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康熙帝要撤藩,只有三人赞同,他们都是谁,是何结局?

2023-10-02 10:27 作者:纵横五千年  | 我要投稿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奏请“归老辽东”,得到了康熙帝的同意。为了试探朝廷的态度,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也向提出了撤藩的请求。于是,康熙帝举行朝会来商议此事。结果,以索额图为首的绝大多数官员都反对撤藩,满朝文武之中,只有三位官员同意撤藩,那么他们都是谁,是何结局?

一、纳兰明珠

明珠出身满洲正黄旗,他的家族与清朝皇室的关系非常密切。明珠的祖父是金台吉是叶赫部的首领,祖姑孟古哲哲是努尔哈赤的妃子、皇太极的生母。明珠的妻子是英亲王阿济格之女,按照辈分来说的话,他还是康熙帝的堂姑父呢!由于这层关系,明珠的仕途非常顺利,在康熙三年(1664年)就已经担任内务府总管了。

之后,明珠又历任弘文院学士、刑部尚书、兵部尚书。他因力主撤藩,从而进一步得到了康熙帝的器重,担任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等职。此时的明珠权倾朝野,他卖官鬻爵,结党营私。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明珠接连遭到弹劾,最终被康熙帝贬谪。此后明珠再也没有受到重用,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死。

二、米思翰

米思翰出身满洲镶黄旗,姓富察氏,说其他来,可能知道的人很少,但他的孙女知名度却很高。原来米思翰的孙女就是乾隆帝的皇后富察氏。米思翰在康熙初年承袭父职,最初也在宫中任职,官至内务府总管。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康熙帝正式亲政,他任命米思翰为礼部侍郎,两年后,又让他担任户部尚书。

在商讨撤藩的会议上,米思翰力主撤藩,得到了康熙帝的认可,三藩之乱爆发后,朝中人心惶惶,米思翰又站了出来,他从军饷的角度做出承诺,“内外协济,足支十年,无可他虑”。之后,米思翰又多次向康熙帝献策,为平叛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没过多久,米思翰就病死了,终年四十三岁,康熙帝下旨予以厚葬,并追谥敏果。

三、莫洛

莫洛出身满洲正红旗,姓伊尔根觉罗氏。莫洛早年间担任刑部理事官、迁工部郎中,并在康熙六年(1667年)担任左副都御史。两年后,鳌拜被捕,有司认为应该逮捕依附鳌拜的莫洛,但康熙帝认为莫洛颇有才能,“贷勿治,仍留任”。后来,莫洛又被提拔为刑部尚书,他也力主撤藩。

三藩之乱爆发后,康熙帝让莫洛以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的身份经略陕西。莫洛到任后调兵遣将,准备向四川进军。然而此时,“广元军缺饷两月矣,总兵王怀忠所部溃散,而辅臣亦阴怀异志”。由于王辅臣与莫洛存在矛盾,最终引发了叛乱。1674年,王辅臣起兵袭击莫洛,“莫洛被创,卒于军”。过了一段时间,康熙帝才下旨“命予祭葬,谥忠愍”。

参考资料:《清史稿》

康熙帝要撤藩,只有三人赞同,他们都是谁,是何结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