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进行社会工程学的 10 条原则

是什么原因会让社会工程学测试成功进行?当前许多的资料分析都将原因集中在使用各种工具和策略上,例如 NLP、社工框架、SE工具、建立信任等。让社工攻击成功绝不仅限于使用某一种策略,而是如何有效的使用特定的原则。有一个事实我们需要了解,即社会工程学测试的策略、方式、方法都来源于一些原则,这些原则通常内置在策略本身中。所以如果想要在社会工程学测试上取得成功,我们需要理解以下这几条原则。而当理解这些原则后,我们再去进行社会工程学测试时,就会发现,原来事情并不复杂,反而很简单。
1你不能强迫别人服从
在我看来,大多数人对于社会工程学的理解具有局限性,社会工程学不是精神控制。无论别人告诉你什么,你都不能保证遵守,即使是死亡的威胁也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有足够的说服力。
2社会工程提高了服从的可能性
虽然原则1说明了社会工程学不能做什么,但第二条原则告诉你,它可以做什么。尽管你不能强迫别人服从,但社会工程学策略依然会生效。这是因为社会工程策略提高了服从的可能性。换句话说, 作为一名社会工程师,你的目标是构建一个提高服从的可能性的环境。
3情绪激发行为
情绪是提高服从可能性(即执行期望行为)的关键。情绪是行为背后的动力,它为我们提供如何塑造社工身份以及指导我们如何测试目标。分析社会工程策略、互动和肢体语言如何影响情绪,可以为我们了解社会工程学测试提供一个揭示性的视角。
4情绪是基于身体状态的
因为情绪为我们的行为提供了动力,所以理解并体验情绪的意义就很重要。目前来看暂时还没有情感的一个标准模型,但在与社会工程相关的文本中有介绍一种趋势。这种趋势被称为核心情感。核心情感背后的思想是:“情感是一种由效价(快乐vs不快乐)和生理唤醒(高vs低)描述的神经生理状态” 另一个对讨论社会工程和情感很有用的理论是情感的概念行为模型(C.A.M.E.)。C.A.M.E.的基本概念是:一种情绪的体验和标签是基于我们如何利用我们对这种情绪的知识和理解来解释我们的核心情感状态。 这就是框架在社会工程中很有用的一个原因。改变框架会改变语境,语境会改变我们的解读,从而改变我们的体验。
5情绪和行为的互相影响
这个原则是原则3的逻辑结果。如果你能影响行为的根源,那么你就能影响行为本身。在运用这个原则中可能会导致一些令人惊讶的结果。例如,有几种“非传统”的影响情感的方法,如情感转移,这个方法就可以成功地用于社会工程学测试上。
6情绪的心理享乐主义
情绪驱动行为的目标是什么?是将心理享乐主义的概念应用于情感。心理享乐主义是指我们做出决定的目标是最大化快乐和最小化痛苦。通俗的来说,就是我们试图增加积极的情绪,减少消极的情绪。
7情绪提供动力,而不是解决方案
如果情绪是社会工程学测试成功的一半因素,那么行动就是另一半。情绪为行为提供动机和目标,但情绪不能完成这个目标。还需要具体行动来构建一个有利于服从的环境。
8意识到想要的行为
为了执行特定的行为,人必须意识到想要的行为,也就是说,在执行某个行为前,我们会意识到我们一定会这样去做,这是理所当然的。例如,一个销售人员可能会告诉你“这个产品会帮助你减肥。”购买产品的意识是由销售人员的上下文所暗示的。或者,同一个销售人员可以更直接地问:“你需要什么才能购买这种产品?”在任何一种情况下,你都意识到、或潜意识的知道自己期望的行为:购买这个产品。
9将情感目标与顺从联系起来
将服从与情感驱动的目标联系起来,会产生一种服从的动机。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有多紧密,就决定了是什么让一个人倾向于一种选择,而远离另一种选择。如果依从性与增加积极情绪和/或减少消极情绪没有联系,那么期望行为的动机就很少。 感知是这个原则的关键。当你试图对某人进行社会工程学测试时,顺从和情感动机目标之间的联系有多紧密,取决于他们的看法,而不是你的看法。
10与情感目标保持一致
另一种创造服从动机的方法是将服从与情感驱动的目标结合起来。依从性和情感目标越不一致,执行期望行为的动机就越少。 例如,如果你试图对某人的密码进行社会工程学测试,而他们对提供密码感到紧张,这时,我们提醒他,共享密码可能会违反公司政策。但是,这样反而会增加他们不遵守这个政策的可能性。 与原则9类似,感知是至关重要的。依从性和情感驱动型目标的一致程度取决于你试图影响的人的看法,而不是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