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无所知到一“无”所知

让我先向您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
人体要对半分多少次,才能达到原子的大小?
答案是33次。
一个没用的冷知识是,人类直到20世纪初才拥有这个答案。

那么,再试问,人体的体积要翻多少番,才能变得像太阳那么大呢?
答案是30番。

原子和太阳,是大多数人对“很小”和“很大”理解的“常识标杆”。
我们不妨再想一想,什么样的小叫“很小很小”,什么样的大叫“很大很大”?
有一个参考答案是:小到没有里面,大到没有外面。
所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很难想象,我们的先祖是拥有着怎样的思考力,是什么样的契机,才会在3000年前,就诞生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想法。
关于无限大和无穷小的思考,想来同样聪明的西方人在公元前也琢磨过,但未必像中国古人这样留下典籍。
不严谨追溯起来,同样关于探究“无限”的相对较早的著作,恐怕是诞生于17世纪中叶的《思想录》。

在这部影响力颇高却未能完稿的“片段集”中,这位法国著名短命天才——帕斯卡——不仅在痛苦中思考着世间万物的大与小,也试图理清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里,人性又该如何定位。
当人类可以凭借先进技术窥探到“无限大”与“无穷小”的秘密入口时,我们在“无限大”的面前,被有限的宇宙年龄与有限的光速,拦住了更进一步的可能;

而我们在“无穷小”的面前,又将遇到“永远一分为二”的难题——
夸克是最小的极限吗?它是自然界最小的物质吗?为什么它可以(或不可以)“一分为二”?

曾经的我们,一无所知。
在古人发明的“宇宙”一词中,宇代表空间,宙代表时间。
在肉眼可见的领域,几千年来,空间与时间构成了我们的常规认知。
然而,一旦空间与时间超越了人类的常规认知极限,这两个“参数”将不再拥有任何意义。

现代物理学中,有个概念叫“普朗克长度”。
“普朗克长度”有多小呢?
普朗克长度与原子核——注意是原子核,而不是原子,原子核与原子的体积对比可以理解为足球和足球场——的大小比例,就跟原子核与整个深圳的比例差不多。

这样难以想象的维度上,“时间”与“空间”这两个概念布满了无序,“时间”会随机加速或者减速,还可能快退与快进。
而人类可直接触摸、观察到的一切,或者说平静、祥和、美丽的时间与空间,只是普朗克长度上各种亚原子极端的攒动与混乱“彼此妥协”后的“阶段性成果”。

当代无数天才学者们,围绕“宇宙大爆炸”的那个“T0”时刻——这是“万物有理”的开始,没准儿也是“万物有理”的终结——至今仍无法给出一个完善的理论。
很遗憾,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在人类不断突破现阶段科技的漫长道路上,关于无限大和无穷小的“开拓”,我们仍处在假设的阶段,而且,我们必然要在这个阶段停留很久。
同时,我们必须面对如此“残忍的现实”,即在历史上的任何特定时刻,我们所认可的科学理论和观点,都是没有被证伪的。除非有谁能够拿出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它是错的。

古罗马时代的盖伦(Claudius Galenus)关于血液循环的错误观点,“统治”人类思想长达近1500年。
若不是以维萨里、赛尔韦图斯等一众“尸学界KOL”深夜冒死偷尸体,在阴暗的地下室忍着腐臭点着蜡烛用刀剖开一层层肌理,用鲜血与白骨铺就了一条真理之路,等来一个叫哈维的英国人踏上伟大征程,整个西方近代医学的大门还不知何时才能被推开。

亚历山大的智者托勒密在公元二世纪提出了著名的“地球中心说”,因为特别符合《圣经》原理,“蒙受教会青睐很多年”,一度是世间不可动摇的真理,直到哥白尼、伽利略等人一点点撕开天文学这个无知纯爱少女的遮羞布,促成“(科学的)春光乍泄”。
躲在乡下避鼠疫的英伦少男看到苹果落地,并没有从象征“花蕾”的“情欲果”中窥探生命的奥秘,而是脑洞大开,以其天才的想象用数学解释了“万有引力”;
不过,随着人类对宏微观领域的窥伺,大伙儿发现,“万有引力”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诞生差不多400年后,那个被记者“几番调戏”无奈吐舌头的“鸡窝头”丢出了两套“相对论”,才让一众学者吃下了定心丸。

到了21世纪的今天,如果我们永远无法验证无限大和无穷小,那它们可能从来就不是科学的命题,
而在此之前,我们可能要颇为沮丧地承认这样高度抽象的现实——我们对世界(依旧)一无所知。
但愿,等待不是无限久。

瞧瞧吧,自打人类开始成为“拥有智慧的人类”的类似宇宙诞生瞬间的“T0”时刻,我们肯定是一无所知,兜兜转转也有几百万年了——当然,如果以文明出现开始算,可能也就5000年——到头来发现,我们对世界还是一无所知。
这种轮回,是不是像一个莫比乌斯环,或者一款“不可能存在”的克莱因瓶,起点即是终点,终点也是起点?
亦或者,无限大和无穷小本就是一体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意味着一切其实都是“闭环”?

显然,人类的认知必然是存在边界的。
爱因斯坦就提出过,“人类就像走进一座大图书馆的孩子。我们在书架上看到很多书,用各种语言写成,但我们无法理解所有这些语言。”
这是属于他的不可知论。

但人类站在边界时,应该像尼采在《善恶的彼岸》写到的那样,冒出“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这样令胆小者“心生战栗”的“自我注解”吗?
王尔德曾借温米尔夫人的樱桃小口说过这样的妙句——
“生活中只有两种悲剧:一种是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另一种是得到了我们想要的。”

拆解来看,人类站在认知的边界恰好处于“得到”与“未得到”的“不确定态”,所以,也许这时候不是喜剧,但也肯定不是悲剧。
翻阅科学(发展)史,我们难免会发现一些困在“边界”里出不来的大人物,如尼采,如哥德尔。

因为,科学的抽象化发展无非是两个方向,一种是绝对可量化的数学,另一种则是很难量化的哲学。
追求哲学,往往会试图追求一种确定性,而“普朗克长度”上发生的事儿告诉我们,一切的“确定”的基础其实是“不确定”的,那么,“确定”与“不确定”的边界在哪里呢?

探究者一旦迷路,可能就像肉体保留意识不知去向的“植物人”一样,陷入不可控的迷惘,走向不归路。
不过,一旦意识到“不确定”的人生,面对宇宙的无限大和无穷小,毫无“可比性”,我们当然可以选择及时行乐、醉生梦死,“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也可以像“宇宙三部曲”的作者艾伦·莱特曼一样,在科学与人文的交叉路口,选择“揣着明白不装糊涂”,将对“无限大和无穷小”的思考化为诗意的随笔。

“宇宙三部曲”分为《岛上寻星》《偶然的宇宙》和《宇宙的无限与虚无》,如果我们细品原标题,更能感受到这位麻省理工学院人文学教授、跨科学与文学任职的开先河者艾伦·莱特曼(Alan Lightman)思想中的人文精神。
《偶然的宇宙》名为《The Accidental Universe》,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意外的宇宙”,宇宙的诞生、万物的出现是不是一场意外?
也许,那个“上帝”的确是心血来潮掷了一颗骰子。

《宇宙的无限与虚无》名为《Probable Impossibilities: Musings on Beginnings and Endings》,译名省略了“Probable Impossibilities”,似乎这才是精髓,如“Accidental”一样,“可能的不可能事件”,才是“生命的一场意外”。
《岛上寻星》名为《SEARCHING FOR STARS ON AN ISLAND IN MAINE》,似乎“孤岛寻星”更符合这本书完成的背景。

这座只有6户人家、面积仅有约12公顷的小岛位于缅因州,艾伦·莱特曼常和夫人在这里度夏。
某个夏夜,莱特曼独自一人划船入海,关掉引擎与灯光,星光璀璨的苍穹与平静的海面融为一体,这就是一种“无限而静穆之境”,与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Carl Edward Sagan)博士笔下形容的“黯淡蓝点”有隔空呼应的奇妙。

正因有这般与自然、他人和整个宇宙的连接体验,艾伦·莱特曼才更理解科学与灵性间对话的重要性,也才能剥离“什么是意识”这种无用且抽象的问题,专注于用生动的文字去启发读者思考——
世间万物万灵有如此丰富的多样性与无限性,凡人啊,你又为何过分执泥于寻常生活中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艾伦·莱特曼是剥离了生活中多少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才能把时间与精力节省下来去阅读大量的诗作、小说、艺术集和业界论著,才能诞生这部时不时有艾米莉·狄金森、埃舍尔、梵高、奥勒留、拉普拉斯、贡布里希、海森堡、泡利等一众诗人、艺术家、作家、科学大佬闪烁于“宇宙三部曲”中。


也许艾伦·莱特曼是受到尼采那句“没有音乐,生命就是一场错误”的影响,才会想到让文字轻声吟唱着如此清丽的一个声调——
思考就是人类最后的浪漫!

诚然,“宇宙三部曲”读起来十分轻松,甚至让人觉得有点“浅”,然而,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如果我们希望由浅入深,那自然是要把阅读迭代为一种精神洗礼。
人这一辈子,是要为自己活的,是我们的经历、我们的情感、我们的思想,构成了一个个独特的“你我”,这个时代的你我在一个个小屏幕上“过于喧嚣”,在一个个更窄的心灵空间里过于“流俗”与寂寞。

时空(或许)无限,但个体的人生有限,请你我在徜徉思想之海后,能手握一张不知何时到期的单程票时,虽然依旧孤单,但不会迷惘;虽然世间希望与失望始终交替着,好像灯塔的光点一般忽明忽暗——
但至少还有光,那就是前进的方向。
到灯塔去吧!

如果觉得内容比较有趣,你还可以通过这些传送门邂逅更多精彩:
【1】尚书堂——关于书的品鉴报告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357273
【2】闲扯儿——陪你聊聊番剧和手游的那些事儿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97797
【3】崩坏3圣痕故事——游戏里也有历史与文艺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66580

【4】崩坏3圣痕故事(视频版)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64330
【5】为你读诗(视频)——每晚一首,祝你今夜好好眠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167208
【6】各种花式闲扯儿——总有一款能讨你欢心的吧~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76795

哔哩哔哩专栏基础功能有3点喔:
①APP端最新版本右上角三个点可以单独投币,也可以通过长按右下角点赞,三连完成投币,Web端右侧有投币入口,长按点赞同样可以三连完成投币;
②专栏内的卡片可以点击传送到对应的视频、专栏页面;
③可以点击点赞上方的目录按钮查看更多专栏攻略长按点赞!一键三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