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K99,110K零电阻观测成功

以下内容生成于gpt4
这篇名为"在Pb10-xCux(PO4)6O中观察到100 K以上的零电阻"的论文是关于材料Pb10-xCux(PO4)6O的超导性的研究。作者来自中国南京东南大学物理系。以下是主要要点:
论文首先讨论了超导性的重要性以及实现室温超导性的挑战。作者提到,材料Pb10-xCux(PO4)6O在大气压下表现出室温超导性,这引发了全球的关注(第1页)。
作者然后详细介绍了他们的实验,该实验涉及使用固态烧结法合成Pb10-xCux(PO4)6O的多晶样品。他们使用不同比例的前驱体来合成材料,并使用X射线衍射确认其结构。他们在环境压力下观察到100 K以上的零电阻,这是超导性的重要证据(第2-3页)。
作者进一步讨论了他们实验的结果,显示他们的样品的XRD模式与参考文献一致,为成功合成Pb10-xCux(PO4)6O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他们还对样品进行了电性测量,并在110 K处观察到明显的零电阻特性,表明可能存在超导性。然而,没有观察到明显的迈斯纳信号,表明样品的超导体积分数可能非常小(第4-5页)。
总的来说,作者表示他们成功合成了化合物Pb10-xCux(PO4)6O,并在100 K以上观察到零电阻。然而,他们在样品中没有观察到迈斯纳效应,这表明超导体积相对较低。他们提到,需要更多的证据来确认超导性,并确定哪个组分负责零电阻(第5页)。
注:什么是迈斯纳效应?
迈斯纳效应(Meissner effect)是超导体的一个重要特性,是指在超导体进入超导状态后,会将其内部的磁场排除出去,使得超导体内部的磁场强度接近零。这种现象在1933年被德国物理学家瓦尔特·迈斯纳(Walter Meissner)和罗伯特·奥森费尔德(Robert Ochsenfeld)首次发现,因此被命名为迈斯纳效应。
迈斯纳效应是超导体区别于普通完美导体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普通的完美导体中,当其被冷却到超导转变温度以下时,内部的磁场线会被“冻结”在原地,即使材料进入超导状态,磁场线也不会被排除。然而,在超导体中,由于迈斯纳效应,当其被冷却到超导转变温度以下时,内部的磁场线会被完全排除出去。
这种磁场排斥效应使得超导体在磁场中可以悬浮,这一特性在高速列车(如磁悬浮列车)和其他一些应用中有着重要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