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策窗口期即将关闭,造车新势力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

2022-01-26 10:05 作者:硬科技观察  | 我要投稿

研究员:温礼辉


2022年的第一天,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纷纷发布2021年全年累计交付情况。蔚小理三家均突破9万辆大关,距离年销十万辆仅有一步之遥。


然而,有人欢喜有人忧,早先倍受关注的造车新势力奇点汽车创始人被限制高消费,整车项目处于停滞状态;赛麟汽车创始人因挪用巨额资金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拜腾汽车经营主体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申请破产……众多弱势车企的集中阵亡,意味着国内新能源车领域已经进入两极分化的新阶段。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在政策窗口即将关闭的阶段,新能源造车新势力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什么?


一、新能源补贴政策将于2022年底结束


我国的新能源政策始于2010年,以北京、深圳等6个城市启动试点补贴的形式展开。此后,政策补贴从2013年开始逐年、逐级退补。


2013年到2015年期间,政府一直在努力对大众进行新能源普及,基本只要是新能源汽车就能获得相应的补贴。但即便如此,电池技术不成熟和成本过高的问题导致新能源车型难以进入寻常百姓家。不过后续政府又推出一系列地方政策(不限行、不限购、不限号)加以引导,新能源汽车才逐渐进入到大众的视野中。


此后,为了促进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2016年开始调整补贴门槛。其中把纯电车型的续航里程的门槛提高到≥100KM,并且对插混汽车进行相应补贴,在>250KM的续航区间也给出了比往年还高的补贴金额。新政策的出台对当时车企的产品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加速了技术老旧车企的淘汰。


2017年的补贴政策继续退坡。其中地补增加了明确规定,不能超过国家补贴的50%,这也就意味着国补与地补由1:1变为1:0.5。并且首次提出了百公里电耗的考量标准。


2018年开始,政府开始甄别车企的自我成长能力。政策重新设置了补贴标准考量维度,对续航里程、百公里电耗、电池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2018年开始正式实施双积分政策,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由政策驱动变为市场驱动。


2019年到2021年期间,政策开始正式退坡。地补在2019年开始由最初的1:1、到1:0.5、变成了1:0;并且对原先的技术参数提出了更多维度的考量标准。


今年开始,补贴政策明确继续退补30%,并且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该政策一出,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将于不久后,真正实现由政策扶持转入市场化运作阶段。(见图1)




图1:2013-2022年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坡路径及阶段划分(数据整理:智慧芽)


二、把握政策是造车新势力成败关键


面对时代的变革,车企的发展前景光明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对未来政策能否清晰把握。


位于第一梯队的蔚来汽车一直保持在2017年-2020年每年发布一款新车的速度,且每款新车的NEDC综合续航均大于400KM。所以,蔚来的每款车型都能拿到最高额度的单车补贴。


小鹏汽车在2017年发布的紧凑型SUV G3和2020年发布的轿跑P7,在NEDC工况下的续航里程也均>400KM,因而每年也能拿到最高额度的单车补贴。


善于把握政策风向的不只是纯电车企,插混车企的代表——理想汽车可谓典范。在2016年政策首次提出针对插混车型进行补贴,与此同时李想发布了其未来的产品规划,并且仅耗时2年就完成了理想ONE的上市。


而在政策调整中倒下的车企,知豆汽车是典型代表。其旗下的车型一直紧贴国家补贴红线,2015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是“双80”,即续航里程80公里和最高时速80公里以上,而知豆D1、D2正好卡在这条基准线上;2016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升级为“双100”,新发布的知豆D2S最高时速也提升到了100km/h,续航里程同样如此。由于只重视卡政策红线,不重视研发与生产,因而当政策继续调整后,凭借知豆产品竞争力再无法拿到补贴时,便产生了资金链断裂的连锁反应,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尴尬境地。


作为老牌车企,长江汽车也是倒在变革中的车企之一。长江一度是市场上品质的代名词,然而历经几次重组,长江汽车于2016年发布的唯一一款乘用车产品逸酷SUV续航里程仅100KM,达不到补贴要求,未能实现上市交付,无奈走上破产清算之路。


三、成败关键仍然是创新能力


月度、年度的交付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大众对于车企技术实力的肯定,但真正能反应企业技术实力的衡量标准要从专利维度分析。尤其是汽车行业,即便有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但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只要研发仍在推进,总会有一些或大或小的创新诞生并申请专利。(如图2)


纵观目前产销量排名前列的造车新势力企业,可以发现蔚来、小鹏、理想、威马、零跑、哪吒汽车均申请了超过1000件专利。可见,技术实力是造车新势力在很大程度上能脱颖而出的前提。从专利维度看,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在专利申请方面位列一、二位,大量的专利申请和研发投入也给二者带来了差异化的产品竞争力。


比如蔚来汽车的电池热管理技术,电池包及动力/悬架等方面的调校能力,使蔚来能够在高端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再如,小鹏汽车多年的研发投入,使其在电子电气架构和辅助驾驶、自动泊车等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的自研能力行业领先。




图2:造车新势力专利申请情况及2021年交付量

(专利数据来源智慧芽,交付量数据来源网络)


反观破产新势力,没有足够重视技术研发对于企业产生的正向影响。如已经倒下的知豆、长江、游侠、赛麟、青年汽车,可以看到他们在专利方面的积累十分薄弱,没有一家企业的专利申请量>250件(如图5)。并且这五家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比均很低,大多数专利申请还是集中在创新能力较低的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上。




图3:破产新势力专利申请情况(数据来源:智慧芽)


四、融资多少不是造车新势力成败关键


智慧芽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了2011年-2020年来该领域的融资事件,发现2016年是个非常神奇的时间节点。由于2016年政策的精细化调整,淘汰掉了一批骗补和技术落后的企业,为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扫清了道路。2016年-2018年期间,大量投资事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好似只要是和新能源汽车沾边的都不放过。直到2021年,虽然投融资事件数有所回落,仅有89起投融资事件,但投资金额总数远超往年。




图4:2011-2020年新能源汽车投融资事件数&披露金额(数据整理:智慧芽)


蔚来背后的投资方不仅有腾讯的多轮跟投。最重要的是合肥市政府提供了超过70亿元的战略融资,使得蔚来汽车成为有地方国资背景的企业;小鹏汽车的投资方除了能看到阿里、小米等互联网巨头外,其背后也有广州市开发区提供的40亿元融资支持,小鹏作为回报也将自己的新能源整车生产工厂设立在广州,并预计于2022年底建成投产;威马汽车在D轮融资中的主要投资人涵盖了上海、苏州等在内的7个地方政府投资基金。


不过,地方政府也会遇到一些PPT造车企业。诸如湖州政府给游侠汽车供地建设超级工程,现今工地已多年陷入停摆状态,至今仍未量产一款车型。还有江苏赛麟董事长挪用巨额国家资金跑路,使得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蒙受33亿元损失,最后只生产出百台老头乐。然而,使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蒙受巨额损失的不仅江苏赛麟,还有因水氢发动机而走红的青年汽车。该公司自走红以来就频繁陷入破产危机,涉嫌抽逃资金,被工信部开出罚单。直到2019年10月,据人民法院公告网消息称,青年汽车正式宣布破产。(如图5)




图5:青年汽车破产公告(数据来源:网络)


我们看到,在这一场汽车产业的革命中,有些造车新势力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从0-1的突破。但同时,也要客观的认识到,披上创新的外衣但不注重创新的企业,出局倒下是其必然的归宿。


硬科技

在这里看见、读懂和连接硬科技。聚焦光电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新能源等8大硬科技产业,依托智慧芽独特的科技情报数据优势,让读者看见技术趋势,读懂硬科技产业,连接创新未来。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出品。

政策窗口期即将关闭,造车新势力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