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901教育实践与方法真题解析
真题:
一、简答题
1.举出两个因材施教的例子。
2.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突出特点。
3.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教学方式和平时的教学方式相比,存在什么问题?
4.结合实例说明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二、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课程育人的基本原理。
2.某校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并要求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请你结合相关原理,谈一谈对学校做法的评价。
三、设计题
材料:我国提倡重视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视启发式、探究式、自主学习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要求因材施教...
假如你是某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围绕“优化教学方法”提出一份研究设计。
解析:
诸位凯程901同学。大家好,大家久等了。由于排在我这的真题比较多,我竟然今天才给同学们解读901真题,希望你们还能看到还关注这套卷子。首先我想说卷子从题量上和去年是一致的,总体来看,我觉得北师大的出题风格非常灵活,非常开放。如果从1~10表示一个卷子的难度递增情况,10表示最难。北师大应该在9~9.5了,今年北师大的333就比较难,现在901也比较难,那么901不是难在你写不出来,而是它问得非常灵活,我个人特别喜欢做这样的卷子,因为它少了很多直接去背的东西,反而让我们觉得会更好。
今天再和同学们看901卷子的时候,特别想说901卷其实就是另一个教育学原理的卷子,它给了一个901的范围,然后又更突出教育实践的东西,其实答的还是原理的相关内容。你平常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把901的课程内容和原理的内容结合到一起才可以。
简答题部分。第一题,举因材施教的例子。曾经讲过311的一道真题,举三个例子说明因材施教的措施。当时举小组合作、翻转课堂、探究教学或叫做研究性学习,还有活动课程、校本课程、选修课,这些都在体现因材施教,例子很多。希望同学们从课程和教学方法上去举例,效果会好很多。我觉得这个题对凯程学员来讲一点都不难。
第二题,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突出特点。可能同学们都会说在高歌老师的课上听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这个主题是现在我们教学界的一个比较前沿的话题。下面我从我的角度来谈一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般老师们的教学设计喜欢进入每一课来设计这一课,可是较少有老师能够意识到应当按照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把知识变成一个片区,一个模块,一个整本书的整体介绍,给学生宏观思维。如果一个老师的教学只是进入每一篇课文每一课,而忽视了一个单元的整体联系,一本书或者几个单元的联系,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因为他在教的过程当中只能教给学生一个又一个具体的点,他不能教给学生整体的宏观知识把握。实际上不论是我们考研还是中小学学习,你们会发现对一个学科有宏观认识、宏观架构是极其重要的事情。所以我们现在就倡导除了老师们的每一节课的备课,还应当做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备课,这是最棒的事情了。所以如果做了这种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它更突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的思想和特点,这是第一个特点。因为它不光关注了每一节课里面的微观结构,还关注了一个单元的甚至超越一个单元的宏观结构,它能够把握得住这个学科的整体结构,它能输出给学生一个学科的整体结构,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点它更能够把握好知识的宏观性,我们不能只学微观,要有宏观视角,在宏观视角下去做很多开放性的题你才能做好,不然你就做不好,考研也是同等道理。所以希望你能谈到宏观性,或者你所谓的一个学科的大学科性,你谈大字也是能够体现出来的。第三点特别突出建构主义的自我建构性。现在我们老师做了单元设计,让学生把知识连成了一片,它好像真的可以把整个教学设计融会贯通在一起,而且学生可以进行更强的自我建构,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方式。所以它突出自我建构性。刚才我说了一个词叫做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也可以。说明我们可以把整个教学内容横向纵向上完全打通,打通学生的任督二脉,这样的词你都可以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再加一点,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请注意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和创造性是有联系的。比如说我们现在给大家画一些零散的点,这就好比你给学生讲的每一节课,然后你按照老教师传授给你的经验,会知道这些点点们之间有这样的一个大括号、小括号的框架图,我把它们变成了一个知识结构图,可是到学生那里他们会依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再进行变化。他们会把这个题变化成是在一个宏观框架之下,再去揪、去看细节,可能会把这些点点变成自己的方式,可能变成了金字塔的方式、球体的方式、一棵大树的方式表示,也可能把点点们最后勾画出来了一只小猫,什么样的都可能有。学生们在头脑当中的建构已经不再千篇一律,而是各有特色了。但可能有同学说老师我没有听过高歌的课,我自学过程中没有见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你也能做这个题。一节课一节课的设计和一个单元的整体设计给老师的教学视野就不同,它可以很好提升老师的专业性,老师对知识的宏观把握,还是那句话宏观性。我觉得这个题真的不难,需要同学们依据你的整体感知情况来进行作答。这就是我们的特点,考场上不可能遇到自己全部背过的题,一定会遇到自己没背过的题。你可以通过自己已学的知识和常识的来进行推理的。
第三题,新冠肺炎期间的教学方式和平时的教学方式比有什么不同或者存在什么问题?新冠肺炎时期的教学方式叫停课不停学。我们讲过停课不停学,这里面也就附带了在线学习。我把在线教育放到了教育信息化,以及还有一个钟美美事件,就在讲网络对学校、对学生、对教师的影响。那么我们在课堂上拓展了在线教育这个主题,今年在集训营也做了反复的大小测试。这道题只是稍作变化,要求你从传统教学和在线教学两个角度去谈。要谈传统的面授教学和在线教学有什么不同,必须谈他们的不同点。这时候会发现如果是面对面的,老师已经习惯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通过表情传达对知识的理解。但网上教学可能老师的头像就会比较小,老师看不到学生。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特别强调网络的流畅性,特别强调老师在网上教学的方法的技巧,要能够吸引住学生,也特别强调老师对内容的组织,在网上教学还要看老师对网络的使用技术,显然在线教学的难度要大于面授教学的难度,而且可能教学的最终成绩会两极分化,好的学生更好,不好的学生更不好。那么就可以去梳理很多在线教学存在的相关问题了。我们上课完整地给同学们做过相关讲解,停课不停学暴露了哪些问题,从老师、学生、教育公平、家庭教育方面谈,而且给了三个方案。方案三是北师大他们自个做的研究,希望同学们看完之后能够有所了解。甚至你还可以多谈点怎么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就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我觉得这个题简直就是送分题。
第四题,举例说明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当中的应用,我们把布鲁姆的三大评价方式做成了表格,谈什么是形成性评价,又总体说布鲁姆的这三个测验体现了什么。质与量的评价方式的相结合,体现了这种教学方式很注重过程性评价,体现了更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功能、发展功能,就已经是在谈形成性评价的作用、意义了。除了说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作用,我们还可以举例来说明应用,比如说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的小测、随堂性测验、随堂提问和表扬、师生交流以及马上老师给学生的一些质性的反馈。这几道题唯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点难,但是我们上课都讲过,所以这四个题应当是你们发挥比较好的。
论述题部分。第一题课程育人,我们讲过德育的间接途径上有学科育人、活动育人等等。我还记得讲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这里的课程思政就是说所有的学科课程或者各种各样的课程都要发挥教育人的作用,这里的育人更指育德。其实课程育人就是指学科育人。这个时候可以谈直接的与德育相关的课程,它要给学生系统化的道德教育,间接的那些学科课程也要承担起育人的作用。因为每一个学科都担负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任务,那么我们从课程的最终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德智体美劳要相结合的目的上就可以去谈各个学科均可承担育人任务。注意要结合实际,如果你是考学科化学、学科物理,均可以结合自己所在的学科,甚至你知道的其他学科去谈,这些学科在哪些问题上该如何穿插育人。比如说一个化学课可以在实验过程当中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互助能力。比如说语文课,我们可以利用一篇课文去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情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情感,这也是在育人。所以我们要结合实际谈课程育人的特点,不用特别去谈一个具体的什么原理,我觉得结合着全面发展的原理去谈就行。
第二题,某校鼓励老师们要进行教学模式创新,要求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结合相关原理谈一谈对这个学校做法的评价。这个原理就是教学模式。我们学过很多教学模式,掌握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等等。老师们应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但不可能一个模式一用到底,要多样综合地使用自己的教学模式。这个问题就可以一分为二来看。第一点,学校的初衷是好的,让每个老师探索自己教学模式的过程是寻找自己教学风格的过程,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过程,也是帮助教师、促进教师获得教学反思的过程,还是让老师们终身学习的过程。首先得了解有哪些模式,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创新教学模式。那么这是可以激励老师的。再来看不能说老师就只使用一种模式,应该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而采取不同的模式。于是我们就要求应该让老师掌握多种模式,依据不同的情况多样综合使用不同模式,做到模式的个性化、多样化、综合化、信息化、技术化,这么一来就更好。这些词你应当都见过,我们在讲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时候专门讲过。还可以再谈,比如说现在通过停课不停学的实验之后,未来我们学校教学一定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方式,那么老师线上教学就要有线上教学的模式,线下教学要有线下的模式,探究要有探究的模式,讲授要有讲授的模式,讲授又可以分为不同的模式。这么一来才能真正让老师的课程接近到教学艺术的色彩,还可以联系教学艺术来谈,这道题就会被拓展很多了。901卷子的题量不多,简答题应该答到A4纸的一页,论述题应当在2~3页里面去写,设计题也应该写到两三页。
设计题部分。现在课堂当中有很多教学方法,要求因材施教.....材料虽然不完整,但要求你围绕“优化教学方法”,提出一份研究设计,注意我会写2~3个方案,使老师感觉我对研究方法的了解非常多。
方案一可以用实验方法来进行研究设计。找两个班采用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就可以发现这种教学方法比传统教学方法更优秀。还可以发现很多问题,比如说也可能探究式教学方法或者自主学习方法确实要比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平均分略高,但是可能内部的差异性会很大,也就是优秀的学生会学得很好,差的学生他跟不上这种自主学习方式,就学得不好,这样就可以揭示很多问题了。
方案二可以用行动研究。行动研究至少可以分为两轮到三轮来进行,可以把行动研究做成是第一轮怎么样,第二轮怎么样,老师可以在原有的教学方式怎么改变教学方式,研究一段时间之后再来改进,研究一段时间之后再来改进。行动研究也很适合一线老师来优化教学方法。除了这种优化教学方法这种行动研究之外,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还可以做问卷访谈,从老师的问卷和访谈当中去了解。老师们对一种方法,比如启发式探究或者自主学习方法,他们的态度观点以及他们的使用方式,进而写出我们优化方法的很多论文以及影响因素和原因。
方案三可以用观察法。观察法是可以通过老师现场教学的非参与式观摩,甚至有时候你还可以我觉得只能是以听课老师非参与式的方式来观察,那么你很快就可以发现这种方式学生的上课反馈程度,显然最后一种方式可能它的效度会比较低。
一个同学可能就写了一种,A4纸的半页。另一个同学写了4种方法,谈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效果,对它们的了解,谈了应当最好使用哪种方法的最终的综述,就可以写到三四页。题量少当然就要写得更多一点,不能说提前半小时做完卷子走人了,你应当把这道题做得更好。
我希望901的同学能够把卷子做好。今天就讲到这。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