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想世界】第九十一章 找来群祖宗

——2020年9月15日,新西兰布拉夫,小雨
听着房门外熙熙攘攘的嘈杂,再联想到自己现在的处境,墨菲不禁感到一阵可持续性的一个头两个大。而如果说区区聒噪只是从外部而来的麻烦,墨菲从某个“个人渠道”搞来的信息则就堪称挑战心理健康的典型不利因素了——奥德修斯基地给出的保守评估结果显示:塞壬舰队到现在为止还没像赶鸭子一样堵满新西兰的家门口简直是不可思议,而如果下一秒以上情况仍未能成真,则计以不可思议的二次方。
不巧的是,塞壬是还没来,墨菲小姐倒先和百十号人一起被堵在新西兰的家门口了。
单从结果上来看,墨菲小队在因弗卡吉尔的行动无疑是成功的,数十年来没有过大规模避难经历的新西兰城市在她以及她背后某境外势力(负主要责任)的推动下乱成了比晋西北还西北的一锅粥,军队戒严特警巡街,数十万老百姓涌向离自家最近的公共避难场所,但乱归乱,总比在家里待着被莫名其妙出现的塞壬连人带房子一炮抬走要来得强。但要是从执行过程来看,即便是墨菲和哈迪斯也不得不承认,一旦墨菲小队的行踪暴露,等待他们的必将是一群苦大仇深的大老爷们儿的沉痛控诉:本来在塞壬面前自己的身家性命已经够悬乎一线了,这群损色闹出来的乱子差点又给干挺在工作岗位上。好家伙感情塞壬是初一你是十五,老百姓是和尚老子是庙?
结果是成功的,过程的波折的,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干没被干挺不知道,反正区内的城际公路和铁路系统在这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中算是不负众望地瘫了一地,机场吞吐更是全面占线。乐观估计想通过正常方式回惠灵顿的难度估计不比游泳回去低……
于是墨菲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布拉夫。组织上的任务顺利完成了,麻烦赶紧安排我跑路吧。
在两位司令不在时接手基地事务的伊万诺夫中校很痛快地准了墨菲的请求,在电话里表示可以派一架卡特琳娜水上飞机送她回家。墨菲心急火燎地从因弗卡吉尔往奥德修斯基地跑,路过布拉夫时脑袋突然一抽想起得去老叔旅馆看看他老人家有没有好好避难,开车的士兵一想也没规定非得多少点之前到基地,通报得到许可后一打方向盘拐进了城里。
但就是这么一看,出事了。
在那家小而陈旧的旅馆前下了车,墨菲率先傻了眼,接着傻眼的是站在门外正甩着针头、脑门被汗水浸得锃光瓦亮的卡特舅舅。紧随其后的场景如梦似幻,而且是噩梦的那种:一个目测不超过十岁的小男孩嗷嗷叫着冲出旅馆大门一溜烟蹿到墨菲身后嘶吼着救命不要,一看就是孩子爸妈的一对男女紧接着赶出来大声呵斥小孩名姓……
“杰克斯舅舅?”墨菲头晕脑胀地站在转着圈老鹰捉小鸡的一家人中间,双手死死抵住脑袋两侧像是生怕那玩意吧唧一声掉下来,“您老人家在这儿干嘛呢?!”
卡特·杰克斯则更加震惊于墨菲的出现,以至于他扬了扬手里的注射器:“在给孩子打针……”
旁边终于逮住熊孩子的陌生夫妻才是现场最不懵逼的人,他们一看墨菲身后的军用悍马和刚从驾驶席下来同样陷入混乱的大兵,立刻推断出了当前情势。
“门杰斯!汉考克!你们快出来!”只听女方兴高采烈地冲屋内喊道,“军队派人来接我们了!他们比估计的来的还快!”
然后乌泱泱不下二十号人从大门里涌了出来。
卡特:“?”下士:“??”墨菲:“???”熊孩子:“呜哇哇我不要打针!!!”
布拉夫小城总共的常住人口只有几千,这两天已经全部撤出了城区,大部分躲在本地的人防工事里,小部分被分配去了因弗卡吉尔。墨菲想破脑袋也不明白怎么会有百十号衣着光鲜的大号逗比滞留在城里。但关键时刻,她的高社交点数发挥了作用,在一片混乱的场面里就近找人几句话问出了原委。
这TM是群驴友团!还TM不止一个团!
作为一个还算著名的旅游景点,布拉夫小镇本身实际上没多少名胜可供游览,海峡对岸的斯图尔特岛才是值得老外砸钱参观的重点——不为别的,就为了能让扭结点附近永恒风暴最新鲜的余波糊他们一脸。墨菲不懂这群人的热情从何而来,也不想搞懂,但当她套话套出“斯图尔特岛”这个地名的时候,她瞬间感到一切都合理了起来。
因为斯图尔特岛是“零基建”的。
作为新西兰第一大岛屿,斯图尔特岛上除了几个用帐篷扎起来的营地以外没有任何土木工程,甚至在未来五十年的规划里也不会有。哈迪斯一直想往岛上扔一套堡垒群过去,屡遭婉拒的原因一方面是ICN面临的成本问题——别的不说,奥德修斯基地预定配套的大型永固机场现在连个地基都没平整下来;而另一方面,则是新西兰政府的态度:即便ICN是完完全全的国际组织,但毕竟是在自家地盘动土,谁都恨不得把拨地面积算到小数点后三位,斯图尔特岛这种建设=破坏的处女地自然是不肯往外租的。
这就导致了斯图尔特岛南侧(营地位置)与新西兰本岛的通讯极为薄弱,墨菲用脚指头都能想清楚是咋回事:上岛体验的规定行程持续一周之久,警报和避难广播发出之时这群人还在海滩上边吹风边傻乐呢;布拉夫的旅游部门确实有派人上岛召回游客,但显然因为统计工作不到位把他们给落下了!很可能警报发出三两天后到了定时通讯的时候才有人发觉(或者叫惊觉?)情况不对劲,这才把这群祖宗接回布拉夫暂且安置在这家旅馆。杰克斯叔叔作为本地为数不多的高水平医师,估计也就是这么被拖出来委任照顾这群爷。
但问题是——布拉夫自己也没空位置了,不然干嘛费事协调一批本地居民去因弗卡吉尔的避难所?连心急火燎跑出来加班的市长都傻眼了:航班停运铁路不通轮渡更是玩命,公路倒是能跑,但不完全能跑:只有到因弗卡吉尔的路段能通车,再往北堵得跟刚灌完的腊肠似的。但因弗卡吉尔的避难所也严重饱和,工事群早在二十年前建成,设计空余容量被这二十年的人口增长和旅游人口挤的连条缝都不剩。一百多口人不是不能挤进去,但谁也不敢担保这会不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杠铃。
人不能让尿憋死,擦着额头上冷汗考虑要不要试试给驼兄来跟杠铃的市长大人脑门一亮(物理),眼神就飘去了十来公里以外的奥德修斯基地。
墨菲想通这些关节后都快崩溃了:准备工作不足害死人呐,这TM不是找事儿吗?!
墨菲跌跌撞撞逃也似地跑向车子,但不是为了撂下麻烦跑路——尽管她真的很希望能这么做——而是为了联系基地,立刻,马上,麻溜的。
开车的下士显然也明白过来了这里发生了什么蛋疼至极的事情,丝毫不敢怠慢地用车载电台联系上了基地。墨菲坐在副驾把听筒拍在脸上,听着尚未接通的沙沙声,操蛋的感觉几乎是噎在嗓子眼儿底下三百六十度托马斯回旋蹦迪地向脑仁发动冲锋。
“喂,这边是奥德修斯基地,我是伊万诺夫。”味儿重的像刚从西伯利亚冰原里刨出来的土豆的俄式英语从听筒里传出来。中校生得人高马大,说话却从不端高架子,“墨菲小姐?不是刚联系过吗?怎么,你堂叔还在城里?哦那也没关系啊,多来一个人飞机又不是塞不下,这种小事怎么还用专门说的……”
“呃,得谢谢你的关心哈长官,但……”墨菲心有余悸地透过窗玻璃看了看旅馆那人头攒动的门口,“大概多出来的,呃,不止一个人……”
“这样啊,是他的亲属?也没关系啊,水上飞机的乘客舱很大,拉五六个人都没什么问题的。说吧,那边到底有多少人?”
墨菲擦了擦额头,深吸一口气。话筒对面的俄罗斯人从这非同寻常的短暂沉默中感受到了某种不详的意味,似乎在考虑率先打断这茬话头。
“壹佰零捌人,其中妇女四十二人,儿童三人。”墨菲用这辈子以来最快、最公式化的语气诵读完她刚刚的统计结果,随后车内陷入了巨大的沉默。
墨菲屏住了呼吸,但难捱的沉默后,预想中的咆哮或质疑并没有从听筒里传出,取而代之的是一阵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模糊而急促的交谈。就在墨菲终于犹豫着要不要“喂”一声试试的时候,伊万诺夫的应答终于回来了。
“我刚刚接到一份通讯,”听筒里的是与方才截然不同的沉稳声调,“看来说的就是这件事了。两小时后会有三辆卡车过去,你和李下士负责接应和协调。完毕。”
(记人物关系真费劲。)
(团级单位长官似乎只能是中校以上的军官担任,伊万诺夫老兄荣获升迁)
(塞壬避难和海啸避难真的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前者的准备时间和危害程度似乎都大得多)
(照惯例,水活动蹭点贝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