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烛影斧声的来龙去脉(三)
宋太祖赵匡胤烛影斧声的来龙去脉(三)
宋太祖赵匡胤之死有着太多的疑点。可以说,从整件事情当中赵匡胤之死的前因后果,到赵光义在赵匡胤灵柩之前继位这一系列的过程之中,赵匡胤,赵光义,太监王继恩,押衙程徳玄,包括皇后孝章每个人都显得那么不正常!结合每个人的反应,加上史书记载,以及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就好像现在运用高科技,看到人的头骨能把这个人的容貌还原一样,人们把烛影斧声也做了一个事件还原!基本上把烛影斧声经过给展现出来了!那说烛影斧声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这事儿要想弄明白,就得从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说起!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大宋朝,和他一起打江山的都是赵匡胤的铁杆哥们儿,忠实的追随者:像赵普,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等等!当然赵光义也在其中。本来呢,作为亲弟弟的赵光义追随二哥赵匡胤也就是能求个功名,过上好日子就得了!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啊,更何况那是自己的亲哥哥呢。
可是,赵匡胤当皇帝,把赵光义给触动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啊!这人都不容易满足,在什么位置上说什么话,什么位置上办什么事儿,这是事实!自己的哥哥当皇帝了,赵光义的私心也起来了!他立刻就想到了自己,哥哥百年之后,这皇帝位会不会轮到自己头上。那时候的赵光义官拜晋王,又是开封府的府尹,京城地方最高级的长官!如果按照五代十国的旧制,哥哥死了,传位给兄弟,自己当皇帝没问题!因为五代十国时期,皇帝传皇位三条标准!
一,养子继位!就是皇帝有自己工作能力强的干儿子!把位置传给他!后周太祖郭威就是把皇帝位传给干儿子周世宗柴荣的!
二,立贤嗣基!就是在自己众多儿子当中,找品行出众的!谁才学高,选谁做将来的皇帝!你像吴越国皇帝钱镠,就是选自己的七儿子钱元瓘为接班人,因为钱元瓘聪明得人心!
三,兄终弟及!就是自己死了,让自己的弟弟继承皇位!闽国初期的王潮、王审知兄弟就是这么干的!当然这个前提是,皇帝的儿子岁数小!
赵光义就想到这个问题了!这三条传位的方式,赵匡胤没干儿子,养子继位不可能!立贤嗣基也不可能!赵匡胤有俩儿子,一个是赵德昭,一个是赵德芳!这俩孩子年纪太小,才几岁,看不出有才能来。所以赵光义就觉得,赵匡胤自己的哥哥真正传位的方式就是兄终弟及!赵匡胤死了,把皇位传给自己!因此,赵光义就觉得,自己当皇帝应该是手拿把攥的!
有人说,历史上不是有金匮之盟吗?说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有遗旨,让赵匡胤把帝位传给赵光义。那是后话,以后我给各位仔细说金匮之盟的事儿。咱现在说烛影斧声。
赵光义对于登帝位很有信心!可是慢慢的赵光义发现有点不对了!怎么呢?赵匡胤的俩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日益长大,这俩孩子文采出众,一个比一个聪明,而且无论哪一个看得出来都是治国之才。赵匡胤很喜欢这俩孩子,很多时候有意无意都露出来要立他们其中一个为太子。这下赵光义有点心里没底了!怎么办?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皇帝位被俩侄子其中一个抢走吗?当然不能!
要不说无情多是帝王家呢?面对着权力,什么亲情,什么一家子那都抛到九霄云外了!这赵光义可就下了功夫了!为了皇帝位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赵光义走的第一步,拉拢百官,得有人支持啊!自己跳光杆舞那哪行?好在呢他有有利条件,原来赵匡胤的那些铁杆的追随者都杯酒释兵权回家了,剩下的这些都好拉拢,赵光义这就开始了!请吃饭,送礼,许愿等等这些招数下来,拉拢了不少人。像兵部郎中,枢密直学士冯瓒,工部郎中刘嶅,殿中侍御史李楫,绫锦副使李美等等十几名官员。包括赵光义把左押衙程徳玄也给买通了!为什么买通他?押衙是个什么官呢?宋朝来说,各地有不少的节度使,为了限制节度使的权力,在节度使之下设了两个官职左押衙和右押衙!左右押衙没有品级,但是他是节度使的副手,手中掌握着一定的军权!这是实权派啊!程徳玄就是汴宋节度使手下的左押衙,手里掌管着开封的一部分军队!连这赵光义都想到了!万一有特殊情况没军队玩儿不转啊!
这还不算,赵光义借着经常去皇宫开会和赵匡胤喝酒的机会,逐步靠近总管太监大宦官王继恩,让王继恩在皇宫里充当自己的眼线,随时随地监视赵匡胤的一举一动!赵光义是紧锣密鼓啊!为着自己当皇帝做着一切的准备!
那说,赵匡胤那么聪明的一个人,他就没有察觉吗?当然有!朝中官员那也不是铁板一块,有看不惯赵光义的,能不向赵匡胤汇报吗?再说了赵匡胤也有自己的眼线啊!面对这件事,赵匡胤很苦恼,从心里说他不知道怎么处理!要按刘邦,汉武帝的作风,那赵光义早死多少回了,你结党试图谋皇位这还了得,这就够杀头的!可是赵匡胤又不是那样的人,你想他连哥们都不愿意杀,都来个杯酒释兵权!更何况是自己的亲兄弟呢?不管,放任下去又不行,怎么办呢?没事儿的时候赵匡胤就和皇后孝章两口子聊天就说这个事儿,孝章皇后很贤惠,作为女人不能干政,只能劝赵匡胤一切以兄弟感情为重,千万不可过激!孝章皇后这是好意啊!可是没想到,就是这个以兄弟感情为重,给赵匡胤引来杀身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