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评戴建业老师《南人与北人》

2021-01-20 21:34 作者:做个小人物也挺好  | 我要投稿

评戴建业老师《南人与北人》
褚季野语孙安国云:“北人学问,渊综广博。”孙答曰:“南人学问,清通简要。”支道林闻之,曰:“圣贤固所忘言,自中人以还,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
           ——《世说新语·文学》
读过戴师全文后,我想到了易中天大师《南方和北方》的雅章,不禁哑然失笑。这个糟老头子比易中天大师玩的高多了,易大师的雅章只是在卖弄学问,可是无奈其又学艺不精,又不谦虚,只会招来世人们的哈哈笑意。而这个糟老头子却是给人神启,虽说篇幅不多,却旨达精要,每读其文章,总会有所得,尽管他讨厌我,或者是害怕我,哈哈,毕竟我牙尖嘴利的,高兴了就夸夸他,不高兴了就贬贬他,但是我觉得还是得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他的文章在今世还真的少有人能达其度,当然,我不在三界之内,毕竟我不太要脸。
今天开心,就夸夸他吧!为什么开心我已经同三夕老师讲过了,想知道可以去查武汉的新闻,有关明升暗降的新闻。关于武汉,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人们想要的结果了,想也不会想到,有关部门会动作这么快,这也是所有文人志士们希望看到的结果。完美又和谐,真好!好了,不扯费话了,先欣赏他的原文再评价吧!特附下:
我国自古以来素称“地大物博”,现在看来,说自己“物博”实属“穷人夸富”,说中国“地大”倒是名副其实。所谓“地大”并不仅仅具有地理学的意义,还隐含着东西南北不同的民俗与民情、不同的心理与性格——如北方人的粗犷,南方人的文雅;北方人的豪爽,南方人的细腻;关东大汉自不同于绍兴师爷,塞北姑娘也有别于江南妹子。文学风格上的差异也非常明显,中古时期北朝民歌质朴雄豪,南朝民歌轻盈婉转:“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南朝民歌哪来如此恢弘大气?“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北朝民歌又何曾有这般温婉清丽?
那么,在学问上南北有什么区别呢?往大处说,容易流于空泛而不着边际;往小处说,又可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准确地说出南北学问的差异还真非易事,要说得形象更是“难于上青天”,要做到既能准确概括又能形象生动,那不是“神仙”就是“上帝”了。
东汉以后文人就喜欢神侃南人与北人的异同,就个人狭窄的阅读范围所及,最为正统权威的评论要数《隋书·文学传序》:“彼此好尚,互有异同: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溯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最为生动有趣的要数《世说新语·文学》中的这一条:“褚季野语孙安国云:‘北人学问,渊综广博。’孙答曰:‘南人学问,清通简要。’支道林闻之曰:‘圣贤固所忘言。自中人以还,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
在后面这则生动有趣的清谈中,褚、孙二人是东晋名士,支道林则属东晋高僧。褚季野深得谢安器重,谢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褚所说的“北人学问,渊综广博”,以四个字高度概括北人学问的特点,其人其言都有“简贵之风”。孙氏随口应答的“南人学问,清通简要”,对南人学问特点的归纳也同样准确凝练。
不过,褚、孙二人的评论虽说简练但稍嫌笼统,准确却失之抽象,只有支道林的评论才让人拍案叫绝:“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这位高僧用最常见的生活现象,把南北学人高深枯燥而又难以捉摸的学问特点,说得一清二楚而又趣味横生。“显处视月”形容北人学问博而不精,其优点是眼界开阔,其不足是所见模糊;“牖中窥日”是指南人学问精而不博,见深识远是其所长,视野太窄是其所短——北人学问广博,南人学问精深。
难怪人称支道林吐辞“才藻新奇,花烂映发”了,果然名不虚传!把那么复杂的问题讲得那么明白,把那么抽象的问题说得那么有趣,支道林真是“神”了!我虽无才,但还识趣,自看过高僧这寥寥十六字的评论后,我从此就不敢胡诌南人与北人的异同,“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
从这结尾处的“我虽无才,但还识趣,自看过高僧这寥寥十六字的评论后,我从此就不敢胡诌南人与北人的异同,‘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可以看出,建业老师学得低调起来了,哈哈,他终于明白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了,我其实早就烦他的‘天之自高之’了,我早就对他讲,众生是平等的,所谓的‘天之自高之’只是自欺欺人的推辞,没有必要老挂在嘴上讲,可他不听,也就不能怪我每次都写文章‘声讨’他了。当然,我算准他了,无论是以他的德行还是以他的知力,他注定是不可能同我一般见识的。在外人看来,他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但在我看来,他是‘大德不德,天地之美’。当初我就想过,他要敢反驳我,只会招来我更加尖酸刻薄的调戏,好在他功力深厚,早看穿了我的内心,隐而不发,才成就了我对他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他的这篇文章的主导思想看似没夸任何人,其实已经夸过了任何人了。
他是在用文章教我们怎么说话,怎么不卑不亢的说话,他是在用文章教我们怎么做人,怎么做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
我呢,今天想夸他,又不知道如何夸他,因为我从来不善夸人,也不稀罕去夸人,我一直以为人歹人好不是夸一下就能够得到世人认可的,得大家说好才好!唉!真是头大,我想夸又不会夸,只好标题讲:“评戴建业老师的《南人与北人》”啦!要是贬他,就不是用“评”字了,而是用“驳”字啦,他能明白我的良苦用心吧!
“圣贤固所忘言,自中人以还,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
支先生讲:“圣贤固所忘言”即为“圣贤的人有所固守,有所忘言。”
用现在的话讲,即是智慧的圣贤之人总是有其所坚固的操守,但也会在讲话之时捡好听的话讲。是在夸褚孙二人为圣贤;也可以这么讲,即聪明的圣贤之人也有其所偏持固执的一面,他们总喜欢讲好听的言语,而不讲那些难听的言语,殊不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唉,真是悲哀呀!
“自中人以还”。
即为从中原人来环顾四周来讲。
“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即北方人看习古书,好比晚上看月亮一样看个大概就明白书中写些什么东西了,这是漂亮话,夸北人智慧呢!但也可以解释为北方有个别人很傻,看起书来如夜里只会看到月亮一样,根本看不清楚看不明白书中写的是什么道理。
“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
即南方人研习学问,如同在窗牖中看到白天的太阳那样,一眼就看明白学问中蕴涵的道理了,这也是漂亮话,夸南人聪明呢!但也可以解释为南方有个别人很笨,在窗牖之中即使太阳照着也难以窥得学问中蕴涵的道理。这句话只是模棱两可的玄学清谈罢了。
可支先生讲这话有什么意义呢?如果诸位心思缜密,从“自中人以还”就会明白这位支先生在夸自己了,因为支先生是中原人呀!(注:还乃环,通假字也!)
“自中人以还”
意思为从中原向四方环顾,暗示四方都有优劣,若取质纯,东西南北中当属中原之人的人们呀!中原之的人们兼四方之优,融四方之劣,合乎中正之意呀!
哈、哈、哈!戴师之所以这么写,是借古喻今在夸我呢!所以我只好评一下回夸他一下啦!耶、耶、耶!我又飘了。
戴师不只是夸我,夸的是我们中原人,他在心底为我们中原人对这次疫情对武汉所提供的帮助而发文暗中感谢我们呢!他敢说不是吗?我们大中原人才辈出,他敢说个不是,这唾沫星子可以汇成河的周济他。哈、哈!
唉!一想到他老人家,我就会没个正形的,真是放纵惯了,我虽然知道这样不好,可这是我的天性啊!一时半会儿真的不好改呀!

总之吧!我达不到他的高度,我不会讲“易之学问,渊综广博。”也不会讲“戴之学问,清通简要。”更不会讲:“圣贤固所忘言,自中人以还,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真是愁人!我懂的少,又偏爱于他,我只会讲易大师的《南方和北方》不如他老人家的《南人与北人》。鉴此二贤,若让子选其一师,戴也!有子托其,放心。

评戴建业老师《南人与北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