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医战疫,每个朝代各有经验:明代种人痘防天花。明代救治瘟疫的措施,总体说来有两个

2023-08-29 11:32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中医战疫,每个朝代各有经验:明代种人痘防天花。明代救治瘟疫的措施,总体说来有两个层面:一是完善医疗制度,从而在瘟疫流行时期能够从容应对;二是临灾救治措施。 明代在防治一些瘟疫的技术上也有重大突破,这其中最突出的是防治天花的种痘技术。 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危害极大,我国古代人民与之进行过长期的斗争,最终找到了真正行之有效的办法,即人痘接种法。后来这种方法被国外效法,并启发了英国医生詹纳在1796年发明牛痘接种术,开启了人类彻底战胜天花的序幕。 提到明代的瘟疫,有一个人物是绝对绕不开的,他便是创立了瘟疫学说的大国医——吴有性(1582~1652年),字又可,生于江苏吴县东山。 明末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山东、河南、河北、浙江等地瘟疫流行。医家当时用治疗一般外感病的方法,或用治疗伤寒的方法治疗,往往无效。 鉴于此,吴有性潜心钻研,认真总结,认为虽然《伤寒论》中提出时行之气有传染之说,但据实际情况,有时行之气未必有疫,故而时行之说不可使人信服。人是否得疫病,是由于疠气所致。疠气是杂气中之一,每年都存在,其盛衰多少,与地区、四时与岁运有关。 吴氏突破了六气致病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新的传染病病原观点。 这些,已被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所证实,这是吴氏对温病学的一大贡献。 吴有性的《瘟疫论》及其所创立的瘟疫学说,不仅领先了西方世界200年,也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温病辨证论治纲领,从而充实了祖国医学温热病学的内容。 清代温病大家辈出 进入清代,与官方相比,社会力量对瘟疫的救疗要积极主动得多。 根据余新忠的研究,在一些资料比较丰富的中心地区,比如苏州、江宁、杭州、上海等地,对每一次重要疫情,几乎都可发现相应的乡贤或慈善机构开展救疗活动的记录。 清代瘟疫学大家辈出,余师愚是其中之一。他对瘟疫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著《疫疹一得》一书,详论疫疹。他擅于运用石膏治疗温病、疫疹,并创用清瘟败毒饮等治疗热疫的有效方剂,丰富了中医治疗瘟疫的方法。 后来,清朝的叶桂、薛雪、吴瑭、王士雄,又将温病学进行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后人称他们为“温病四大家”。

中医战疫,每个朝代各有经验:明代种人痘防天花。明代救治瘟疫的措施,总体说来有两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