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湘四水

2023-06-08 17:05 作者:青藤白阳石  | 我要投稿

三湘四水     一路向南追寻着太阳的方向,华北自不必多言。越过秦岭淮河线,进入华中,一湖而割,南北分治。湖北的山多源于秦岭,长江横穿而过,西高东低,火车两边儿住房楼层多但平层面积窄小无院子区别于华北。湖南是马蹄形,三湘四水,洞庭湖是u兴口子,洞庭湖平原,湘西,湘南,潇湘资沅四水,火车两边儿房子的的屋顶中间多小佛刹小部分有院子。后来了解到,湖南佛教文化兴盛,南岳便是寿比南山的南山。一路上胡思乱想,人类活动的范围只在地壳部分,似乎氤氲灵气并无太多或者经年便因变故而散。通读中国历史,不难发现,中国封建朝代总会进入这样的循环:“土地兼并--土地危机一一农民起义--战争消灭大量人口、出现大量荒地--土地所有权的调整(再分配)--安抚流民、开垦荒地--劝课农桑、发展经济、休养生息一-恢复和繁荣一-土地兼并”。这就是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繁荣--危机--萧条--复苏--繁荣”。人类的活动层次是较少的,借助于技术的些许进步,极有可能会有下一阶段的发展,这在刘慈欣的科幻中有诸多描写,我认为可信可参照。历史从来都是重复,不过,应该把眼光放远了,时代该变了。那么我这样孜孜不倦想把脚步印在中国大地上,观之天地,又欲借天地充实自己观察自己,不过仍是渺小浅薄的行为,这个疑问在我归程仍未得到解决。      一:长沙意外的小,较之京广线省会城市都小,丘陵加小平原。与的师傅攀谈(业已退休,期间讲述其弟弟妹妹是恢复改革开放的前几批大学生享受到了时代福利,感慨我们这个时代太卷了;对于湖南确有其自豪感,由衷敬佩主席,我讲来主要是瞻仰的,还笑说应该去韶山,长沙没啥看的)     二:我一直相信钟灵毓秀,诞生这样一个伟大人物,这究竟是个什么地方。省博与岳麓书院解决了我的疑问,往前再讲太远了,蓄力于清初,逐步发力,借由湘军,清末人才呈井喷之态。无论如何湘军是绕不开的,曾国藩,骆秉章,胡林翼等。而骆秉章助手唐友耕,擒获石达开,其后代不得不讲,果党唐生智是唐有耕后人,唐友耕后去了做了广西提督,就开始培养后代,唐有耕,唐生智,唐生明一代代传下来,他们家族就一直比较强,都是知识分子或者从政从军。这据说其实是湖南人的传统发展路线,湘军那一代拿命博富贵,然后后代拼命读书保住江湖地位。而之所以强调读书,就到了岳麓书院了,我认为,灵气自此蕴,比如扶沟,我认为这个地方的神奇甚至突围的奇迹真的可能是和程颢建立大程书院讲学启民智有关。岳麓书院建于建于岳麓山山脚,静谧幽远,弦歌不绝,学脉延绵,我在省博居然看到了岳麓书院拥有完整的礼乐系统,这对于儒生启蒙教化极为重要,当时震撼极深,由此可窥见一般。在山中爱晚亭听讲解员讲,青年教员多次挑选恶劣天气登山,磨练意志,甚至夜宿其上,而教员当时寻求同道之士际会之地也定在爱晚亭。但据说,最后一只湖南华南虎于1950年在岳麓山被长沙警方击杀。     三:其实是那个疑问的解答了,自己给出的答案,眼光应再阔达一些。我所求的是上升,是根植于基因以及由之建造的精神世界。眼光要不断放大放远,因为未来的方式会更广,battle更是如此,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循环一直,尽量抓住下次分蛋糕的机会,但也常怀赤诚之心,这三年后我和我发小分道扬镳后这个观点走到了一起。加油,各位,向内建立,多经历多思考多执行。 附:回程时在武汉停脚几日,荆楚之地,下次写一下对这里的感受,北归。

三湘四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