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三杰”中追随蒋介石的贺衷寒为什么会失去蒋介石的信任?
黄埔军校一期生中有三个人最为突出,被合称为“黄埔三杰(蒋先云、陈赓、贺衷寒)”。当时黄埔军校有句顺口溜叫“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敌不过陈赓的腿”,三个人都深受蒋介石的赏识。

有意思的是,蒋介石非常赏识的“黄埔三杰”中的蒋先云、陈赓都是坚定的中共党员,后来都走上了反蒋的革命道路。“黄埔三杰”中只有贺衷寒追随蒋介石,这也多少让蒋介石聊以自慰。

作为少数追随自己的黄埔优秀学生,蒋介石应该大加重用贺衷寒。但奇怪的是,贺衷寒却在抗日战争之前失去了蒋介石的信任,此后一生都在蒋介石的猜忌中郁郁而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贺衷寒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其实很受蒋介石的重用与信任,还成为“复兴社(军统前身)”的“十三太保”之一。贺衷寒当时在复兴社是名副其实的头把交椅,地位高过康泽和戴笠。

就在贺衷寒的仕途看似一片光明的时候,著名的“西安事变”爆发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这导致南京国民政府群龙无首,也为野心家的出现提供了极佳的机会。

国民党在应对“西安事变”时分为两派:一是以宋美龄为代表的“和平解决”,二是以何应钦为代表的“军事讨伐”。而讨伐张学良、杨虎城不仅让日寇得利,还很可能断送了蒋介石的性命。

何应钦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他主张讨伐是想借“西安事变”出掉蒋介石并取而代之。而贺衷寒此时为何应钦积极奔走,组织了一个多达三百来人的“讨逆赴难团”,要求立刻大举进攻西安。

贺衷寒的如意算盘是:如果张学良迫于军事压力而放蒋,那他就是救驾有功;如果张学良因为开战而杀蒋,那他就是何应钦的“从龙功臣”。但就在这时,贺衷寒的昔日的黄埔恩师抵达西安。

在中共的斡旋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对抗日大局当然是好事,但对贺衷寒来说可是大坏事。因为讨伐派的一系列表演,何应钦、贺衷寒等人的野心和不忠已经完全暴露在蒋介石面前。
由于大佬何应钦不好下手,蒋介石便拿贺衷寒开刀,把他骂的嚎啕大哭。而戴笠一直讨厌压在自己头上的贺衷寒,也在蒋介石面前添油加醋地告密,最终让蒋介石决定将贺衷寒打入“冷宫”。

此后贺衷寒便被蒋介石派去负责一些他不太重视的政治宣传工作,甚至让贺衷寒去跟中共打交道。而蒋介石最重视的军队、特务和财政,名列“黄埔三杰”的贺衷寒再无参与核心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