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

唐诗寒武纪3
1
谢公离别处,
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
山空碧水流。
——李白
2
不过,当我们今天回头来看584年,看这一场虎头蛇尾的改革,却发现它有其特殊之处——在中国历史上,还很少有这样的时候,皇帝和他的接班人,都是文学新风的提倡者。
这不禁让人想起,在隋朝之前三百五十多年,就曾经有过一个帝王父子组合,擎起了中国诗歌的天穹。他们就是杰出的文学天团——“三曹”。而那个了不起的文学时代,叫作建安。
3
伟大的时代往往都是这样开启的:当门被推开时,并没有什么大动静,大家尚在沉睡。只有光照进来之后,人们才被惊醒,发出赞叹的声音。
4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杜牧
5
在北朝,王褒居然受到重用,做了大官,只是终生不允许回南方。后来他写了很多怀念故国、表达羁旅愁思的诗,其中最动人的一首,是做了俘虏北上时写的《渡河北》: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6
谢朓写“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李白就写“汉水旧如练,霜江夜清澄”;谢朓写“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李白就写“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处处向谢朓致敬。假如世上没有谢朓,李白的诗还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这都是个问题。
7
金庸武侠小说里有一个人叫作黄裳的,著了一部秘笈《九阴真经》,被称为“天下武学之总纲”。萧统的《文选》便可称为“天下文学之总集”。
8
注意,因为历代的笔杆子实在太多、太厉害了,他们不只是能写诗歌辞赋,还把诏令、表文、书札、序文、檄文乃至墓志等等都写出了花,写成了顶级的文学。李斯《谏逐客书》、贾谊《过秦论》、诸葛亮《出师表》、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李密《陈情表》、丘迟《与陈伯之书》等等,或文采斐然,或感人至深,都是名篇。
9
一个声音问他:“你打算用什么标准来选择文学作品?是政治正确,还是词藻华美?寓教于乐,还是符合梁武帝的治国思想?”萧统只回答了两个字:典丽。既典雅,又美丽。文学应该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文学本身。在我这里,没有别的干扰项。萧统交出了他的选择,于是《文选》诞生了。
10
沈约。他的功勋,一句话概括之,就是把诗歌从二维引向了三维的时代。来简单解释一下。过去诗歌的二维,是词藻、章句。那么后来多出来的一个维度是什么呢?是声律。这就是他所发现的诗歌的秘密。
11
沈约所破译出的这个密码,叫作“四声八病”。所谓“四声”,就是将汉字分成平、上、去、入这四类声,其中第一类作为平声,后三类作为仄声。我们今天经常听到的“平仄”就是这么来的。沈约等人提出,写诗应该讲究四声之间的和谐,形成一种流畅的音律美,不能胡搞。
12
唐诗是巅峰,这个巅峰不是平地冒出来的。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这些巨人中固然包括了更早的屈、宋、班、马,也应当包括了南朝的萧统、沈约。都说南朝“文艺”,都说六朝“风流”。事实上,一个生灵涂炭的血污乱世有什么文艺和风流可言?这都是文化给政治挣了面子,是文明给野蛮挣了面子。在一个至暗的时刻,有人努力发着微光,照亮了身后人的行路,好像后来一首诗说的:“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