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发廊与回忆色滤镜

在中山路的一角,一家小小的理发铺静静地敞着它的门。
店主姓陈,镇里人都叫他瘦佬或瘦仔,小些的孩子们则再加上伯伯。理发铺的历史我尚不清楚,这里离都城的旧街不远,在我未曾造访的千禧年间,或许是瘦仔伯伯第一个架起了这店面?
理发铺的常客很多,大多是上了些年纪的男人。他们可能自青年时期就一直在这里理发,成为了熟客以后便次次必来,即使后来镇里开了更多的发廊,也再没有一家能够吸引到他们,成了爸爸就带自己的儿子来,成了爷爷就带自己的孙子来。也不因为别的什么,实惠、简洁和多年来往建起的信任就是瘦仔伯伯最好的口碑。
瘦仔伯伯理发,给人的感觉就是老练、稳重,娴熟而质朴。他可能已不敌年轻一代更为细致轻巧的理发技术,但这种感觉绝对是无可替代的。除了在这里,你再找不出那样的体验了。
记得我非常小的时候,爷爷带我来这里理发,我又慌又怕,小小的店被我的哭声震得地覆天翻,最后还是爷爷(还是奶奶来着)不停给我喂山楂片才平息了下来。这是我第一段有关理发的记忆。后来听爸爸说,爷爷以前也带他来瘦仔伯伯这里理发。不禁想着,瘦仔伯伯曾经是否也是从他的长辈手中接下的这门手艺?小店与顾客都相传续,把这间理发店的故事延续到了今天。
已很久没有来这里理发,今天看见伯伯的目光,我就知道他一直记得我。还是那样的老练稳重、娴熟质朴。他似乎变了点样,头发更薄了,背也更弯了,但眼中的那股神气从未变过一分一毫。
爷爷总是说,瘦仔伯伯理得比楼下那几间不知好看多少。我虽不是很认同,却也感受到了这话间的意味。在老客的眼中,瘦仔伯伯这小小的理发店早已超越了一切所谓的什么“皇家级服务”。当瘦仔伯伯的电推子响起,他们会说,诺,这就是。
如果还让我去这里理发的话,我想我仍然愿意去。为了什么呢?兴许是找回遗失已久的童年时光中某一抹色彩吧?我不知道。要说为这花上十元理一次发,确实是无比值得。
毕竟这里凝聚了小镇居民们的风土与记忆,当然还有我逝去了的年月。
0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