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与“酷日本”:日本对中国输出动漫的目的


原文:《Japan’s Cultural Diplomacy towards China and the Building of Its National Image 》(《日本对华文化外交及其国家形象的构建 》):

核心观点:
文化外交主要指“以文化传播、交流与沟通为内容所展开的外交,是主
权国家利用文化手段达到特定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的一种外交活动” 。文化的相互作用是外交的根本。日本长期以来都将中国视为其开
展文化外交的关键对象国。

1951 年7 月,日本在美军占领结束前夕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标志着战后日本文化外交迈出了第一步 。
1951 年12 月,日本实施的《外务省设置法》,战前负责情报收集的情报部升格
为“情报文化局”,战后日本对外宣传、文化交流体制确立 。
1979 年,大平正 芳就任首相,在首次施政演说中表示日本“从以经济为中心的时代进入重视 文化的时代”。
20 世纪90 年代,为了反驳“美国衰落论”,哈佛大学的约瑟夫·奈首次提出了“软实力”概念。他指出,美国政府不仅要重视军事、 经济等“硬实力”,也要重视“软实力”。

进入21 世纪,以动漫、音乐等为代表的流行文化在日本文化外交中的地 位迅速提升,日本试图以流行文化为载体大力推广“酷日本”的国家形象。
“酷日本”一词最早是仿效英国布莱尔首相提出的“酷英国”而产生的,但它在日本成为流行词要归功于道格拉斯·麦克格雷。2002 年,道格拉斯在
《外交政策》上发表《日本国民酷总值》一文,高度评价了以机器猫哆啦A
梦、凯蒂猫为代表的日本“酷”文化,认为“日本日益增长的文化存在感已
经创造出国家酷值的巨大引擎”,并指出“尽管日本坐拥巨大的软实力储备,
却很少有途径去利用它”。该文被翻译成日语后,在日本引起了强烈反响,
并受到日本决策者的关注。
2006 年前后中国互联网网民人数突破1 亿人,此后一直保持高速
增长,这进一步加快了日本流行文化在中国的传播速度,同时也标志着日本
对华流行文化输出进入一个新阶段。日本动漫、漫画中的语言甚至对中国年
轻人的网络和口头用语产生了影响,“给力”“控”“达人”“萝莉”“萌”等
历年流行语都是由日本传入并深受中国年轻人喜爱。
2009 年版的《外交蓝皮书》
则进一步强调“动漫等流行文化是文化外交的主要工具” 。
现在,以动漫等为代表的文化产品开始成为日本重要的文化输出品,日
本开始实行借助动漫等文化产品的新型文化外交战略,来增进其他国家国民
对日本的亲近感。
2018年,中国人对日本的整体印象持“非常好”和“比较好”态度的比例合计为 42. 2%,较2017 年的31. 4%上升10. 8 个百分点。但是,2018年也有79. 4%的中国人认为日本是威胁,较2017 年的67. 6%上升11. 8 个 百分点。

总而言之:
日本开展对华文化外交的基础及目的并不单纯,即其是在对自身战争历史反省和清算很不彻底的情况下,本着淡化侵略者负面形象、攫取外交筹码的心态开展对华文化外交的,
使其对华文化外交基础脆弱,难以抵消政治、军事侵略的过往历史的负面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