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记|从兰州大学到南京大学
有望保研的同学请立即关闭该文档去争取保研,考研真的很累。
本文全是干货,也全是经验与事实,没有鸡汤,也没有毒鸡汤。
笔者是男孩子。

作者何许人
我是兰州大学(985/211)18级的一名学生,因为对南京大学有着特殊的执念,我报考了南京大学法律硕士(非法学)。

十个月的努力终究没有辜负自己,南大接纳了我。
专业课用书和课程
(一)书籍
强烈推荐:
教育部的《考试分析(22版和23版最好都买)》
众合法硕的《一本通》
华成法硕的《历年真题章节分类详解》
文运法硕的《法条分析及案例分析专项突破》
编年版真题
坚决不推荐:《1600题》

(二)课程
强烈推荐:
众合法硕基础精讲课
文运法硕背诵逻辑的民法、法理学、宪法学、法制史部分
众合法硕背诵宝典刑法部分(车润海老师)
坚决不推荐:众合法硕背诵宝典中所有马峰老师的课
初试的两个阶段
(一)前期啃书阶段
所谓前期,即八月之前的考研准备阶段。我在这个阶段总共就做了四件事:看书、听课、做选择题以及分章节做思维导图。鉴于自己当初备考时没有先前经验,也没有大佬指点,更是没有贵人相助,所做的这些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如今总结来看,看书、听课和做选择题是有必要的,而做思维导图则是一步错棋。
所以我的经验是先看一遍书,再跟着课程学习一遍,并在听课的同时跟着做选择题。
1.关于看书
去年的三月到六月,我都在看书(请对这个“看书”作字面解释)中度过的,逐字逐句看了两遍整。这一轮学习是自己初次接触法律的一个过程,所以进度方面可能相对较慢。但是正是这一轮的学习,我对考试所涉及的法律知识有了些许印象。比如大概知道了一些法律概念是什么意思或者说多少知道某个概念是哪一块的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构建起知识体系,比如知道刑法的总则和分则分别承担着什么样的职能、明白民法各编的脉络等。我想如果能做到这个程度,就已经达到了第一轮看书的目的。
网上许多经验贴认为越早听课越好。我的亲身感受告诉我这么做不一定是最优解。当我带着第一轮看书之所得再去听课时,我全程开的都是2倍速,因为我的思维是完全可以跟得上的。反观别人发的弹幕,或体现他们存在基础知识的疑问,或说老师讲得太快等等。总之如果自己看过一遍书再去听课,理解的难度会小很多,同时这样也能给自己争取更多的深入思考的时间。

2.关于听课
除非对自己格外自信,否则一定要听课,因为我们自己第一轮看书时的一些理解不一定正确,此外教育部的考试分析上也会有一些与现行规定有出入的地方。
我听的是众合法硕的基础精讲课(B站上有免费视频),刑法车润海主讲、民法岳业鹏主讲、法理学和宪法都是马峰,法制史可以不听课,因为法制史基本上靠考试分析就能搞定。听课的话最好买一套课程配套用书,即《一本通》,因为首先《一本通》的排版与课程契合,此外《一本通》上包含很多老师们拓展的而考试分析上没有的内容(这些内容还就真会考,比如立法法、选举法等相关内容)。
3.关于做题
我前期跟着听课的进度做了两遍题,只做真题中的选择题部分。不用多说大家也知道做题的作用,故不再赘述。大题在这个阶段不需要去做,因为做大题和背书是在同时期进行的,现在这个阶段因为没有进行背书,所以提前做大题意义不大且浪费时间。
不建议购买《1600题》。因为这本资料根本就不适合法硕!我前期买过这本书并且傻乎乎的做完了一遍,那时我感受到了自信的崩塌。原因在于这本资料的大多数题目源于法考,而法考和法硕考试在很多法律观点上存在着分歧,这就导致用这份资料时常错上半边,对的无几。此外这本资料并没有收录所有的选择题真题。所以这个时候还是选择分章真题为好。

4.关于思维导图
我不是很建议做分章节的思维导图。去年听课阶段我跟随课程做了每一章节的思维导图,图做得很精美,但是从此便被束之高阁。
思维导图的目的在于帮助自己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但是在自己已经看过一两遍书并且听过一遍课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对知识的框架很熟悉了。而在这个时候再分章节做思维导图或许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复盘的效果,但是未免有些低效。更多的我做思维导图只是在抄书,做出一副假装认真学习的姿态来麻痹自己。
但是我觉得在一些琐碎的知识点上做一些总结还是很必要的,比如我去年就用手机备忘录总结过宪法中各种人数占比、民法中各种期间长短、法制史历代婚姻继承规定等。

(二)后期背书阶段
背书阶段大概在八月就要开始了。我从八月到临考前总共背过三遍书,前两次是通篇背诵,大概花了四个月的时间(有点慢),最后一次是速过,只用了十天。在此我还是建议花更多的遍数去速过。此外要明确,背书就是为了做大题,所以这个阶段也要开始做大题了。大题一定要亲手去写!除非自己天赋异禀。同时选择题也要适当拿来练手,到了最后一个月大体上就是做编年真题和背书两件事了。
1.用书和课程
背诵时建议用《考试分析》,因为它权威。文运法硕的《法条分析及案例分析专项突破》可以当成法条分析题的题库。
如果自己不擅长背书可以试着听一听文运的背诵逻辑中民法、法理学、宪法学、法制史部分以及众合背诵宝典中车润海老师的刑法课,不建议听马峰老师的背诵课。马峰老师的基础精讲课真的很棒,我愿称之为充满智慧与魅力的哲学课,但是他的背诵课似乎不太上心,就是精讲课的缩略版,帮助理解很不错,于背诵无用。
2.方法规划
(1)宏观规划
通篇背诵和速过两种方式兼采为妙。
在第一遍背书时最好通篇背诵。通篇背诵不是全文背诵,它指的是对每一个背诵点进行攻坚。例如第一天背了二十个点并用备忘录记下标题,第二天看着标题逐个复述一遍,只要遗忘就重背,当把前一天的三十个点完整的背会再开始第二天的任务。这种方式会很慢,但是这也是自己记忆的基石。
第二遍以及以后的背书最好采取速过的方式,即走马观花式的背,重在与知识点混个眼熟,第二天也不再复习,只求速度。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很快的过完一遍,短时间内对每个章节的内容都有留有一些印象。我们都知道法硕的背诵点很多(我自己整理的好像有1179个),如果每次都采取通篇背诵的方式会导致背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举个例子,如果通篇背诵一遍要两个月,而速过一遍只需10天,如果通背,在两个月内,某一个背诵点只出现一次,而速过的话可以出现六次。
(2)微观方法
理解为主,可以适当用口诀。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理解自然是背诵的钥匙,不必多言。这里讲讲口诀吧。为什么要用口诀?不是说我们理解不了,而是因为有很多需要背诵的内容是分为好几个要点的,而每个要点之间并不一定有很强的联系性。我们可能理解了每一个要点的内在意义,但是将每个要点想到一起就有些为难。举个例子:法理学里说道,执法的原则包括严格执法原则、正当程序原则、讲求效率原则、依法行政原则、合理性原则。我们可能知道每一条原则的内容但就是想不全。此时我们可以每个原则取一个字组成“严正讲依合”一句话,即谐音“严正讲义和”。

3.背书传言鉴赏
传言一:大题经常重复考察。简答题是没有在五年内重复考的情况的。其它类型的大题也只可能是短期内涉及相近知识点,相同的知识点在两年内重复考察的情况是没有的。
传言二:机构的背诵资料内容都会考。我觉得不是这样。机构的资料中会夹杂一些老师们自己的内容。我做过08年到21年的所有真题,凡是考试分析上没有的内容只会在选择题和法条分析题考察,这也是我建议用考试分析和《法条分析及案例分析专项突破》背诵的理由之一。背诵的范围最好还是自己把握,不然考试分析一千万字的体量是真的背不完。
看不见的事实——对手并没有那么强大
考不上怎么办?希望寄托于二战?找工作和考研两手准备?这样可不行!
首先,我想告诉大家,考研很累,这是对精神和身体的双重考验。这一年太不容易了,辛酸苦痛难得一人解。有时候我会想,如果自己去年死了,烂在背书的角落里或许也没人知晓。总说一年考不上可以再来一年,可这第二年经历的都是自己第一年嚼烂的东西,背负着失败却了无新奇可言。所以尽量将希望压在第一年。如果想工作和考研两手准备,那最好还是放弃考研直接去工作,工作也未尝不是一条好的方向。而两手准备只能说明自己用心不专一。
其次,法硕也没想象的那么难。每次我去图书馆都能看到成片成片的考试分析摊放在各个桌上。但是当我真正步入考场才发现,我们这样一个985学校能够坚持到报名考试的人只占一个半考场,即四十个人左右。而当天考完政治和英语,我们考场就有九个人中途弃考,考场上最终存活的不过三分之二。所以对于法硕来说,能踏实考完就已经很优秀了。

慎重择校
(一)水旱区
择校要注意区分水旱区,不能只看录取分数高低。一般来说,一些热门地区例如江苏、上海、北京的分数普遍低很多。比如作为C9名校之一的南京大学今年录取最高分也不过380分多一点而东北地区则400分以上的考生扎堆。我不相信南京大学的生源质量真如数据显示的那样不尽如人意。所以说报考院校时要分辨水旱区再考察录取分数。否则如果涉及调剂,那么从水区向外调剂就可能因为分数看上去不高而处处碰壁。
(二)不要调剂,不要调剂,不要调剂
虽说法硕是统考,但是我们还是尽可能保证一志愿上岸,不要指望着调剂。调剂的结果大多不会令人满意。江南大学是我们省一所普通的211,法硕一志愿最高分只有353分,但是接受调剂的考生最低分为366分。恐怖如斯!所以择校时要注重参考自己的实力,可以放手一搏但不要过分跃进。有着985的水平,调剂进双非,你愿意吗?
(三)复录比
南京大学今年的分数线是335分,即国家线,但是复录比是2.3:1。这就意味着表面上看似乎过国家线就能上南大,但是实际上需要高出国家线30分才能稳妥,而今年分数低于350分的几乎全军覆没。大家除了要关注复录比以外,还需要意识到录取最低分并不能代表自己达到这个水平就能上,因为录取最低分的考生一般都是在复试中表现得极为突出的少数人。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到正在努力备战法硕的同学们,最后分享几张我背书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