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转不不转”?乒乓球触拍部位对旋转的影响

2022-05-07 20:27 作者:苍山红雨  | 我要投稿


青年马琳镇楼

上篇我们讲了怎样运用身体力量来增强发球旋转,在熟练掌握了撞摩关系和身体力量以后,发球的质量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但乒乓球比赛并不是扳手腕,在强势的拧拉技术横行时代,我们发球的旋转质量虽然高,但对方借力上手给我们造成的麻烦也更大了。因此,用相似的动作发出“转”或者“不转”的球,成为职业运动员战胜对手的套路手段,也是我们业余可以借鉴学习的实用技术。

本篇将探讨触拍部位对乒乓球旋转的影响,兼初步介绍转与不转发球技术。

什么是触拍部位?所谓触拍部位是指击球瞬间,球接触球拍的位置。

一块普通的横拍,从上到下分别是拍柄、拍肩、拍面、拍头
如图,靠近拍柄的位置为上部,靠近拍头的位置为下部

几乎所有的教练、运动员在教发球的时候,都会强调一定的触拍部位,即用拍子的哪个部位去击球。

尹航:切记(击)球的位置是在(球拍下部偏左)区域当中啊

视频链接:

尹航:一定要接触球拍的底部(下部偏左,以常规正手发球为例)

视频链接:

那么,为什么他们如此着重强调触拍部位呢?

我们来看一下,分别使用球拍的上部、中部、下部来击球的三种轨迹。

同一动作,用上、中、下部击球所产生的摆动轨迹

我们可以观察到,在使用球拍下部击球的摆动轨迹V3是明显大于使用球拍上部的击球的摆动轨迹V1的,也就是说,在同一个挥拍过程中,用球拍下部触球的线速度是最大的。换言之,在同样的挥拍时间下,V3的距离最长,说明其速度也是最快的。前面我们已经探讨过挥拍速度对旋转的影响,使用球拍下部击球可以增加击球瞬间的出手速度,使摩擦力更大,旋转也就越强。

那么,除了上下部之外,用球拍的左、右部位击球,对旋转有什么影响?

同一动作,用左、部击球所产生的摩擦轨迹

以右手持拍,常规正手发球为例:

当我们发正手加转下旋球时,正手的动作是从右往左收的(即从外往里收),如果用球拍偏左侧的部位击球(如图A),那么球拍摩擦球的距离就变长了,发出的球就更“转了”;反之,如果用球拍偏右侧的部位击球(如图B),那么球拍摩擦球的距离就相对更短,球很快会滑掉,发出的球就没那么“转了”。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别呢?根本原因在于球拍摩擦球的距离长短,改变了摩擦力作用在球上的时间。我们在前文在已经充分论证了,旋转=摩擦力+摩擦力作用在球上的时间,有再大的摩擦力,如果没有让其充分作用在球上,球很快就打滑了,力量就发挥不出来,旋转自然也就变弱了。

不过,正因为触拍部位对旋转的重要影响,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触拍部位,使得我们用相似的动作,发出性质不同的旋转,这正是转与不转发球的基本原理。

尹航转不转发球教学

视频链接:

推荐大家都看一下尹航这期转与不转发球的视频,不仅讲了发加转旋球的要点,也着重分析了为什么要发转与不转。

转与不转发球的目的,本质在于用相同的动作和细微的差异,来迷惑对手,增加对手判断来球旋转和接球的难度,为发球方的下一板抢攻创造条件,是发球抢攻技术不可或缺的好搭档,也是关键时刻得分赢球的重要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球拍不同部位击球来制造【转】与【不转】,是转不转发球的基本方法,今后我们会结合撞击、摩擦及假动作做进阶分析。

“转不不转”?乒乓球触拍部位对旋转的影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