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国铁机车(17)-巨龙型内燃机车
上世纪50年代初期,铁道部制订的 《铁路十二年发展规划》提出:“技术政策的中心环节是牵引动力的改造,要迅速地有步骤地由蒸汽机车转到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上去。”这在当时起到了关键作用。全国各大机车厂纷纷开始了内燃机车的研制工作 。
由于当时我国工业水平落后,内燃机车的研制工作困难重重。因为当时我国正处于同苏联合作的时期,于是我国决定从苏联获取援助。1957年9月,中国和苏联签订了关于协助中国研制内燃机车的技术合作协定。根据协定,苏联有义务在1960年之前帮助中国研制出内燃机车并且帮助中国培养一批研制和制造内燃机车的专业技术人才。
1956年10月和1957年12月,大连机车车辆工厂派出了两批技术骨干前往苏联各大内燃机车车辆制造厂驻场实习,学习内燃机车的设计和制造技术。这批人学成归来后,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内燃机车设计人才,为国产内燃机车的研发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958年初,国家技术委员会、一机部和铁道部等有关单位,商讨我国试制双节4000马力内燃机车的工作,确定了内燃机车试制技术任务书。内燃机车的设计任务由大连机车车辆厂承担。计划于1959年9月完成设计,1960年年底试制出机车·。
1958年2月末,大连厂在苏联专家别洛乌斯指导下开始设计工作。当时根据苏联专家携带的少量ТE3型机车图纸,以及海军部门提供的几张美国FM38D型柴油机(即苏联2D100型)检修图纸进行设计。协助参加内燃机车设计的单位有机车车辆研究所、湘潭电机厂、大连电机厂、大连海运学院和大连工学院等。

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大连机车车辆厂提出要提前3年完成机车的试制。
1958年6月20日,大连机车车辆厂举行全体职工誓师大会,开始研制内燃机车。1958年6月29日,机车车体的主体结构开始试制。但是由于大连机车车辆工厂设计科的设计经验不足,机车设计图纸未按规定时间完成绘制。但在设计科的努力下,最终在7月25日完成了设计图的绘制。8月15日,第一台内燃机车车体钢结构完工,8月31日在苏联专家指导下用苏联提供的散件和部分国产试制部件组装的2D100型二冲程中速柴油机运到了大连机车车辆工厂的试制车间并被成功吊装上内燃机车车体内,标志着国产第一台内燃机车车头主体完成组装。

根据制造第一台内燃机车的经验,大连机车车辆厂在9月25日完成了第二台机车的制造工作并在当天下午完成了与第一台机车的重联调试。同时,大连机车车辆厂也就机车命名问题向全厂职工征集机车命名。当时提出的名字普遍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例如“东风”、“超英”、“赶美”、“红旗”、“上游”、“灯塔”等等。最终,厂方在收到的120多个车名中选择得票最多的名字—巨龙。
1958年9月26日,大连机车车辆厂为巨龙型内燃机车举行了隆重的出厂仪式。

机车采用一台仿制苏联2D100型二冲程柴油机的10L207E二冲程柴油机,设计最高运行时速100KM/h。
当天下午,巨龙型内燃机车在沈大铁路进行第一次试运行,在沙河口至金州之间往返运行共60余公里。经过运行试验后的检查鉴定,显示机车的主要部分包括柴油机、发电机、走行部、辅助系统、燃料系统、润滑油系统等的情况良好。唯有在测试中发现机车动力不足,最高运行速度每小时只有50公里,这个速度只有设计时速的一半,需要进行后续修改。
1959年9月29日夜,巨龙型内燃机车离开大连,启程前往北京参加第一次全国工业交通展览会。

1959年起,大连机车车辆工厂和大连热力机车研究所联合对巨龙型内燃机车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和改进,例如取消转向架上的复原杠杆以简化结构,主发电机与前变速箱之间以弹性联接代替刚性联接、控制电路电压以中国铁路标准的110伏特代替原设计的75伏特等。同年,按照中苏技术合作协议框架下的规定,苏联提供的TE3型柴油机车全套图纸资料终于全数运抵中国,经铁道部工业局组织翻译后交给大连机车车辆厂,同时运来的还有苏联提供的数台2D100型柴油机。同时,大连机车车辆厂在有关主管部门的安排下,实施部内外多厂专业化协作关系,争取车上所有部件实现国产化。
1960年3月,巨龙型机车在沈大铁路大连至大石桥间进行了牵引运行试验。试验取得了圆满的成功,经过大量技术改进和国产化标准化的巨龙型内燃机车终于在重载牵引的条件下跑出了85公里的时速,虽然还是没有达到100公里的设计时速要求,但是和初次测试相比已经前进了一大步。
完成测试后,两台巨龙型内燃机车配属北京铁路局北京内燃机务段担当货运列车牵引任务,但有时也会牵引客运列车。

1963年12月29日,大连机车车辆工厂完成了第一台纯国产的ND(N代表内燃机、D代表电力)型内燃机车-ND0003号车的试制。随后巨龙0001和巨龙0002就此改名为ND0001和ND0002号车,并更换了车牌。


后期由于机车正面玻璃难以维护,巨龙型内燃机车按ND型内燃机车的技术标准进行了改造。

1972年,服役12年的巨龙型内燃机车双双退役。经铁道部批准,两台机车被改造为两台装机容量1000KW的流动发电车并在1988年转配哈尔滨铁路局伊图里河铁路分局伊图里河水电段至2000年报废。

据有关人士称,两台巨龙型内燃机车已经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拆解。但机车的号牌被石家庄电力机务段的一名职工买下,现收藏在该段职工活动室内。
结语
或许巨龙型内燃机车已不复存在,但在中国铁路的发展史上,巨龙型内燃机车的地位举足轻重。在它之后,一个庞大且辉煌的家族正在拉开序幕......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