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梦》连载:097【弹劾】下

致新读者:
您现在看到的是原创系列小说《青玉梦》第一部《破碎山河》的连载。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在架空世界中发生的传奇故事。如果您也喜欢天马行空的脑洞想象和家国天下的侠义情怀,请一定不要错过!
第一次看到这部作品的读者可以点击我的主页专栏、文集,查询往期的所有连载。同名公众号“青玉梦中人”和豆瓣阅读《青玉梦》也在同步更新。
祝您在故事的星辰大海中自在遨游~

上期说到,吕封本不愿参与上官珑的阴谋,但此次林子诚托他弹劾丞相乃是阳谋,吕封思忖良久,终于动了暮年壮心。


半个月后,吕封与寒门出身的二十余名官员,联名弹劾丞相凌骢,列出圈地、贩人、结党、渎职、贪污五大罪名,罪状与罪证写了厚厚一大本。是时,兴帝杨俑仍在潼关督战,吕封赴潼关,以侯爵之名请求面圣,递上弹劾奏章。
杨俑看罢吕封的奏章,龙颜大怒。对于结党、圈地的罪证,他并未多说什么;但看过凌氏一党将失地的流民贩卖到燕国的实证之后,他的神色便全然不同了。
“他们竟敢割朕的肉,喂给恶虎!”杨俑掀翻桌案,起身咆哮道。
以现有的证据估算,这伙人至少贩卖了五万人到兴国、三千人到大理、两千余人到漠北;因其大肆圈地而流离失所的人,多至二十七八万;而他们从各地搜刮来的钱财,约有白银不下一百万两……
对于兴国来说,战争进入焦灼的相持期,北有白孝元、南有朱再青、再南有大理国、西有西域残党。杨俑需要的是人、物、钱。兴帝当然顾忌凌氏的实力,但一看那一百万两白银的赃款,实在是想要立刻抄了丞相的家。毕竟,一百万两白银,足够兴军两年的军粮开支。震怒之下,杨俑终于觉得,自己和丞相之间二十多年的积怨,也该有一个了结了。
由于凌氏家族中有一位凌妃娘娘涉及这些不法之事,这件案子就不便让外臣干预了。杨俑命留守长安的二皇子梁王杨循负责主审凌氏一案,命他把各路罪证搜集至宫中。长安城内所有凌氏一族的五品以上官员,亲戚也好,门生也罢,全都停职,软禁待审。凌妃暂禁于宫中,由皇后看管。最后,杨俑还专门交代杨循,长安城内的事要秘密处理,尤其必须瞒着领兵在外的凌氏父子。
兴帝许久才恢复镇静,又问吕封这些罪证从何而来。吕封只答,都是一帮被丞相欺压的寒门官员和贫苦士子长年搜集的,只待证据确凿之后,才敢呈给陛下。
杨俑又不傻,当然知道要想掌握这种证据,非得有严密的情报网不可。他若有所思,但只是说了几句话警醒吕封,并未深究。
于是乎,兴国朝局乱作一团。
凌骢失踪,多半已死;凌樟还在返回长安的途中。长安城内,凌氏一党的五品以上官员足足有五十多人,他们都像没头的苍蝇一样,被软禁在家中打转。他们府上私用的信鸽,全部被梁王的亲兵控制。有几个本事不小的凌氏附庸,派人偷摸溜入丞相府,请凌桥枫拿个主意。可凌桥枫早就得到上官珑的消息,对外装作焦头烂额、六神无主。
梁王向来对凌氏一族是敬鬼神而远之。此次接手这样的大案,只好依照父皇的意思,老老实实办案。他让吕封等人将罪状转移到宫中,然后和皇后白氏一起,“请”凌妃娘娘暂居冷宫。至于领兵在外的凌樟等人,梁王对其封锁消息,尽量能让他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返回长安。
终于到了吕封等人送罪证入宫的日子。弹劾奏折中虽未祭出凌骢谋逆的死罪,但是已经呈上去的罪证,也足称罄竹难书了。整整三辆马车,写满了凌氏一党的蝇营狗苟。罪证乃要紧之物,梁王信不过凌氏控制多年的御林军,让长安府派出二十名长安卫戍军,自己又派了二十亲兵押送。
林子诚让严茶乔装打扮,混在长安府派出的队伍中,护送吕封到达宫门,自己则在家等消息。可严茶出刚走没多久,林子诚就收到一封飞鸽传书,信上是上官珑的笔迹:“你须亲自至兴庆门。”
就这一句话,林子诚看了也是一知半解。但是他不敢怠慢,忙牵了快马,飞奔出府。
兴庆门是皇城的西门,吕封的马车一会儿将要从此进宫,送往梁王儿时在皇宫内的住所——永兴宫中,这是兴帝亲自指定的查案之所。林子诚骑快马绕了路,赶在了吕封一行人的前面。他到的时候,除了把守宫门的几个御林军,只看见宫门外有一队巡逻的长安卫戍军。
卫队中领头的一人看见林子诚,忙到:“长安君,早啊!”
林子诚定睛一看,见那人正是长安尉李彧。没想到他居此要职,竟然还自己带兵在城中巡查。林子诚道:“少将军,你还亲自巡逻啊?”
“我每隔十日,就会亲自带兵走一趟,也是为了跟下属走得近些,多带带他们。”李彧笑道。
“少将军治军严谨,身先士卒,令人佩服啊。”林子诚道。
“君侯过奖了。一大早的,您怎么在这儿啊?”李彧随口一问。
是啊,我怎么在这呢……林子诚苦思冥想,寻找自己平白无故出现在皇宫门口的理由,尴尬笑道:“我正路过此地。呵呵,我家那个姑娘,一大早非要吃什么解暑的龟苓膏,据说只有东市的一家店卖的正宗。她还非要我去买,不让下人代劳。这不,我只能从命了。”
“君侯对未来的夫人,还真是言听计从啊。”李彧玩笑道。
“嘿嘿,身不由己,身不由己。”林子诚赔笑,却意识到了李彧的用词。看来他与杨撷湲的关系也是人尽皆知了。
就在这时,吕封一行人的马车缓缓驶来。
“这队人马是做什么的?”林子诚明知故问。
凌氏一案一直在秘密中推进,林子诚不应该知道。可李彧关系到长安城内的治安,梁王一定向他多少透露了点。李彧不是嘴碎之人,当然不会告诉他实情,只是闲扯些有的没的。
马车渐近,林子诚跟护送马车的严茶稍微打了个照面。严茶贴了一串大胡子,没人看得出他是长安君的徒弟。
车夫向守门的御林军出示通行手续,得到放行,三驾马车驶进宫中。李彧也打算继续带兵巡逻去了。他正要跟林子诚道别,只见远处疾驰过来一队全副武装的兵马,约有百十来人。
“闪开,我要进宫!”
为首一人疾驰而来,对守门的御林军吼道。
那御林军门吏定睛一看,哎呀,这不是大统领凌樟吗?!他如此焦急,恐怕是有什么急事吧!
御林军基本都是凌樟带出来的。为了防止御林军哗变,梁王尤其重视保密,普通御林军士卒当然不知凌氏一案。那门吏见统领如此焦急,未加多想,就让手下人闪开了。凌樟带着三十名随从铁骑,一溜烟冲入宫中。其余七十多人,横在护送马车的几十人身前,阻止他们踏入宫中一步。
林子诚也瞧清楚了,冲进去的确实是凌樟。准确的说,是上官诩戴着面具装成的凌樟。突然之间,他明白了上官珑的后招。
李彧一见凌樟冲入宫中,深感大事不好,凶狠地叱问门吏:“你为何放他进去?”
“他……他是统领啊。”门吏怯怯道。
李彧猜测凌樟一定是事先得知了风声。凌樟已经冲入皇宫,若只是要抢夺罪证,那还算烧高香。万一他带领宫中御林军挟持皇族,后果实在是不堪设想!但他是外臣,无召不得入宫,此刻只得死盯着凌樟疾驰的背影,咬牙切齿。
【未完待续……】

新作推广不易,万望元老读者帮忙扩散宣传~感谢大家的支持!
点赞当捧场,投币促生产,
收藏存回味,转发助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