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高发,关于甲流你应该知道的几点知识

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微信消息,根据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市季节性流感疫情活动强度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上周流感样病例数量较2019年同期水平上升78%,在流行的流感病毒中,甲型流感病毒占绝对优势,其中甲型H1N1亚型占64%、甲型H3N2亚型占35%,乙型流感占1%。
一、得了流感有哪些症状
★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
★ 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甚至死亡。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或体质虚弱者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二、得了流感要怎么治疗
★ 对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隔离治疗。
★ 轻症病例可以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
★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慢性患者等高危人群。如病情出现进行性加重,应及时就医。
三、得了甲流,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就医?
从流感治疗来看,一般是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感染“甲流”后,患者主要表现为突然的高热,常有咳嗽、咽喉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伴有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发热体温可达39℃~40℃,有的会发生胃肠道的不适感。如果出现持续高热不退、气短、基础病加重等情形,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四、甲流患儿的家庭防护
1.患儿尽量单间居住,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
2.患儿使用卫生间后,应立即通风,并进行清洁和消毒。
3.患儿咳嗽和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遮掩口鼻。
4.患儿在家庭共同区域活动时需佩戴口罩。患儿如需离家(如到医院就诊)需佩戴口罩。
5.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可复课。
6.家庭成员在接触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后,应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毒。
7.尽可能由相对固定的一名非流感高危人群的家庭成员照顾、接触患儿,近距离接触患儿时应佩戴口罩。
8.家庭成员,尤其是流感高危人群应尽可能避免与流感患儿密切接触。
9.密切观察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一旦其他家庭成员出现发热和急性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就医。
五、流感是由什么引起的
★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对人类危害较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流感病毒按其核心蛋白分为四个型别:甲型(A型)、乙型(B型)、丙型(C型)和丁型(D型)。
人群中主要流行的流感病毒包括:甲型H1N1亚型、甲型H3N2亚型、乙型Yamagata系以及乙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其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
六、流感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其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
★ 在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七、如何预防流感
01、做好个人防护
★ 日常注意保持手卫生和咳嗽礼仪等良好卫生习惯。
★ 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如必须接触时做好个人防护。
★ 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居家休息,进行健康观察,不带病上班、上课;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家庭成员,如须接触时应配戴口罩;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减少疾病传播。
★ 前往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需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02、保护环境卫生
★ 居所定期清洁通风,对门把手、扶手等重点部位定期清洁与消毒。
03、加强集体单位健康监测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加强校内晨午检和全日观察。
★对于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学生,应及时居家观察治疗,如发生聚集性疫情,应配合各项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