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ntdown 02:那天,最后一战
写在前面:在本文中,所有的日军人名均为日文,日文有时是片假名,有时是平假名;所有日军舰艇名均为罗马拼音。此外,由于日本联合舰队的缩写有所争议(一说IJN,一说IRN),故这里日本舰队的舰艇名称前均没有前缀。此外由于部分细节的缺失,“神风特别攻击队”的部分基于合理的推演和虚构,其中对飞行员关行男海军中佐的刻画可能会引起某些思想偏激的读者的不适,请勿在评论区无脑乱喷,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厉害,请写出文章来。
可配:Hi-Finesse-《Zero Blindness》(零式战斗机冲锋 撞击前)
Two Steps From Hell-《Empire Of Angels》(莱特湾海战)
Johan Soderqvist-《Devestation》(武藏号沉没)
Fidel Wicked-《Forever》(Chill out Remix)(战后)
Steve Jablonsky-《It‘s our fight》(美军驱逐舰冲锋)
正片开始:
新任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副武海军大将(とよだ そえむ)为舰队的前途感到深深的担忧着。2年之前的中途岛海战,葬送了日军四艘主力航母和数百位经验丰富的舰载机飞行员。
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やまもといそろく)亲自部署,南云忠一海军中将(なぐも ちゅういち)和山口多闻海军少将(やまぐち たもん)亲自指挥的中途岛之战会输得一塌糊涂。不管大日本帝国联合舰队承不承认,中途岛海战的损失对这支舰队来说都是毁灭性的。
不过现在,他们都死去了。
山口少将在中途岛海战中殉舰自杀,与“飞龙”号航空母舰(Hiryu)一同沉入了冰冷的海底;山本大将在视察前线途中被美军击落了座机而身亡;南云中将在调任塞班岛后不久就迎来了美军的大规模进攻。1944年7月6日,他于兵败后自杀。
此外,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无论是陆军或是海军,在偷袭珍珠港以后就再也没有取得什么太大的胜利,如果1942年的珊瑚岛海战也算是胜利的话。此后便是一次又一次的惨败。中途岛,瓜达尔卡纳尔岛,所罗门群岛,这一系列的地名,成为了不可一世的日军侵略部队一系列的惨痛回忆。
而到如今,大日本帝国已是强弩之末了。尽管经历了中途岛海战这样的毁灭性打击,但是联合舰队的实力依然不容小觑。
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主要是航母,尽管中途岛海战摧毁了日军的四艘大型航空母舰。但是日军联合舰队还剩下4艘航母:主力航母“瑞鹤”号(Zuikaku),轻型航母“千岁”号(Chitose),“千代田”号(Chiyoda),“瑞凤”号(Zuiho),还有,日本联合舰队最大的两艘战列舰,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武藏”号(Musashi)和“大和”号(Yamato)也尚还没有被击沉。
盟军马不停蹄地夺下一座又一座岛屿。
塞班岛战役,日军41000名士兵阵亡。
马里亚纳群岛之战,日军三艘航空母舰沉没,包括“瑞鹤”号的姊妹舰“翔鹤”号(Shokaku)。
接连的惨败不只是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舰船损失,还使得盟军部队逼近了菲律宾群岛和台湾岛附近,日军的海上补给线受到了致命的威胁。一旦这两地被盟军占领,那么日军的海上补给线将会完全中断。
用丰田的话来说就是:“一旦我们失去菲律宾,那么如果舰队待在日本领海,将不会再有燃料补给;如果舰队在待在南海(注意!不是南中国海)将不会再有武器弹药的补给。”
后面的话,丰田没有说完。也不必他说完,每个人都清楚,这两者任意缺失其一,舰队都将变成纸老虎。
对这个如此巨大的威胁,日本军部当然不会坐视不管。联合舰队再一次出马迎战势如破竹的盟军部队。一边是一个军事帝国的疯狂挣扎,另一边是一支士气高涨的正义之师。一场恶战在所难免,现在不过是为这场终局之战定上一个位置罢了。
而这个定下决战位置的权力,现在在盟军的手上。
中途岛战役的指挥者,切斯特.尼米兹海军上将(Chester Nimitz)建议向台湾发动进攻,他这样做自有他的理由:台湾作为太平洋上的战略要地,一旦占领台湾,便能摧毁日军的海上生命线,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这可以完全切断日本与其南亚驻军的联系,由于大部分的日本陆军从始至终都陷于中国大陆,所以这使得它对其他其他方向的侵略显出了几分力不从心,如今南亚的驻军与日本本土的联系一旦被切断,那么日本法西斯政府可能会落入没有足够的军队守卫本土的尴尬境地。
但另外一位美军名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上将(Douglas MacArthur)却有着不同的想法,他主张从菲律宾登陆与日本军队决战:因为与台湾一样,菲律宾群岛也同样处于日军的海上生命线上,占领了它,与占领台湾的战略作用是相似的。但他坚持从菲律宾向日本军队发动进攻的原因还有一个:为了洗刷耻辱。
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遭袭之后的第一天,日军在菲律宾向美军发动了全面进攻。并以极快的速度占领了菲律宾北部的美军基地和机场,1942年5月7日,日军夺取菲律宾全境。菲律宾战役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除了珍珠港以外最为黑暗的一页:2500人阵亡,超过11万人被俘虏。而在这期间,最为著名的事件,莫过于“巴丹死亡行军”(Bataan Death March),1942年4月9日,8万名美菲联军向日本军队投降。他们被强迫前往120公里外的战俘营,但是在途中不允许任何人喝水。还遭遇了日军的随意屠杀和虐打,超过15000人死于行军途中。日后笔者将会专门用一篇专栏来描述“巴丹死亡行军”的惨况。
麦克阿瑟将军在仓皇逃离菲律宾之前曾发誓要“再一次以胜利者的姿态返回菲律宾”。
从菲律宾登陆进行作战,也算是麦克阿瑟言而有信了。
最后这场不大的分歧以罗斯福总统支持麦克阿瑟将军的菲律宾登陆计划而告终。
丰田副武海军大将,接替因飞机失事而遇难的古贺峰一海军大将(こが みねいち)担任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历史将日本联合舰队作为一支有实际威胁意义的海上武装力量的接力棒交给了他。
丰田是个谨慎的人,但与此同时也是出于无奈。他制定了4个不同的海军的作战计划,分别是用来应对盟军进攻菲律宾群岛,台湾,千岛群岛以及琉球群岛。
但无论是哪份计划,都是极其复杂和精细的,同时,也是十分大胆的。丰田的计划正应了那句英语谚语:“Put all the eggs in one basket”,或者说得简单点,孤注一掷。丰田的作战计划要求把所有的日本联合舰队的可用力量全部投入作战,并且没有任何预备队。
赢了这场战役,将会给日本帝国带来一个喘息的机会;而如果输了,那么将意味着日本帝国被盟军紧紧地扼住了咽喉,同时也意味着日本联合舰队的完全覆灭。
但丰田已经无暇顾及这些代价和后果,他能做的就是部署战斗,即使知道日本联合舰队的数量和实力都远远地差于进攻的盟军舰队,他也只能这样做。
在盟军真正的进攻开始之前,1944年10月12日,尼米兹下令其麾下航母编队的战机出击空袭台湾的日军机场。本来尼米兹上将只是希望他的空袭可以让台湾的日军基地无法派出飞机来支援在莱特湾作战的日军舰队,但实际上收到了更好的效果:空袭使日军作出了严重的误判,他们认为盟军将登陆台湾。于是一波又一波的战斗机起飞前去袭击盟军舰队。
在接下来的3天里,日本损失惨重,几乎损失了海军舰队全部的空中支援力量,超过600架战斗机被击落。
与此同时,日军开始实施盟军进攻台湾的作战方案。
1944年10月20日,美军开始进攻莱特岛,这拉开整个莱特湾海战的序幕。
1944年10月22日上午8时,由栗田健男海军中将(くりた たけお)率领的日本舰队从文莱湾出发向作战阵地集结,7个小时以后,下午3时,由西村祥治(にしむら しょうじ)海军中将率领的舰队驶离婆罗乃港。志摩清英海军中将(しま きよひで)率领的舰队也在向台湾海峡进发。
栗田健男海军中将率领的“中央舰队”,即日本联合舰队的第二舰队,是最为强大的。其主力由5艘强大的战列舰组成,包括两艘巨型战列舰,“大和”和“武藏”,以及其他三艘标准尺寸的战列舰:“长门”号(Nagato),“金刚”号(Kongou)以及“榛名”号战列舰(Haruna),除此之外还有10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和15艘驱逐舰。而至于中央舰队的旗舰,则是满载排水量达到13400吨,长203.76米的“爱宕”号(Atago)重巡洋舰。

但是栗田怎么也没有想到,1944年10月23日天刚放亮,他的舰队就遭受了美军潜艇的袭击。
发动袭击的是美军潜艇“海鲫”号(SS-227)和“鲦鱼”号(SS-247)。它们对准“爱宕”号重巡洋舰和“高雄”号重巡洋舰发射了6枚鱼雷,时刻是早上6点32分。而美军之所以能成功尾随中央舰队并发射鱼雷,完全是由于栗田的一个极为愚蠢的错误。
实际上,在黎明之前,“大和”号战列舰其实已经侦测到了两艘美国潜艇的存在,但是在报告给栗田中将以后,日军舰队并没有做出任何的实质性的反潜行动,甚至连一颗深水炸弹都没有投放。而现在,栗田即将为自己的这个不大也不小的错误付出严重的代价。
不到一分钟以后。栗田中将在“爱宕”号重巡洋舰的指挥舱里被巨大的震动掀翻在地上,同时从爱宕号水下的船体上传来了沉闷的巨响。由这两艘美国潜艇发射的6枚鱼雷中的4枚命中了这艘日军重巡洋舰的右舷,“爱宕”号的末日很快到来,它的电源停止运作,为了拯救这艘旗舰,日军冒着极大的风险朝左舷注水,试图保持两边的平衡,但这一招没有奏效。“爱宕”号还是不可避免的,朝右舷方向倾斜。20分钟后,6点53分,“爱宕”号在彻底翻覆以后沉没。360名日本海军官兵与舰同沉,但奇迹般地,栗田健男海军中将和其他699名生还者被成功救起。
值得一提的是,“爱宕”号的沉没方式实际上与德军战列舰“俾斯麦”号的沉没方式类似。均是严重倾斜后翻覆沉没。栗田中将漂浮在海水中,望着自己的旗舰翻了个身,船底朝天,迅速进水沉没。但是,相比于“俾斯麦”号,“爱宕”的沉没显得无比草率。如果说“俾斯麦”号在沉没之前最后捍卫了自己的尊严的话,那么“爱宕”的沉没就显得颇为戏剧性了。
另外两枚鱼雷命中了“爱宕”号的同型舰,“高雄”号重巡洋舰(Takao),但这艘重巡洋舰则极为幸运,它在两艘日本驱逐舰的护送下返回文莱接受修理,美军潜艇“鲦鱼”号本试图一路跟踪“高雄”号,准备在路上将其击沉。但10月24日,这艘潜艇触礁了,只得放弃原有的计划。而这艘重巡洋舰此后一直在日本海军里服役,1945年7月31日,这艘舰艇在新加坡击伤,虽说没有沉没,但也就此丧失了出海作战的能力。1946年10月29日,其被英军击沉于马六甲海峡。
栗田将自己的旗舰转移到了曾是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的旗舰——“大和”号战列舰上。
3分钟后,6点56分,美军潜艇“鲦鱼”号发射了四枚鱼雷,这一次命中的是航行在“爱宕”号重巡洋舰旁边的“摩耶”号重巡洋舰(Maya),也是“爱宕”号重巡洋舰的同型舰,而“摩耶”号在被命中以后,只用了8分钟就彻底沉没。
还没有正式进入作战,栗田健男海军中将就损失了3艘重巡洋舰,其中2艘沉没,一艘被迫掉头返航。
为何日军的重巡洋舰会在被鱼雷命中后会迅速沉没?这在战后被归咎于日本海军重巡洋舰的结构设计上:因为日军的重巡洋舰过分强调船体的纵向强度,从而导致引擎室部分的船体倾斜速度过快,最终加速了整舰的沉没。
然而,栗田健男海军中将的灾难还远远地没有结束。
上午8点整,美军航空母舰“无畏”号(USS Intrepid)上的舰载机发现了栗田舰队。美军的指挥官,也就是前企业号(USS Enterprise)的舰长,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William Frederick Halsey Jr.)海军上将用了大约2小时的时间集结了260架舰载机对栗田舰队发动进攻。
这次美军的舰载机瞄准了“武藏”号战列舰,作为栗田舰队里两艘最大的战舰之一,“武藏”号无论是从体积,还是结构上来说都非常醒目。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艘战列舰,“武藏”号的长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263米。而这也就意味着,庞大的体积使得美军更易于瞄准。由于整艘战舰实在是太过沉重,即使有一颗动力极为强劲的内核仍然也只能支持“武藏”号的速度达到27节。而在舰载机面前,“武藏”号更是毫无招架之力。这再一次印证了“大炮巨舰主义”在实战中的失灵。

10月24日上午10点25分,这艘巨型战列舰被两架俯冲轰炸机袭击,有一枚重磅炸弹没有命中目标,而另外一枚重磅炸弹的确命中了目标,不过是落在了460mm的主炮炮塔上,结果被弹开了。而真正造成实质性损伤的,则是紧随其后的鱼雷袭击:美军的一枚鱼雷击中了“武藏”号的右舷,炸毁了舰体上的部分装甲,致使部分舱室进水。还导致了“武藏”号的主炮暂时失去了开火的能力。
11点38分,这艘巨型战列舰又遭遇了两枚227公斤重的炸弹袭击,祸不单行,11点40分,其又被美军的3枚鱼雷击中左舷,并且引爆了留在一号炮塔里的一对三式弹。下午一点半,这艘战舰又被命中5枚炸弹和5枚鱼雷。下午1点51分,“武藏”号再遭袭击,被命中10颗炸弹和11枚鱼雷。晚间7点35分,在最后一根推进轴停转20分钟,“武藏”号在一次弹药仓殉爆中沉没。
但栗田的损失还不止这些,“长门”号战列舰受伤严重,“金刚”和“榛名”分别受了轻伤。两艘驱逐舰在受伤以后不得不返航,“大和”号进水共计3000吨。
但栗田并非没有任何战果:他的飞机击沉了美军航母“普林斯顿”号(USS Princeton),这也是他唯一可以聊以自慰的地方。但不用多言,栗田也知道,这一艘美军航母的沉没根本无法与日军这一天的损失相比。
尽管栗田很狼狈,作为总指挥的他在还没开战的时候就被击沉了旗舰,在海里洗了澡,但至少有一点还算幸运:
他还活着。
而相比之下,西村祥治海军中将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1944年10月25日,凌晨2点整,西村舰队进入了苏里高海峡。
西村的舰队由“扶桑”号战列舰(Fuso),“山城”号战列舰(Yamashiro)以及“最上”号重巡洋舰(Mogami)和其他四艘驱逐舰构成。
西村的悲剧,要从“扶桑”号被命中开始说起,凌晨3点整,“扶桑”号战列舰被一枚鱼雷命中,而这使其速度立即下降,并且开始脱离舰队。随后的3点08分,由于动力系统被完全摧毁,“扶桑”号战列舰失去动力,完全无法继续前进。美国海军暂时没有顾及到已经失去动力的这艘战列舰,而是向前追击西村舰队的其他舰艇,包括西村的旗舰“山城”号战列舰。
于是“扶桑”号竟在这鏖战中诡异的暂时被遗忘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枚鱼雷击中了“扶桑”号战列舰的要害。舰上的船员大概在努力灭火和全力进行紧急损管维修,但是在失去动力37分钟后,凌晨3点45分,“扶桑”号战列舰发生大规模爆炸。而爆炸的部位则是“扶桑”号的3号及4号炮塔的弹药舱和燃油舱,整艘战列舰像“胡德”号战列巡洋舰一样断为两部分。
但是“扶桑”号的沉没过程比“胡德”号痛苦的多,由于爆炸发生在整舰靠前部分,所以船首率先进水沉没,而后半部分在水上漂浮了1个小时后也沉入水中。但在这个过程之中,“扶桑”号并没有向西村报告任何相关情况。所以以至于没有任何人知道,在那漆黑一片的45分钟里,这艘长212.75米的战列舰到底经历了什么。
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舰上的1400人无一生还。
幸而西村的旗舰并不在“扶桑”号战列舰上,但是尽管如此,西村的旗舰,也就是已经沉没的“扶桑”号战列舰的同级舰,“山城”号战列舰也即将在劫难逃。
不过即使“山城”号不被美军击沉,西村也没有几艘可用的作战舰艇了:西村舰队的前导驱逐舰“山云”号(Yamagumo)中雷沉没,“朝云”号(Asagumo)船首折断,“满潮”号(Michishio)也与“山城”号一同中雷。
3点50分,当“扶桑”号爆炸后,还在水面上垂死挣扎时,“山城”号的末日也到来了。
美军的六艘战列舰,八艘巡洋舰合围了西村舰队的剩余,进行连续炮击,在25分钟里,美军共发射了4200发炮弹。此外,第56驱逐舰中队也发射了鱼雷。“山城”号在火海中剧烈燃烧,火焰从船体的裂缝中像是火焰喷射器一样喷射出来,舰上的建筑耐受不住高温,开始垮塌。4点19分,“山城”号战列舰的舰桥崩塌了,随后,这艘长224米的战列舰开始迅速沉没。西村中将死于燃烧的战列舰上。同样身处包围圈中的“最上”号重巡洋舰也多处被击中起火,有一枚炮弹击中了指挥室,舰长等高级军官几乎全部死亡,最终只得由枪炮长来代为指挥。
战斗进行到此处,日本联合舰队陷于覆灭似乎已成定局。
这时,日本长期以来的武士道精神就发挥作用了。
这与日本长期以来的幕府统治有关,从最早的,于公元1192年建立的镰仓幕府,到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推翻德川幕府的统治为止,日本经历了600多年的幕府统治。
而长期的幕府统治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武士阶层一直是日本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甚至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日本的国家大权就掌握在武士阶层的手中,而这逐渐形成了武士道精神,一方面来说是绝对的忠诚,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武士们的效忠对象并非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而另一方面,武士道则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这便导致了深受武士道精神影响的个体,在筹划下一步的行动时,将会完全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而日本渐渐法西斯化的过程中,首先将天皇制度变为军国主义天皇制度,然后利用武士道中绝对忠诚的特质,使得日本军人绝对效忠于天皇和国家。这本质上与12世纪末的武士道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只不过武士们效忠的对象从“主公”经过社会崩坏和经济危机的催化以后巧妙地变成了“天皇”和“国家”。
在这种陷入绝境的时刻,在这种武士道精神的催生下,日本海军航空队建立了“神风特别攻击队”,即日后使盟军舰队吃足苦头的“神风特攻队”。
这支年轻的自杀式袭击部队与一周前刚刚建立,1944年10月17日,在新任第一航空舰队司令大西泷治郎海军中将(大西 瀧治郎,Onishi Takijiro)的鼓吹之下,“神风特别攻击队”首次被建立起来。
尽管这个疯狂的军人是一个百分之百的战犯,但这位大西中将在战略思维方面也并非是一无是处,他的战略思维具有超前性。大西中将最著名的论断是:“建造一艘大和的费用和材料可以制造3000架飞机,而3000架飞机可以让我把十几艘大和炸沉到海底去。”虽然这话理解起来并不复杂,但却很能说明问题:大西中将不是“大炮巨舰主义”支持者。在二战时期,“大炮巨舰主义”是完全的主流思想,无论是欧洲战场还是亚洲战场,都是如此,根据两大出于不同地理位置的法西斯轴心国:纳粹德国和日本海军的一些没有完成的战列舰计划,其中不乏有建造排水量十万吨级的超级战列舰的计划。
然而实际却证明了,战列舰并非越大越好,3年之前的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沉没完美的诠释了这一点。由此,大西中将便组建了这支以自杀式袭击为目标的飞行队伍。
不论神风特攻队究竟有没有对战局产生实际的影响,但的确,这种令人不寒而栗的牺牲方式给美军带来了极大震撼,1944年10月25日“塔菲三号”(Taffey 3)小队进行的这悲壮一战就既体现了日本法西斯主义的疯狂和美国舰队的战斗决心。
前文已经详细交代了栗田健男海军中将1944年10月24日的遭遇,他在那一天损失了3艘重巡洋舰,2艘驱逐舰,1艘战列舰,“长门”号战列舰重伤,剩余3艘主力战列舰也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栗田中将的心里窝囊极了,因为他用如此沉重的代价换来的,不过是一艘美军轻型航母的爆炸和沉没。而且严格来说这功劳也应当记在日本海军航空队的身上:是一架“彗星”式舰载俯冲轰炸机以惊人的勇气将一枚800公斤的重磅炸弹扔进了那轻航的甲板里。
栗田很想做点什么来挽回一下自己的颜面,10月25日破晓时分,他的机会来了。
他所率领的第二舰队碰上了正在进行巡航的美军“塔菲3号”小队。
一支美军的侦查舰队遇上了日本联合舰队此次出征的舰队中实力最强大的一支,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尽管来说碰上这样一支侦查舰队用来发泄怒火可以让栗田中将的心情变得稍好一些,但事实上,即使栗田指挥自己的舰队把美军“塔菲3号”小队尽数击沉,也完全无法弥补自己的损失,而且这种“高射炮打蚊子”的做法更凸显了他的无能。
但栗田并不想管那么多。
6点58分,决心以大欺小的栗田朝美军“塔菲3号”小队开了第一炮。
日军的炮弹均是大口径穿甲弹,以“金刚”号战列舰和“榛名”号战列舰为例,因为是同级舰,所以火力搭配相似,两舰合计有16门356mm大口径主炮,“大和”号战列舰则有9门460mm大口径主炮,这还是在假设“长门”号战列舰严重受伤,无法开火的情况下栗田舰队的战列舰火力,而除此之外他还有其他的各类舰只。而“塔菲3号”小队的主炮只有127mm舰炮,根本无法对具有厚重装甲的日军战列舰和重巡洋舰构成威胁,“塔菲3号”小队中目前唯一有实战意义的武器只有在3艘驱逐舰上搭载的鱼雷。
为了保护“塔菲3号”小队的其他舰只,队伍中的3艘驱逐舰发起了悲壮的冲锋。
事实上后来三艘驱逐舰之一的“约翰斯顿”号(USS Johnston)的结局也实证了做出这种决定所需要的勇气:这艘驱逐舰被日军“金刚”号战列舰的一次齐射命中,舰艇的建筑物几乎就像被千斤顶压扁的铝合金一样支离破碎,一名来自于这艘驱逐舰上的生还者形容道:“就像一只小狗被一辆大卡车一下子压扁了。”,而如果这枚炮弹来自于大和号,那么这艘弗莱彻级驱逐舰势必将会一折两段,迅速沉没。

我们的视角接下来将会一直跟随着“约翰斯顿”号,目睹这场本可以避免的恶战的全过程。
在这里,人类海战历史当中极为悲壮,但又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这艘排水量只有2000吨的驱逐舰义无反顾的冲向了浩浩荡荡,无比庞大的栗田舰队。只有5门127mm舰炮的“约翰斯顿”号在远距离上实在做不了什么,冒着日军的炮火,它只能一边施放烟幕,一般按照躲避鱼雷的“之”字形路线接近栗田舰队。在这煎熬的接近过程之中,船员们什么都做不了,只能默默的祈祷日军的大口径炮弹不要击中这艘驱逐舰。
当日军的第七舰队旗舰“熊野”号(Kumano)进入“约翰斯顿”号主炮射程以内后,这艘驱逐舰立即开火,在极为紧急的情况下,这艘驱逐舰在5分钟之内打出了200枚以上的炮弹,完全超过了1941年英军给“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复仇时的速度,其多次命中“熊野”号重巡洋舰,虽然造成的实质性伤害极为有限,但是这连续的攻击使日军的水兵措手不及。
但更多的是因为“约翰斯顿”这种近乎疯狂的进攻,完全在日军的意料之外。而“约翰斯顿”号上的船员们知道,他们多撑一分钟,后方的舰队就多一分钟时间逃命。
又过了一分钟,“约翰斯顿”号驱逐舰终于驶入了可以发射鱼雷的距离,舰长欧内斯特.埃文斯海军中校(Ernest Evans)下令发射鱼雷。“约翰斯顿”号发射了全舰仅剩的10枚鱼雷,直扑向日军重巡“熊野”号。而这一次袭击是卓有成效的:“熊野”号重巡洋舰的船首被炸飞,只得退出作战行列。
“约翰斯顿”号悲壮的冲锋还没有结束,幸运女神一直都在眷顾这艘小小的驱逐舰,尽管这艘船被将近20发日军炮弹击中,舰体的建筑物几乎被炸得支离破碎,但它一直都没有沉没。
但这无疑又是无比痛苦的,在炮击中,埃文斯中校的两根手指被削掉,数十名士兵死在飞散的弹片和碎片之中。“约翰斯顿”号的蒸汽管道和引擎受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航速掉到了17节左右。
在这种时刻,埃文斯中校心里清楚,舰上的每一位士兵心里都清楚: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约翰斯顿”号已经陷入了绝境:如果想逃离,17节航速根本无法支持这个方案,别说是17节的航速,哪怕就是按照全速25节逃离战场也毫无生还希望;如果继续向前冲,将直接与栗田舰队的主力战列舰正面相遇,“约翰斯顿”号的结构完整度无法再支持它承受一次日军战列舰的齐射。
埃文斯中校沉吟片刻,下达了他最后的命令:“小伙子们!向前冲!”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000年前,陈胜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2000年后,抱着相似想法的埃文斯中校创造了莱特湾海战中的一个奇迹;
不到一分钟后,它又绕着“之”字形冲向了“金刚”号战列舰。
在接近“金刚”号战列舰以后,它又像刚才那样朝着这艘3万吨排水量的庞然大物开火。并且多次命中了“金刚”号的舰桥。时刻,1944年10月25日,上午8点20分,距离接敌已经过去了83分钟。
在离开这艘巨大的战列舰以后,“约翰斯顿”号又发现了以日军轻巡洋舰“矢矧”号(Yahagi)为首的第十舰队将对美军护航航母“甘比湾”号(具体名称不详)发动鱼雷攻击。于是这艘已经遍体鳞伤的驱逐舰又再一次冲向了这支舰队。目前这艘驱逐舰的状况是:仅剩两门前主炮可以开火,通讯系统完全损毁,舵机已经严重损坏,只能靠人工控制方向,也就是说,一旦负责控制的舵手被击杀,这艘驱逐舰将很可能倾覆沉没。
但是它还是选择冲过去。
尽管已经知道127mm的舰炮无法对日军的巡洋舰造成严重损伤,但它还是向“矢矧”号发射了最后的10余枚127mm炮弹。这也是这艘驱逐舰最后能做的两件事之一,剩下的就只有保持船体漂浮吸引日军火力了,说白了,就是当靶子。
在与“矢矧”号轻巡洋舰的交火之中,“约翰斯顿”号又损失了一门前主炮,于是现在只剩下了一门127mm舰炮可以发射。在这四处都是火焰的舰上,水手们四散开来,为了抢修船只,有几位围在唯一能开火的那门舰炮周围,不停的装填,发射,再装填。有一名水手声嘶力竭地为装弹的水手们鼓劲:“快点!兄弟们!再快一点!狠狠地揍日本佬!”
9点30分,“约翰斯顿”号开始被日军包围,埃文斯中校在一次日军齐射之中被炮弹炸死在指挥室里,而剩下的美军官兵在唯一的一门主炮跟前又坚持了40分钟,“狠狠揍日本佬”的呼声也就那么持续了40分钟。
上午10点10分,“约翰斯顿”号发射出了它最后一枚炮弹,随即最后一门127mm舰炮被海水淹没。这艘如同有神灵保护的驱逐舰在日军的炮火中坚持了3小时之久!但它最终开始沉没。
“约翰斯顿”号的水兵们开始奋力逃生,正当身后驶来的“雪风”号驱逐舰(Yukikaze)上的日军正要架起舰载机枪扫射海里的美军水兵时,突然听到了身后他们的指挥官,日本联合舰队的“祥瑞”——寺内正道中佐(日语名拼写方式不详)的怒喝:“混蛋!给我住手!不要做没有必要的事!”当回头之时,他们震惊的看到,自己的指挥官正在向缓缓沉没的“约翰斯顿”号敬礼。
这罕见的一幕只可惜没有被相片定格下来。
最终“约翰斯顿”号驱逐舰上共有183人阵亡,包括指挥官欧内斯特.埃文斯中校。
而与“约翰斯顿”号驱逐舰一同冲锋的另外两艘驱逐舰也在死战以后被日军击沉,这两艘驱逐舰分别是“霍埃尔”号(USS Hoel)和“塞缪尔.B.罗伯茨”号(USS Samuel.B.Roberts)。
然而说到底,无论这一战如何光荣,如何壮烈,实质上还是一场由指挥失误引发的悲剧:哈尔西上将的注意力如果没有被小泽治三郎海军中将(おざわ じさぶろう)的机动舰队吸引,那么也不会有这么一场多余的悲剧的发生。事实上,牺牲船员们的绝地反击给这场彻头彻尾的悲剧加上了“壮烈”的光环,然而光环终究是光环,背后那令人心碎的悲剧永远也无法弥补。
栗田健男海军中将在震惊之余回过神来:美军作战如此英勇,是不是在这支舰队周围有行将赶来的美军舰队来支援这里的“塔菲3号”小队?于是,他留下了3艘被击沉的重巡洋舰,匆忙撤离战场。他打道回府之前最后回望了这片他的伤心之地,他的5艘战列舰之中,还只剩下一艘具有战力的“大和”号以外,其余的均严重受伤。共计6艘重巡洋舰沉没,1艘重巡洋舰重伤,2艘驱逐舰重伤;而西村中将的舰队则全军覆没;志摩清英海军中将率领的舰队中,驱逐舰几乎全军覆没;而美军在随后日军返航途中击沉了战列舰“金刚”号,为沉没的“约翰斯顿”号驱逐舰报了仇;日军仅剩的5艘航母,1艘五航战“瑞鹤”号及其他四艘轻型航母均被击沉;最终日本各式舰艇共沉没36艘,包括7艘潜艇在内,损失飞机288架,阵亡人数上万。
但我们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这时,正在撤退的“圣罗”号(USS St.Lo)护航航空母舰的上方,几架载有2枚对地炸弹的日本零式战斗机正在追击着损失惨重的“塔菲3号”舰队,为首的是日本海军航空队的飞行员关行男(せき ゆきお)海军中佐。

“敵の空母を見ました!(我看见了敌人的航空母舰!)”他几乎是吼出这句话的。
“飛行機であの空母を撃沈しましょう!(让我们驾驶着飞机把那艘航母击沉吧!)”
“天皇陛下万歳!(天皇陛下万岁!)”他开始俯冲了。
在这过程中,他仿佛看到了他家乡西条市的高山和通向濑户内海的水道,他仿佛看到了那丰沛的令人欣喜的雨,看到了他心爱的妻子正在向他走过来。
“あなた、また会えると言いましたか?(亲爱的,你说我们还能再见面吗?)”妻子微笑着对他说。他的脸上这时也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这也是在战场唯一能让他宽慰的事情。
“愛していますが、天皇陛下のために命を捧げなければなりません。(我爱你,但我必须要为天皇陛下献出生命。)”这个回答看起来很不能让她信服,因为她的眼睛已经红了。
“しかし……(但是......)”
“すみません.......(对不起......)”中佐突然感到悲伤。
“でも、応援します。(不过,我支持你。)”妻子微笑着抹去了泪水。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谢谢你.......)”他拥抱住了她。
“さようなら......(永别了.......)”中佐睁开了双眼,嘴里默念着。
“圣罗”号的甲板越来越近了,他在俯冲之中,眼角流出了一滴泪。
这是他的最后一滴泪。
在“圣罗”号护航航空母舰上,舰员们目瞪口呆的看着这架零式战斗机一头扎进了甲板里,引发了接连的大规模爆炸,4分钟后,“圣罗”号即宣告沉没。这也是第一艘确认被神风特攻队击沉的盟军海军舰艇。

但正如白俄罗斯著名纪实文学作家——斯维特兰娜.亚历山德罗芙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在她的著作《二手时间》当中所说的:“这就是我们的痛苦——我们既是凶手,也是受害人。”,尽管这是一部记述苏联解体的文学作品,但是用在日本人身上这句话也恰如其分。
那么用在日本人身上大概就是:“这就是他们的痛苦——他们既是凶手,也是受害人。”
“妈妈,我我将变成一只萤火虫......”这是《三体》当中虚构的一名神风特攻队队员的遗书。
从1944年10月25日这第一批5架零式战斗机的首次冲锋开始,一直到日本战败投降,共有超过两千名日本飞行员化作了高速飞行的“萤火虫”。
只是这“萤火虫”所散发出来的微光再也没有照亮日军和日本帝国崩溃时那永夜的黑暗。
“那智”号重巡洋舰于1944年11月5日被美军击沉;
“熊野”号重巡洋舰于1944年11月5日被美军击沉;
“大和”号战列舰于1945年4月7日被美军击沉;
“长门”号战列舰于1946年7月29日被美军核试验摧毁于比基尼环礁;
“榛名”号战列舰和“高雄”号重巡洋舰于战后被拆解.......

莱特湾海战是日本联合舰队作为一支有威慑力的海上力量的最后一战,此后日本联合舰队的残余只能担负日本本土的防御工作。
在莱特湾海战后,美国为首的盟军高歌猛进,于1945年3月3日解放马尼拉,至此,麦克阿瑟将军实现了“以胜利者的姿态返回菲律宾”的诺言。但愤怒的日军在撤退前制造了惨绝人寰的马尼拉大屠杀,平民伤亡超10万,是继“南京大屠杀”之后又一次严重的屠杀事件。
欧内斯特.埃文斯中校在战后被追授“荣誉勋章”,这是美军内部对军人的最高褒奖。
栗田健男,小泽治三郎,志摩清英等日军将领均逃过审判,他们一直活到20世纪60-70年代才去世,最长寿的是栗田健男海军中将,他于1977年12月19日去世,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关于哈尔西上将的鲁莽行为所造成的牺牲,很多人感到不满,但终究无果。
而对于“塔菲3号”小队,他们则可以骄傲地挺起胸脯,大声宣布:“塔菲三没有懦夫!”
当那天日本联合舰队灰溜溜的逃离这片伤心之地的时候,每一个人心里都清楚:
那天,是他们的最后一战。
正式的日本联合舰队史的最后一页,永远停在了1944年10月26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