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县城书店的主人

书店是一个净化灵魂的地方,摆脱世俗油腻的地方,赋予世间凡人希望和梦想的地方。
书店主人价值观决定了书店本身的气质,有的清澈,有的浑浊,有的具有烟火气,有的充满铜臭味。
昨天,早上10点开始,下午5点结束,与余庆求实书屋的创始人,王艳女士畅聊7小时。
王姐快六十了,整个过程,王姐神采奕奕,用质朴无华的语言,点点滴滴,透露出做人做事和企业经营之道。
即使只有7小时,收获至少胜过我深度10本以上的各种高大上的经营管理书籍。
今早,恐怕从昨日聊天中捕获的智慧从心里面迅速溃散,于是用浅陋的文字写下来。
希望能够时时提醒我自己,同时帮助每一位创业者和迷茫的人。

终身学习
活到老,学到死。
王姐昨天将这句话至少重复了8遍左右。
每次谈到书店的点点变化,王姐总会以这句话开头。
除了自己热爱学习,王姐知行合一,将所学运用到自己的事业中。
23年前,从简陋的15平的卖书小店开始,到现在两家县城里的分店,以及一家三层的图书综合中心。
王姐每一步都在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调整。
同时让书店成为余庆县的文化中心,定期邀请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做讲座。
凭一己之力,给平静的县城文化湖面持续投下一个又一个石头,产生圈圈向外扩散的涟漪。
这个动作,王姐持续了五年。
为了让员工保持阅读习惯,每日上班先读书,让阅读成为员工生命的一部分。
读万卷书,也让孩子们行万里路。
组织研学活动,让儿童读者带上书本,走出县城,开眼界。

保持初心
与王姐的聊天中,高频词是发心二字。
她殷切希望每一个县里的娃娃能够走出小县城,奉献社会,然后记得回来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激励下一代奋发图强。
她说,不管出生在哪里,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的。
不一样的是他们成长的环境,正是环境让他们长成了不同的样子。
余庆县较偏,四面环山,也较为封闭。
虽有大河环抱,良田千顷,但是更需要人们解放思想,成就自己的同时成就下一代。
她立志帮助每个孩子开拓眼界,也在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
她说,虽然地处偏远山区,虽然出门没有博物馆,没有科技馆,没有动物园,没有海洋馆,但是在书香中长大的孩子,内心会不断丰盈,走出去后不会自卑,会更加有志向,能干事,能成事。

相信时间
在改革开放40年中,王姐观察了前面20年,自己干了后面20年。
从最初县城上的15家书店,到现在只有不到4-5家。
她从来没有想过打价格战,只是努力做好自己的,让自己和书店不断进化,从市场中获得合理利润。
数十年光阴中,她也看到了各种发财机会。
但是她认真掂量了自己的能力圈,不动心。
用20多年的光阴打磨如何做好一家有品质的书店,让读书的孩子得到幸福。
她没想过经营复杂的人际关系。
用她的话说,多年以后,我希望和我的朋友在一起聊天时,是纯粹的,是没有任何杂质的。
如果我们之间存在一些潜在利益,我们坐在一起时,我会很不舒服。

链接外部
她说,王老师,如果你需要,这里一直是你的课堂。
我们真的需要你,我们希望你用你的所学能够帮到这些孩子。
对于大城市的孩子而言,学习的资源太丰富了,他们拥有很多选择的权利。
对于我们这里的孩子,你所看到的是他们无比渴望的清澈眼神。
她希望在外面的余庆人能够回来做一些这样的活动,现身现说做榜样。
同时,王姐也在渴求价值观正派的,更好的,更能够帮助孩子们的研学机构,帮助孩子们能够走出去。

敬畏人性
王姐的图书综合中心有三层。
她说,最初,设计师想把第二层改为读书层,第三层装修为学习资料层。
王姐拒绝了,她将第二层和第三层调换了一个位置。
她说,虽然按照设计师的理念,可以给书店带来更多的利润和收益,但是书店服务的对象是读书人。
读书人喜静,如果将读书层安排在第二层,买学习资料的娃娃一定会吵到在中心潜心读书的读者们。
如果放到第三层,即使走上第三层的人势必不一定很多,但是为读者服务,是书店的宗旨。
对于员工,从创业之初,王姐积极为每一个员工缴纳保险。
2000年前后,对于县份上的小微企业,实属难得。
她说,员工大多数是女性,她希望她的员工能够独立自强,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价值,不依赖任何人,有尊严地生活。
她说,第一批员工已经干退休了。

可以写的还有很多,谢谢王姐。
王姐很谦虚,一直说她没有管理运用。
她躬身实践,给我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慢慢来,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已经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