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殖民·变革 会战篇(三)
5 战场内外的多方对抗(三) 内部谈判
(X-17星远征军基地司令办公室)
看着关于X-25星系增援舰队的报告,司令皱起了眉头,依靠少数量子通信装置就远程控制这支庞大精密的舰队,这支自动化舰队的技术水准如此之高,已经成为了巨大威胁。X-25星这一次,根本就是来展示技术优势啊!
如果是我军采取这样的办法,怕是会导致舰队混乱,甚至被敌人的战术牵着鼻子走吧,但是这支舰队却真正打出了远超优秀的水准,真不愧是边区顶尖的文明世界。

秘书也是感到十分棘手,他问道“那司令,X-25星这样的技术,我们该怎么对付他。”
“我们不能和他们直接开战,要善于从内部突破坚固的堡垒。”
突然一阵脚步声响起,很快一名警卫走了进来“报告司令,总统特使求见。”
“果然来了呢,你一会就按商量好的做,戴上耳机,把摄像头打开,我会在监控室内盯着,这件事就交给你了。”司令说完便从一道暗门离开了房间。
总统派来的特使已经进入司令的办公室,刚刚就坐,未及开口,秘书便开门见山。
“由我代表司令和你协商谈判,现在时间很宝贵,我们就不必藏着掖着了。”
“这么说来,司令阁下显然早就料到了我们会来谈条件了。”特使看向秘书,这秘书戴着耳机,这房间里应该被全面监视吧,看来我面对的,实际上就是司令本人啊。
“不错,这次外部压力确实是内部调整的一次机会,你们那边不也做好准备了吗?”
“虽然都心知肚明,但我们还是做做样子,交换一下双方的意见吧。”
“Z-14星大军压境,这是决定我们生死存亡的一战,我们虽然有殖民地运来的大量物资,但最好有本星的补给线支持才好,我们可以对总统做出点让步,比如他的直属舰队接管本星系防御,把我们的舰队大部分都撤出本星系,这样总统先生也能心安些。”司令秘书对本星特使说道。

特使听到对方这样的论调,顿时露出了不满的神情。让我们全面接管本星系防御?真要如此我们不但能稳固本星系的政治环境,还能借机控制了大部分太空矿场,增加一大笔收入,可是他们并不十分需要我们的后勤支持吧,只怕是以此为饵,想趁机让我们答应什么严苛的条件吧。
秘书看出了对方的怀疑,继续说道“你不必怀疑,我们拿出这么有诚意的条件,当然也有一些不情之请。”秘书拿出几份文件“如果总统阁下肯接受这个小小的条件的话。”特使接过一看,上面密密麻麻写了几十条,全是关于官制改革的内容。
特使看了几条就大致明白,这是殖民地的管理模式,从某种意义上,也确实更适合这个星际扩张的年代——高效、精简、充满了军人风格。这之前就有人提出过类似的改革方案,但是一方面这对本星上的老牌势力是个威胁,另一方面,也会给殖民系的人介入的理由,因此提案就被搁置了,此时又拿出这封提案,目的如何显而易见了。
“这种事情,我还不能决断,需要请示上面的意见。”说完特使便离开了房间。

特使走远后,秘书心想,对方还想拖着这件事让我们把条件再降一降吗,他耳边突然响起了司令的声音“你担心什么,他抵不住这个诱惑的,谈判失败,我们仅仅是陷入僵局,他们却会因此丧失一次解除切身危机的机会。”
看着反应迟钝的秘书,司令倒是百感交集,历史上多少当权者都让短视无能之辈当自己的亲信,选庸碌者的原因,就在于对方没有威胁,若是选取过于精明之人充当亲信,便是一丝昏聩无能也可能让对方趁虚而入,只有保持距离和矜持,接受并平衡各种意见,地位才能稳固。但短视无能之辈,对自己崇敬畏惧,就算被人收买,也因为自身愚笨对他没有威胁。
只是繁琐的杂事可以放心交给他,关键任务却要盯着他免得办砸,没法尽善尽美。
司令伸了个懒腰,又说道“这些年殖民地系和母星系的关系一直很尴尬,我们垄断了殖民地的权力,但对本星事务,也是插不上手,这次正好借这个机会,打破这个尴尬的平衡。”
秘书有些奇怪“但是这件事为什么要现在做呢?什么时候都可以吧,和外部战事又有什么关系。”
司令叹了口气“殖民系不是一般的松散,把他们麾下的军队随意调动,也会引起不满,那些在本星系驻扎了这么久的舰队,一下子失去地盘,若没有战功可立,没有战利品和殖民地可以夺取,他们怕是还要闹事呢。要不是这一次有足够的把握,能让他们既不用去打硬仗,又可以获取巨大功劳,光是安抚他们都是一件麻烦的工作。”

如此步步为营,司令也是感到极度疲倦,他的力量比总统强了好几倍,但却还是如此麻烦,就因为他现在的权势还不巩固,必须取得了对外的绝对胜利,才有那个底气,等到威望到达顶峰的时候,才可以勉强松一口气。
总统控制的本星军事力量虽然不强大,但防御力还是十分惊人的,如果总统收缩防御,他至少要损失三个半舰队以上的兵力,经过持久的战斗,才能够突破,而且那样的话,贸易也会受到极大干扰,毕竟本星还是个繁荣的商业枢纽,贸易额大减,殖民地会不会失控都不好说。除非那会和已占领的X-25星系、Z-14星系之间的贸易线能够繁荣起来,那得长期发展。

所以利用官制改革把自己这一系的官员成批派过去逐渐控制部分权力,分化拉拢那里的某些墙头草,确实是很关键的一步,和平架空总统的可能性虽然不现实,但打起来后能在有内部突破的可能性,真到打起来,起码十年之后了吧。
“准备一下,本帅要亲自带着撤出本星的舰队出征,虽然看不见的斗争更为关键,但场面上的胜利必须要足够震撼。”
“是,司令。”

(附近停泊的飞船里,一个多重加密的房间内)
总统对此倒是看得很明白,全息影像上他眉头紧锁。
“那家伙料定我们会同意,他们其实完全犯不着这么做的,只是想把手伸进中央罢了。”
总统展开分析。
“就对外局势而言,他对付X-25星把握或许差一些,但对Z-14星,他可以借这次取胜的威望稳固对各殖民地的控制力,同时以裹挟之势加速官制改革,消化几年,再挑拨X-25星的内乱,利用金泽和林智两败俱伤,X-25星也有不小把握拿下。当整个X星区都匍匐在他的脚下的时候,我这个总统怕是也得让贤了,只要那家伙肯分点红利,那帮老家伙全是墙头草,一看能大发战争财,谁还拿我当回事。
秘书接着总统说道,”那时就只能开战了,要是对外作战两战全胜,那家伙不但威望会空前膨胀,还可以建立X星区的大规模贸易线,把X-25星作为新的贸易中枢,到时候我们对抗他就没有一丝胜算了,就算防御系统可以守几年,士气也撑不了几个月。只是他还想赢得更彻底,不想收买那些臃肿的本土废物,靠着他们管理这片土地,什么事都会干不痛快的。”

总统点了点头,神情有一些沮丧。
“不过属下以为,这也是我们翻盘的机会,只要他的仗打得不是那么顺利,又彻底让我们夺回了本星防务大权,就算往我们这里掺沙子,哪怕是借助官制改革一掺一大把,我们也不怕他们。”
“这恰恰说明那家伙很有自信啊,他想把手伸进我的地盘,那我倒也要干预几下他的外部事务,告诉他,防务大权我可以只要这五个区域的,但是从今以后殖民地的事务也不能循闭塞时代的旧例自行处置了,所有的殖民地扩张的军事外交事务,我也要全部干涉。”

“这,只怕对方不会答应的。”
“不答应?你想多了,的确这个不是他们的刚需,但是他们的野心确实很需要啊,除非他日后想损失三个舰队以上的兵力把这里夷为平地,再花大价钱重建。再说,他们殖民系的人都藐视我这里的人,他们肯定以为能轻易架空甚至逼走我们派过去的官员。”
“那总统阁下,您有合适的人选吗?”

“难道你也不相信本星系的人才出产吗?我们还没那么故步自封。况且我也不指望能收权,这本来就是做给那家伙看的,让他觉得我不甘心讨价还价就行了,布置点棋子日后也说不定有收获。说起来也有些无奈,我们竟然要在凭借这些派遣人员在多方势力中周旋,借力打力来阻碍那家伙的不世之功。”
6 战场内外的多方对抗(四) 局面逆转

确实,在战争结束前,各方势力的联合和太阳系巧妙使用最后手段的准备是不充分的。
但是,在Z-14星占领X星区的半年之内,这项工作应该可以完成。
在Z-14星占领X星区的半年之内,各方势力的联合和最后手段的准备工作应该可以完成。
新占领区还不巩固,由于注意转移到新占领区,而导致自己本来的地盘空虚。这个时候的Z-14星是最脆弱的,太阳系的一次打击都能够让他们全盘崩溃。
孙勋通过试探,已经可以看出对方确实有好好考虑过自己所说的问题。
蓝元岐表面傲慢而内心多疑,在战场上占据优势的时刻,同意接见自己并设下足够的防备,一面同自己交谈一面冷静地处理公务,也足够说明他确实如资料所说是个实干家而非单纯的武夫,与他势均力敌的舰队派领袖那边想来也差不多。
既然确认对方的决策层足够理智,X-17星是不会有立刻灭亡的危机的。对方所谓的有恃无恐,多半其实是因为他们压根就不会立刻吞并X-17星,也就不会立刻让太阳系产生过激反应。
支持这个观点的另一个依据是,在Z-14星上分为本土和舰队两个派系的改革派,在内部不稳定的情况下就连续进行大规模的对外作战,只怕两个派系的目的本就是是争抢军功和消耗对方,在这种前提下,无论哪个派系占了优势,都会选择先解决内部问题,急着消化占领区同样会留下漏洞。这两派斗了很多年都非常谨慎克制,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孙勋开门见山地质问蓝元岐“咱们也不必藏着掖着了,你应该很清楚我刚才所说的威胁的程度吧。”
“所以你拖延这么久的时间说废话,是想掩护什么行动呢?你们的行动真的能避免母星遭到毁灭性打击吗?让舰队和X星区拼消耗,等到时机成熟,我就能一举解决一切,这种好事我为什么不做呢?”
虽然不实施占领,但他们会让X星区失去抵抗力和恢复力,等待太阳系当局的焦点转移,局势更乱的时候再完成吞并。
就算真的有笨蛋选择趁虚而入,也会被Z-14星轻松打跑——停战时应该会签订条约保证Z-14星可以协助X星区的防务。

孙勋此次行动的关键显然在于如何减小已方损失,绝不能让本星被打得无法恢复元气,那样等于慢性死亡。
关键的筹码在何处呢?
孙勋掩护要做的事情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略知内情的人都会切入的角度,试图让对方内部瓦解。
Z-14星在和太阳系开战的时候,内部就曾经爆发过动乱,在其霸权下的许多星系也纷纷再度独立,虽然最后都被镇压,但余党并未消失,大大小小的骚动此起彼伏。
强势表面下,内部并不稳定,毫无疑问,任何人都会选择这种方向作为切入点。
最先想到的,显然是利用对方的改革,可以说,不稳定因素的很大来源就是如此。
正因为这种变革,Z-14星遭到了太阳系的警告乃至于镇压,但是Z-14星却早就计划好将这一战作为自己的垫脚石。歼灭太阳系四个整编舰队的战绩成就了Z-14星的辉煌,Z-14星在称霸Z星区之后,将其势力进一步扩张到了X星区,和X-17星发生正面冲突,孙勋等人也在这个时候来到Z星区。


Z-14星在改革的法案虽然相对完善,但在急切完成改革的需求和匮乏的社会经济之下,实际的执行是漏洞百出的。
但是,很多改革中的致命问题是大大减免了的。比如基因多样性的丧失不利于进化,比较通俗的案例就是面对病毒很可能全军覆没,为了避免这种问题,Z-14星选择的优质基因型的类型是非常丰富的,每个人也都是按照他和某一种优质基因型的相似性去选择用哪一种进行改革。
虽然许多机构出于成本问题喜欢惯用某几种基因型,但在这个问题上,官方的打击力度倒是一直很重,毕竟是生死攸关的问题。

再比如此时的基因技术还不完善,人类对于基因蛋白质乃至于性状的复杂关系很难研究到完全清楚,环境因素的影响也难以控制,除了可能会扰乱人体正常机制,导致畸形之外,甚至还有必要担心人类大规模基因型突变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尤其是人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实比较脆弱)。
这时就显示出Z-14星官方的未雨绸缪,在正式的改革令下发之前,他们已经积极进行各种实验长达数十年,如果算上默许一些规模不大的私人研究,可以追溯到百余年前。
因此各大标准基因型实际上是经过长期考验的,哪怕是大范围实行出现了小范围试点不会出现的情况,他们也有大量的技术手段应对,毕竟此时人类的医学和生态学技术远非地球时代能比。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无论出现什么意外,至少对上层来说,没什么根本损失。

在民间舆论里,这靠不靠得住,众人心里当然是没底的。但Z-14星政府在煽动强化提升改变命运的情绪之后,又率先将愿意接受的一批人完成改革,为了避免落后于他人,众人自然也就逐渐接受了。
孙勋当然也不会用这些东西来对付Z-14星,毕竟Z-14星的居民实际上都默认了这些问题的存在,他也开不出能让对方免于这些的空头支票,太阳系都打了败仗,星际制裁也不用指望。
这些东西只有在已方胜利的时候才会发挥作用。

但是,他们仍然有能做的事,他寻求X-25星的帮助,因为有些事只有他们才能做好。考虑到他的敏感身份,这种做法只会加重X-17星上层对他的猜忌。
不过他不在乎,即便自己什么都不做也会引起猜忌,所以真的做些什么也无妨,只要让对方找不到确切证据就行。考虑到自己的利用价值,上头定然会慎重考虑。
从纯粹技术角度上讲,X-25星比Z-14星还要先进得多。
要寻找的秘密不是用来公开的,而是用来毁灭的,公开情报可能会激起更多星系的警惕,但他们仍然不会在这时趟这趟浑水。
如此精密的调查工作,和不动声色的布置,只有技术领先二三十年的X-25星才能做得到。
这一次,无论是X-17星,还是Z-14星,都小看了X-25星的技术。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没什么悬念。只不过X-25星隐藏太深,还不想暴露自己过多的技术罢了。
经过几个世纪的隔绝发展,不同移民地早就出现了技术代差。足以致命的技术代差,与之相比,战场上的决斗,反而更像是走个过场。
但是,事情会如此简单结束吗?
在等到确切消息前,孙勋也不确定。当然,他也没有完全寄希望于X-25星的布置上。

很快答案揭晓。
事情似乎在朝着有趣的方向发展——X-25星遭遇了难得的失败。
Z-14星似乎有某种意料之外的技术手段。
几乎同时收到消息的孙勋和蓝元岐分别露出了懊恼和得意的神色。
许久的沉寂被打破。
“孙勋中将,你所仰赖的,不会只是几个玩弄尖端科技的X-25星笨蛋吧。”
“的确,我依赖的正是那些笨蛋。”孙勋并不否认。“如今游戏确实结束了,那么,请让我宣告,我们X星区的胜利吧!”
“你在胡说八道什么?”
“准备迎接攻击的到来吧!”
随即,蓝元岐接收到了各处发来的战斗报告。
整个Z-14星竟然发生大规模混战,舰队派和本土派几乎同时在本星上发动兵变,然后打得不可开交。
最为关键的是,许多重要官员和实验设施都遭到了攻击和破坏,原来设置的预案全部失效。
蓝元岐几乎要吼出来“本土派是谁下的命令?舰队派的情报怎么又失聪?”
但没有人能够回答他。
“你们做了什么?不,你亲自来见我,到底还有什么别的目的?”
无论是本土派还是舰队派,都已经打算在战争结束的那一刻对另一派进行清算,草木皆兵的Z-14星上,一旦出现一些变故,就算没有接到命令,就算计划被全盘打乱,那也必须提前动手。
当然,既然同时还在对外作战,当局显然对此是做好了预案的。
即便发生动乱,重要的设施和人员会被立刻保护起来,指挥系统会迅速掌控局面,想来会很快平息下去,孙勋等人的行动按说不应该能凑效。
但……,现实却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