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二看西游——0前言介绍

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名著,里面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86版的西游记电视连续剧更是重播了无数次,口碑也是极好的。虽然内容很新奇,充满了异域的特色和神奇的法术,但是普通大众对其内容的了解程度并不太高,甚至很多人对西游记原著书籍都没有完整的看过一遍。 现今很多人对西游记进行了另类解读,电视剧翻拍等等,虽然很吸引眼球,点击率很高,但是有些却慢慢的失去了原著的本来面目,比如有人说唐僧不是状元陈光蕊的儿子,而是水贼的儿子;唐僧不是金蝉子转世;猪八戒前生不是猪;天上一天地上一年是谎言;长生不老是谎言;取经计划是如来玉皇老君设计好的;孙悟空是一个官二代等比较另类、主观的解读。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大众对于西游记的兴趣,使得西游记流传的更广,另一方面,这样使得原著很多 “主流”的观点被埋没和扭曲,并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有些甚至极度排斥一些说法,造成矛盾和冲突。
我想,是否有一个比较客观,比较开放的而不是强迫式的,比较平易、平和的,比较欣赏的、放松的,比较富有作者个人特色的解读呢,让名著回归到他应有的包容性、留白性和各种可能性,回归原著的本来面目。如果有,就从以下这篇开始,抛砖引玉。

看西游记时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1)未卜先知是不存在的。
西游记是神话小说,充满了神仙法术超自然能力等各种可能性。如果一味强调这种超能力,神仙知道一切,未卜先知,那么后来发生的事情就变的索然无味,因为未来的一切都是知道了的,还有什么意思。所以有人说神仙拥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就是个谎言,这个我是同意的。具体说来,首先,神仙具有极大的预测未来的能力,成功率可能很高,比如99%,但是不一定就100%正确,是有错误率的。其次,预测层次未必完全准确。大方向对,小细节方面可能会有所失误。比如唐僧取经,观音菩萨因为只有80难,少了一难,让通天河乌龟再加一难。再次,未卜先知从自然和认知的角度是不合适的。没有新鲜感,激发不了人们的探索欲望。宇宙是无限的,会有很多的奥秘是人和神仙都不知道的。这好像说到哲学了,算了打住。
(2)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存不存在?
这是时间的问题。关于时间,这又是一个难点。即便是现在21世纪,科技发展水平较高的今天,对于时间方面仍然是个迷。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时空扭曲,黑洞,光速、时空穿梭机器等等。西游记这个神话小说,肯定要有一些新奇的东西来表现仙界和普通大众的不同,引入了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天界);山中方七日,地上已千年(如来),等用时间的尺度不同来反映天界和人界的不同之处。这个存不存在,应该不应该存在等问题也是众说纷纭。我认为存在的话会增加差异性,甚至增加未知性,前瞻性,比较有趣味,要好一些。
(3)长生不老存不存在?
这个问题也是众说纷纭。原著书上对此,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描述,有些观点甚至不一致,相互矛盾。原著中叙述部分和个人说话部分也有不一致的地方。这个问题还算比较简单,具体见正文相关部分。
(4)西游记中矛盾部分怎么看?
这里说的矛盾部分是指:原著中的叙述部分和人物说话内容相矛盾;不同人物之间的说话及心理表白部分不一致,有矛盾;同一句话甚至一个字,由于是古语,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解释。这些矛盾问题的阐释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系到结论和观点的诞生。比如唐僧在乌鸡国说“经三月,分娩了我”,唐僧嘴里也一直说状元陈光蕊是其父亲,其母亲血书记录、说话、内心表白也是状元是其父亲,这就存在矛盾之处。具体事例,见正文部分。
(5)西游记中的隐藏信息和留白。
西游记中是有隐藏信息的。并且有些话说的很 “妙”,很少,感觉有种含蓄美,有说明了多了就不好玩了的意思。关于这些隐藏信息和留白的脑洞,相信会让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观点,这也是西游记原著有魅力的地方,每个人都会脑洞一个自己的西游世界。下面就是作者个人在读西游记原著的过程中的所想所感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