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没文化,岂能成为“霸座”的天然借口
据报道,2023年7月25日在江苏境内行驶的高铁列车上再次出现了“霸座”的事件。当日7时55分,64岁的高某与63岁的陈某夫妇,从江苏高邮站乘坐C3192次列车,上车后坐在了二号车92A、92B这两个位置上,9时05分,刘某和郁某两位女士上车发现自己的座位被他们霸占,便上前提醒,双方沟通无果,后发生了激烈言语冲突,列车长随即前来处理,因两位老人始终不肯让出座位,被移交给了列车前方停靠的盐城派出所立案调查。据称,两位老人确实购买了当天的车票,但因不识字上错车厢,后因行李较多,所以没有对号入座。


事件清晰明了,两位老人有错在先,只是犯错的理由是不是可接受、可谅解?显然答案是否定的,理由如下:
一、两位老人恐怕不是真的文盲,不会双双都不认字,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是极低的,因为当时经济不发达、教育未普及的时代背景,确实有些年纪较大的人没有接受过基础教育,除了认识自己的名字和一些简单的数字,对绝大多数文字是不认识的,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历史造成的,我们不能苛责于任何人。但据悉,这两位老人系夫妻,恰巧都是文盲的真实性存疑,即便确实如此,那么基本的数字应该是认识的,即便不认识也可以问询其他乘客和列车员,所以,“没文化、不识字”不应成为“霸座”的理由。
二、出行携带的行李多,不便换座,这个理由是否成立呢?通过查询12306官网,我们可见,C3192次列车,主要在江苏省内运行,从南京站始发,经镇江站、扬州东站、高邮站、宝应站、阜宁南站、建湖站、盐城站、射阳站、滨海港站,最后到达响水县站,显然列车运载的主要是江苏省内人员,旅客短途出行携带大量行李的可能性是较低的,即便果有如此沉重的行李,不一定能被允许带上列车,高铁对旅客携带的行李是有限制的,一般重量不能超20公斤,体积三边之和不能超130厘米。若是旅客偶然将超过体积、重量限制的行李带上了列车,一般都会放在行李架或乘务员指定的位置上,人可以随意移动,行李位置是稳定的,行李存储位置并没有如同座位一样的特定编号,因此行李的位置并不会影响乘客本身的位置变化,中国历经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加之信息化监控手段的加持,高铁列车上行李盗窃案件发生率已极低了。综上,以行李多为借口“霸座”,显然更是无法立足。
三、年纪大就应该“霸座”吗?这更没有任何一条法律、法规可作为依据,年纪大是老年人的标签,这种标签是社会赋予的,而不应该是自诩的,同时,“让座”与“霸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让座”是他人主动自觉的权利,可让可不让,取决于他人的道德自律,而“霸座”却是行为人在民法上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由《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铁路旅客运输规程》等法律法规进行规制。老年人曾为社会进步做出过贡献,年轻人理应爱护他们、尊重他们,但老年人更要自律,因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老年人会越来越多,更要以身作则,身先垂范,将与人为善的道德文化更好的带头向下传播。根据现场的视频判断,这两名老人的身体条件并不算太差,理应具有完全的思想判断和行动能力,尚达不到被特殊照顾的程度。
四、无视其他乘客、乘警劝说的勇气又来自哪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也许他们是第一次乘坐高铁,也许他们害怕行李丢失,也许他们以为高铁座位分配是先到先得,但经过他人劝说后,眼观八方形势,基于社会常识,也应该意识到自己犯错了,最好的应对策略就是立即纠正,而不是明知故犯、不为所动。

虽然现在对两位“霸座”老人的处理结果尚未出来,也许因为他们的年龄因素,公安机关不会给予太严格的处罚,但此次事件留给人们的反思空间是巨大的,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老年群体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素质的高低可能会成为国民素质大木桶最应该重视的那一块。正因为我们深爱身边的老人,所以我们希望他们的美好形象永远是慈爱的、完整的、坚不可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