质,死了变成腐殖质)→ 原始土壤 → 高等植物(高等植物在土壤生长,积累有机质,死了变成腐殖质)→ 土壤更肥沃
注:风化过程


2、土壤的形成因素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因此复杂多样土壤的形成包括一下六种主要因素
①成土母质: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②地貌:陡峭的山坡土层较薄,低洼地土层较厚;阳坡土壤较阴坡干燥等(地形影响土层的深厚,阴阳坡影响干湿)。
坡度越大,水流流速越快,泥沙颗粒越粗
③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起重要作用。影响有机质含量的多少。
- 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速度比干冷地区快得多
- 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如南方的红壤)
- 干旱(如西北戈壁滩)、高温(如亚马孙地区)地区土壤的有机质积累少,土壤贫瘠
- 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的有机质积累(如东北的黑土)
④生物: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解者,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木本植物以枯枝落叶形式堆积于土壤表层,草本植物以枯残根系进入土体上部。(形成腐殖质,决定土壤肥力)

⑤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⑥人类活动:双面性
合理的改造:改善土壤的结构和性状,提高土壤生产能力,比如水稻土
不合理的改造:破坏土壤的结构和性状,导致土地退化,比如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
5️⃣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1、土壤改良的原因:耕作土壤的耕作层厚度一般为15-30cm,尤其需要人类呵护,有些土壤不能满足耕作的需要耕作的需要,人们就会设法对其进行改良或改造
2、土壤改良的案例
①南方红壤的改良
红壤呈酸性,因此可以适合种茶叶,来减少水土流失
撒熟石灰,因为可以酸碱中和
施肥,主要施农家肥(氯肥),施有机肥,尽量少用化肥
②黄淮海平原的土地盐碱化(河套平原 & 宁夏平原等西北地区也一样)
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实际是低产田,因为多风沙,多寒潮,多盐碱地,而且还缺少水资源,只能勉强种粮食
产生原因:地下水水位上升(毛细作用)
地下水位上升
↓ 大水漫灌
蒸发旺盛 ←海水入侵(水温)
↓ 早涝频繁(气候)
盐分富集 地势低洼(地势)
水盐运动规律
大水漫灌,使地下水位上升
↓
盐分因毛细管作用随水到达土壤表层
↓
水分蒸发后盐分在土壤表面积累
北丘洼盐碱地的特点: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稳定
改造方法:引淡淋盐、井灌井排、覆盖、生物措施
3、优质土壤的保养
①休耕
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生产能力,比如水稻土
弊端:在中国很难实现,因为中国人口太多,后备土地资源本身也很难满足
②轮作
今年种这个,明年种这个,因为一块地老种一种作物,那么这种作物就会过量吸收土壤中的某些养分和元素,那么土地肥力就会下降。
③广施农家肥、绿色化肥
④间作套种
冷冷例题
北京中山公园内保留着明代所建的社稷坛,是帝王祭土神、谷神的场所。坛上层按照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铺垫着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壤。下图大致反映我国不同区域的五种土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红壤具有酸、黏、瘦的特征,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下列改良红壤的合理措施有( )
①增施有机肥✓
②补充熟石灰✓
③平整土地
④大量增施化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