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考研真题题库

2023-07-15 17:12 作者:嵞十里红妆梦5  | 我要投稿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第2版考研真题题库简介:

本文为节选,题库含真题/章节课后习题/答案解析/模拟考试(具体请查阅),每年进行更新。

题库摘录:

简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相对特点?[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答:教育管理现代化的相对特点主要包括:

(1)由重视学校功能管理转到学校的效能管理管理的作用不仅仅是应该做些什么,而是要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更有成效。现在学校管理中流行的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教育评价等都是立足于效能的大小作为学校管理行为的出发点。

(2)由重视各个职能部门的优化管理转到整体优化管理早期那种重视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模式,有利于职、责分明和专业性强的特点,但是一旦部门之间发生了认识上或利益上的冲突时,就可能出现“内耗“现象;而现代的管理是以整体目标为依据的。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要从整体的利益和需要出发,为了整体利益的需要,有些部门就得让步,甚至做出必要的牺牲。

(3)由重视对教育管理过程的监督和检查为主转到以激励教职工的工作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欲为主的管理

学校的质量和成就绝不是靠检查查出来的。学校管理的重点应该放在激发教职工强烈的工作动机、主动精神和创造才能方面。

(4)以强调教育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为主的管理,转到以权变思想为指导的,更加灵活多变的管理

现代教育管理认为,教育存在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之中,变化着的不稳定因素往往会打破已经形成的秩序、平衡和稳定状态。教育管理者要善于识别环境和条件的变化,随机制宜地选择工作方式方法。在平时工作中要多想几种可能性,不要被标准化、规范化所束缚。

(5)在教育管理方法上由重视行政管理方法为主,转到行政方式和科学手段相结合现代教育管理认为,法制管理和行政手段的管理是必要的,也是要坚持的。但是行政行为和行政手段又有它的局限性。因此,要把行政方式和手段与科学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

教育评价的原则。[中山大学2015年研]

答:教育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教育评价的原则具体如下:

(1)方向性原则: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教育评价的监督、调控来保证社会主义办学的方向,应以社会主义方向为总原则。方向性原则还应为教育评价主体提供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即教育评价的服务方向。教育评价的价值有两种:一种是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服务,即个人本位。一种是为社会发展服务,即社会本位。教育评价必须把为社会和个人相结合的服务方向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2)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在教育评价时必须采取喜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可有主观脆断或掺杂个人感情,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观地确定指标和价值标准。②评价方法要客观。③信息收集与评价舆论要客观。

(3)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是指在教育评价时,无论是对集体还是对个人的评价必须使用同一的标准。一方面是指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是指在同一范围内,对不同的对象必须用同一的标准。

(4)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教育评价标准的制定以及评价的过程应当具有全面性,评价的标准不能只突出一个项目,评价的过程也要尽可能地收集各个方面的信息。但不是让我们在评价时对标准中的各个项目不分主次,等量齐观,而是要赋予主要项目一定的权重,也不能忽视非主要项目。

(5)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是指在教育评价中必须促进被评价者积极上进,发现优点改正缺点。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充分尊重和信任评价对象。②要正确处理评价结果,给予充分的肯定,以解决问题为主,不要过多地斥责和批评。

(6)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结合的原则:单项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从某个侧面进行的评价,综合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进行完整的系统的分析。单项评价是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或手段,但综合评价不是单项评价结果的简单相加。

(7)静态与动态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是对评价对象已经达到的水平或已经具备的条件进行判断。动态评价是指对于评价对象的发展状态的评价。

(8)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定性分析就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性质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侧重于事物的质的分析。定量分析就是对教育过程的结果从数量方面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侧重于事物的量的方面。

为什么督政是我国当前教育督导的主要任务?[中山大学2015年]

答:从教育督导的对象而言,教育督导的任务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督导政府包括政府设置的教育行政机构,简称督政。另一方面是督导学校,主要是中小学校简称督学。督政与督学密切相关,督政离不开督学,学是督政的基础。近年来我国教育督导实践以督政为主,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应该说将督政作为我国教育督导的主要任务是我国新型社会主义督导制度的一个特点,是我国的政体与教育管理体制所决定的,也是教育体制改革、发展教育的需要。具体原因如(1)教育行政体制决定。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体制,属于从属制,而非独立制。就是说教育行政是国家行政的一个组成部分,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必须接受各级政府的直接指挥与监督。教育的发展,教育行政部门的合作都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领导。这也是社会发展规律和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反映。就社会发展全局来看,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各级政府干预教育。

(2)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教育的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旨在通过简政放权,实现中央教育行政管理职能向宏观调控的转换,建立基础教育地方化、由地方负责的管理体制。因此,各级政府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和教育管理的水平,对办好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建立专门机构了解和监督各级政府的教育工作也就成为必需。

(3)将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政府也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教育能否优先发展,责任首先在各级政府,关键也取决于各级政府的诸如落实有关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对本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及实施、教师队伍的建设、教育经费的投入、引导各行各业支持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建立督导制度、开展督政工作正是为了加强政府对教育的管理,实现教育的优先发展。

简述当前我国教育督导的基本任务。[中山大学2014年研]

答:教育督导是指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按照督导的原则和标准,使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行政工作和学校工作通过精密的观察、调查和考核,进而做出审慎的分析和评定,指出成绩和缺点,并提出积极改进意见,使教育工作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的活动。我国教育督导的基本任务包括:

(1)监督和检查下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的情况,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的情况,以及其他有关事项。

在我国,由于各个地区经济条件不同,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同时各个地区、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在思想认识、政策水平、教育观念、实际经验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教育方针与各项政策的贯彻执行,常常得不到切实的落实。这就需要教育督导机构及督导人员专门承担起国家对教育行政机关及学校的工作质量、教育质量等方面的监督、监察任务。

(2)评价下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水平、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评价下级政府和教育行政机关工作成效及学校经验实施的成果,是教育督导的一项主要任务。从现代教育行政管理的观点和发展趋势来看,积极开展教育评价,对于提高教育管理质量、贯彻教育方针政策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巨大作用。

(3)指导和帮助下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

指导是督导工作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指导的目的在于帮助下级行政部门和学校更有效地完成任务。成功的指导是以调查的事实和基于事实所做的评价为依据,以督导人员与被督导人员之间相互信任为条件的。

(4)反映下级部门、教育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并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反映意见和建议。

教育督导系统被视为教育管理的反馈系统。教育督导机构及人员通过反映下级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实现上级各项方针、政策、指令、任务执行情况及方针政策本身问题的“反馈”。反馈是检查决策是否正确、执行是否有效的依据。

(5)鼓励并协助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人员及教师,就日常管理、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合作性的调查及研究,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改革的依据。

教育督导人员就评价结果及调查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应组织、协助、参与有关专家、实际工作者的合作研究,以推动教育工作方针的执行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

注:本文为摘录,源自公众号【攻关课堂】资料完整版目录!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考研真题题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