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所谓的倔脾气,可能是中国2.64亿老人的无形困境

2021-10-15 10:48 作者:曼朗mindfront  | 我要投稿



提及抑郁症,我们很容易想到996、被工作压迫的年轻人,或是背负房贷、职场危机的中年人。少有人会想到,老年人其实也是抑郁的高危群体。


恰好今天是重阳节,在这个倡导尊老的传统节日里,我们想和大家聊聊被忽视的「老年抑郁」,也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起家中老人的心理健康。






每一个子女,都希望父母的晚年能过得无忧无虑、笑口常开。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老年人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一篇针对 2010 年至 2019 年中国老年人群抑郁患病率进行荟萃分析的论文显示,中国老年人抑郁患病率为 25.55 %,远高于我国6.8%的成人抑郁患病率。


除了抑郁的核心症状、情绪低落,快感缺失,老年人的抑郁症状有着不同的特点:比如抑郁情绪的持续时间更长,同时会有明显的躯体症状,像食欲不振、头痛、容易疲劳、睡不着、口渴、便秘等,因而时常会掩盖了抑郁症状延误诊断。


《老年人心理健康指导手册》中也写道,大部分老年抑郁症患者并不能清楚、明确地表述自己的情绪,而更多地表现出身体上的不适。往往反复就诊于综合医院的各个科室,却检查不出明确的病因,治疗效果时好时坏。



因为对「老年抑郁」缺乏了解,一些老人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只觉得自己胸口好像被堵上了块石头,干什么都没意思,做什么都累,也没有合适的途径去消解抑郁带来的负面影响。


日积月累,老人很容易变得易怒或烦躁,冲着一些小事发脾气。


出现这些症状时,子女往往也不太理解,这就很容易引发家庭中的矛盾。儿女会觉得,老人怎么这么作、脾气这么大,当他们忍不住指责老人时,就很容易加剧老人的抑郁情绪,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多名精神科专家在采访中也表示,尽管老年抑郁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却鲜被舆论关注。老年抑郁症的识别率低、治疗不充分,患者群体也处于失语的状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深化,老年抑郁的问题将愈发凸显。





古希腊女抒情诗人萨福曾叹息:凡是人类,都无法逃过衰老。对大多数人而言,老年化会给自身带来深刻的变化,那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老年人患上抑郁呢?


| 生理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容易出现各种躯体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这些疾病治疗周期长,治疗效果一般,容易使老人感到无能为力,导致心情沮丧,无奈抑郁。


并且这些疾病还会引起与抑郁症类似的症状,如乏力、睡眠障碍、注意力困难、悲观思虑、食欲不振等。老人的关注点很容易放在躯体疾病上,而忽视了心理问题。


另外,有些疾病本身存在和抑郁共病的症状,如脑卒中、阿兹海默、帕金森病等,这种抑郁与其他躯体疾病产生交织的情况,也会加重老年人的躯体症状。


| 负性事件


老年抑郁往往伴随着负性事件而继发。一项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在发病前92%有应激性生活事件,其中丧失性和羞辱性事件更易促发抑郁发作。


负性生活事件不仅与抑郁的发作有关,也影响其预后和复发。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认知功能开始衰退,很多老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逐渐变弱,收入的减少、亲友的离世等变故。特别是配偶的去世,往往对老年人形成较大的精神创伤,容易诱发抑郁症。


| 缺少陪伴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三口乃至两口之家出现。随着家庭人口的减少,老人需要面对无人交流的窘境。


很多情绪和话语只能埋在自己心里,我们常能听到老人说“自己老了,不中用了,亲人朋友都在嫌弃自己,觉得自己成了子女的累赘……”


尤其是在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独居的“空巢老人”,他们长期与家人分离,无法得到及时的情感支持,更容易滋生孤独感和无助感。久而久之,抑郁症发生的风险就增加了。



除了上述的几点,老年期出现的抑郁还与经济水平、自身性格、性别特征有关。但无论成因是什么,如果家中的老人出现了严重的抑郁症状,还请尽早带他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虽然老年抑郁的危害性不可小觑,且更加隐蔽,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什么都做不了,我们可以从预防下手。


| 鼓励社交


对于老人而言,结交朋友、社交活动都可以显著减轻自己的隔离感和孤独感。大量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于防治抑郁具有非常好的作用。鼓励老人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一下爱好。比如跳广场舞、打球、散步等。


| 遵循医嘱


躯体的不适很容易加重负面的情绪,那么对于一些存在慢性病的老人,身体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帮助老人分好每天需要服用的药物,让他尽可能地按时服用,并定期陪同他们复诊。


| 陪伴老人


最能给予关心、信任度最高的就是中老年身边的家人。子女可以多陪在老人身边,在假期经常看望他们,陪他们聊聊天,陪老人看电视等,让老人感受到重视和关怀。


对于老去的父母来说,他们情感上的缺失需要有人填满,无人陪伴的孤单有时远比岁月更加残酷。


希望不论他们的臂弯有多苍老,我们都能毫无保留地拥抱。



也许生命终将老去,但重要的不是这个结果。而是在我们的漫漫人生路上收获了多少爱,又回馈出去了多少关怀。



所谓的倔脾气,可能是中国2.64亿老人的无形困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