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妈妈,我不是矫情,我是病了……

2022-10-08 10:07 作者:医患有道  | 我要投稿


 

一.关于青少年抑郁症,您了解多少?

“抑郁症就是悲伤难过啊,小孩子比较容易情绪化,这不算病吧?”“家长帮孩子建立强大的意志力,这样就不会有抑郁症了。”“我们孩子又阳光又健康,不会抑郁的。”……真实的情况可能远远超出您的想象。

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发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其中重性抑郁障碍占2.0%。今年三月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达24.6%。这意味着几乎每4名青少年中,就有1人出现抑郁症状。


青少年目前已被列入了抑郁症防止重点人群,抑郁症已经是常见病了,不再“小众”,只是不易被我们察觉。由于青少年群体的特殊性,孩子经常被大人误判为“还小,不懂事”“娇气、矫情”,觉得过了这个时间段就好了。很多时候,直到事情真正发生了,我们才会意识到,抑郁症原来离孩子竟然那么近。


 

 

一部关于青少年抑郁症的短片《灯火之下》备受大家关注。


短片采访了一名正患有抑郁症的高中女生纯子,她面对镜头说出了患病的经过和感受。

当采访者问到:你是怎么患上抑郁症的?


纯子的表情有点迷茫,说不出具体的节点,只想起来一开始是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都比较大,家庭里的氛围也不是很好,遇到很多问题,所以心情不好。


但后来她心情不好的时间越来越长,压抑越来越难排解,有时会因为一件小事心情低落1、2周,会因为丢了一支笔大发脾气。


接着她还出现了消化不良、头晕等身体上的症状。“已经不是说生活中心情好不好了,而是心情不好就是全部的生活了”。


随着病情越来越重,纯子出现了严重的失眠,每天凌晨4点半才迷糊地睡着,6点又得爬起来上学,在学校里精神非常差,上课就趴在桌子上半梦半醒地发呆。


在长期睡眠不足、情绪压抑的状态下,纯子出现了精神涣散、注意力严重下降的症状,走在路上容易摔跤、崴脚,过马路还来不及躲车,什么事都不想做。“那时候脑子里会有些奇怪的想法出来,后来会仔细地思考这些想法,比如死亡。”

 

“精神疾病更多的是一个无形的较量,在这个艰辛的过程中,患者、医生、亲人、同事、朋友,都可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我希望大家可以给予这个群体更多的关注,同时少一点质疑,多一分陪伴……”

 

孩子身体上的疾病,大人往往都能很快发现并带他们去医院治疗,而心理上的问题却很难发现。即使发现问题,很多父母由于时间不足、认识不足等原因造成拖延,一开始以为时间会抹平一切,但是问题却愈演愈烈,直到发展成病态。


青少年抑郁症并不是单纯的心理问题,靠心理疏导就能好,不需要去医院。实际上,抑郁症是一种疾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或三者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可以把它看成是精神上的“感冒”,是能够治好的。通过合理的治疗和干预,大多数患者都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二.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有抑郁症?

抑郁症没有所谓的“模样”,很多开朗爱笑的孩子,内心也可能正经历巨大的痛苦和煎熬,这就更需要家长们在生活中对孩子细心关注。


当出现以下情况,且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正常生活、学习、社交都受到明显影响的时候,建议要及时到精神心理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精神心理科去进行就诊 。


1. 一段时间总也高兴不起来。这种忧伤不只表现在表情上,也可能表现在动作和姿态上。

2. 可能会体现出对社会交往的厌倦、冷淡,对周围的事物都开始失去兴趣。

3. 认知功能受到损害,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创造性下降等情况。

4. 伴有一些没有明确原因的长期失眠、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身体总觉得很疲倦。


需要分辨的是,抑郁症不是简单的“坏心情”,它有着严格的诊断标准,并不能依据单纯的个别症状或简单的筛查量表就认为是得了抑郁症。


所以当孩子遇到不高兴的事情可能也会感到情绪低落或压力大,不能简单判断为抑郁症。“相关症状持续两周以上”这一标准很重要。


 

目前,抑郁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患抑郁症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青少年抑郁症往往来自他们面临的现实困境。


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从小承载着父母的高期望,在学校,面临着高强度的学习升学压力,而在生活中,又非常容易陷入网络成瘾等泥淖。加之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求知欲与尚未完全成熟的心智冲突,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甚至精神障碍。


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对抑郁症的认识正在不断提高。很多人已能意识到,抑郁症不是娇气、不是矫情,不是“忍一忍”“想开一点就过去了”;再深入点,一些人还能知道,抑郁症不单纯是心理问题,它也包含由心理引发的生理变化。

 

去年9月,国家卫健委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提出高中及高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异常者重点关注。在日常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配备专业教师授课,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这些举措都会对孩子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早预警和干预,为饱受抑郁症煎熬的学生提供切实帮助,让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获得治疗最佳时机,从而帮助他们早日康复,回归正常校园生活。

 

希望我们能对孩子少一点质疑,多一些支持和陪伴,不要把消极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不只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更要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交朋友,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让所有孩子都能远离抑郁症的困扰!


 

注明:文章以科普为目的,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妈妈,我不是矫情,我是病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