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分析丨人大知识产权法专业保送心得体会
前言
人大法学保研夏令营的脚步已经临近,时间非常短促,备考非常紧张。三位保研负责的师兄师姐也每天在群内督促大家学习,更新保研日报。请大家最好背水一战和临门一脚,提前祝大家旗开得胜!也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是一篇“非正式”的经验帖,从专业选择、保研情况分析、考核模式解读、真题作答经验、备考规划建议以及其他这几个方面为大家介绍人大知识产权法方向保研的情况,由于很多是个人情感和想法,如果有不同观点,还请多多理解。
一、专业选择
选择知识产权法作为研究生攻读的方向,有很多原因,但总结起来一句话——是机遇和慎重之后的选择。
(一)机遇
一是机遇。研究生考试准备期间,旁听学校一位老师的知识产权法课程,她讲课饶有趣味,在帮助理解法律制度背后的规范意义的同时,也帮助我们搭建知识产权法的框架体系,明确知识产权法在法学体系中地位以及与其他部门法之间的关系。因为她,我体会到了法学知识的博大精深、法学研究的严谨与思辨、学者学识的积累与深厚,明白自身体系框架的不健全,知识掌握的不扎实,研究学习的不真诚,意识到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懊悔不已,但也同时感受到了知识产权法的有趣之处,并暗下决心,希望以她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人大法律人。
(二)慎重
二是慎重。在进行专业选择时,有过迷茫和犹豫。慎重选择对我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评估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部门法,缩小了可选择的范围,最终决定在国际法、经济法和知识产权法中选择一门。何谓兴趣,我认为一是没有明显的抵触心理,二是在学习时不感觉枯燥,甚至有一些话题是想要深入学习和研究的。之所以将兴趣作为第一考量的因素,是因为你的选择至少会在之后的两年内决定你的研究方向,同时也会在你将近半年的复习备考中对你产生影响。因此,选择一门感兴趣的专业不仅不会使你本就烦躁的复习生活更加痛苦,还可能会使你的复习事半功倍。
其次,我考虑了个人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目标规划。我的成绩并非特别优异,能力也不具备很强的优势,且此次保研是想要以本校升学为目标,所以稳妥地选择或许更加理智,所以我排除了大热的民法和刑法,也排除了竞争压力很强的国际法和经济法,最终决定选择知识产权法。
最后,我考虑了知识产权法的老师,有我很喜欢的几位,如果能有机会深入向他们学习,我会感到很荣幸。
二、保研情况分析
(一)招生规模
就知识产权法而言,人大近四年的招生情况如下:

人大知识产权法方向保研每年招收的人数大概位6-8人,本校录取的人数也稳定在3-4人。2021年本校报考知识产权法方向的同学在最初校内统计时有8人,后因各种因素实际参加考试的有6位同学,并最终录取三位同学。
(二)招生途径
2020年,人大知识产权法被录取的四位同学均通过夏令营的考核而成功上岸,九推时知产方向保研名额已满;2021年,人大知识产权法被录取的三位同学,有两名是通过夏令营的考核上岸,另一位同学是通过领军计划最终获得录取。至于2022年是否还有领军计划以及是否因为疫情的影响没有九推都很难确定,但是这至少给大家一个信号——尽量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成绩排名方为上上策。
(三)入围难度/人数
人大夏令营入营整体来说,就外校学生而言,对于本科院校、成绩排名以及综合能力是有很高要求的。就我个人身边的同学经历以及面试时的经验而言,有些院校可能是没有名额的,有些院校有名额,但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等要求极高。就本校学生而言,是满足参加夏令营的基本条件后一般就会有入营的资格。所以,整体来看,人大夏令营入营难度还是较大的。
人大2021年入营人数情况如下:

一般情况下,人大夏令营时间与其他院校并不冲突,对于同时获得各大院校offer的同学来说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在也存在top院校的时间安排过于紧密的情况(比如2021年人大与清华、北大部分专业的面试及笔试时间安排间隔过短),这种情况不仅是对学生专业知识,也是对学生心态和身体的考验。
三、考核模式解读
人大夏令营的考核模式受疫情的影响,在近几年没有确定的形式。在2019年以前,夏令营考核由笔试和面试组成。笔试采取“专业课(知识产权法)+法理学(必选)+民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私法(四选二)”的形式。面试采取“辩论赛+英语面试+专业课面试“的形式,英语面试需要朗读和小组讨论。2020年,夏令营考核没有笔试,只有面试,由“不区分专业方向抽题的综合科面试+英语面试+专业课面试”构成,英语面试是朗读和回答相应的问题。2021年,考核恢复为笔试+面试。笔试采取“专业课(知识产权法)+法理学、民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私法(五选二)”的形式,面试采取“英语面试+专业课面试”的形式,英语面试是个人陈述与互相评议,专业课面试也增加互相评议的部分,与2019年以前的考核模式相比存在较明显的变化。
四、真题作答经验
笔试题目和面试题目请见知行法学相应书籍。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近几年知识产权法专业课以及综合课相关的题目大都是侧重于基础知识的,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整合、分析能力。这对平时的学习和复习备考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我们需要更加关注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其背后的法律意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后,辅之以学者论文、专著以及一些热点案例等,用于反思和总结所学的基础知识,不断精进与进步。这样在应对考试时,方能游刃有余。
五、备考规划建议
(一)科目复习
1.知识产权法:(专业课)
这里主要是推荐一些复习材料以及公众号,以下均是笔者使用过或者看过的内容,推荐倾向可能与笔者自身习惯有关,具体是否采纳还需要师弟师妹加以斟酌和提前比较,做好功课,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材料。
一般情况下,报考院校决定要复习的材料。因为不同院校对考核内容有不同且明确的要求,其他院校老师的论文、专著可以用于参考。
推荐的复习资料以及相应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下:
刘春田老师的《知识产权法》(第五版)(✨✨✨✨✨)——值得认真学习的基础&进阶书籍,由于会涉及一些法律意义的探询问题,法学理论较为深厚;但是由于是第五版,随着《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的修订,部分内容还没有及时更新,需要读者自己加以辨别。
李琛老师的《知识产权法关键词》、《论知识产权法的体系化》(✨✨✨✨✨)——进阶书籍,在较好掌握基本的知识后,阅读这两本书可以帮助理解知识背后的法律意义以及梳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搭建知识产权法的框架和体系,与刘春田老师《知识产权法》(第五版)的问题相同,由于法律修订,部分内容没有及时更新,需要自己加以辨别。
王迁老师的《知识产权法教程》(第七版)(✨✨✨)——这本书比较基础和系统,对一些知识点的讲解很具体,主要用于参考补充一些概念不明晰的基础知识,类似于词典的作用,第七版为最新版本,已更新相关内容。
学校老师课程笔记、知行法学的知识产权法讲义(✨✨✨✨)——可以作为第一轮、第二轮甚至第三轮专业课基础知识复习的工具,尽量整理出自己的逻辑和脉络,便于后期高效重复地巩固和复习。
各位老师的论文(✨✨✨)——优先选择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学理性较强的论文阅读,可以在后期基础知识基本掌握以后,根据自己在其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阅读,既能对理解相关的知识有所裨益,又能对论文阅读产生兴趣。
视频课程(✨✨✨)——比如一些老师会在某些平台公开免费/收费讲知识产权法相关的课程,作为一种资源用于补充完善相关的基础知识,可以在疲惫的时候当作电视剧看一下或者在路上当作录音听一听,使自己沉浸在专业课知识的氛围里,通过不断地重复更加扎实掌握基础知识。
但个人不推荐法考机构的知识产权法课程,首先法考知识产权法分值较小,内容涉及不多且相对集中,一般在客观题中考察,因此相应机构对知识的讲解是适应法考客观题考试的要求,但是与研究生考试要求的程度相比,差距较大。而且我自己在听的时候,发现存在观点的分歧,这对于想要用法考作为第一轮复习做笔记的同学而言,容易造成知识的混乱,从而对心态造成影响。
推荐的公众号如下:(公众号的作用主要是用来更新一些时事热点以及关注一些新文章、新问题、新见解)
知识产权杂志、知产力、知产库、人大版权、中国知识产权报等
在确定笔试综合课的科目时,考虑到民法对知识产权法的学习的帮助,以及自己想要同时通过法考的规划,我选择民法和法理,并将民事诉讼法、国际私法作为备选方案,以防止民法和法理的题目超出预期与准备而措手不及。
2.民法:(综合课)
民法的复习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为了在复习后期不过多占用专业课(知识产权法)复习的时间,建议民法可以提前复习。我当时是大概3月份开始准备民法的复习,中间4-6月份准备竞赛和期末考试放慢了复习的进度,7-9月份每天都会空余出一定时间复习民法。民法的复习我主要采取“知识点+法条”滚动复习的方式。
复习材料:(此处民法的复习是针对将其作为综合课选择的同学,如果是专门想要报考民法专业的同学,可以以民法方向的经验帖为参考依据)
刘家安老师的网课(✨✨✨✨✨)对于民法基础比较薄弱甚至有些惧怕民法学习的同学,可以尝试去听一下,刘家安老师讲课风格轻快,过程中与课程内容无关的话较少,知识点背后的逻辑与相关背景讲述的十分清晰。这同时导致了课时较长的问题,但刘老师本人也强调循循善诱的讲授方式,不追求速度。2021年他的网课分为基础课、法条课、担保制度解释专题课程以及法考主观和客观题课程,仅基础课就100多个小时,大概70多节课程。因此,对于想要提前开始准备又不知从何开始的同学可以试听刘老师的网课,看其授课风格和进度是否适合自己;
李建伟老师的法考视频(✨✨✨✨✨)李建伟老师的民法法考视频风趣、清楚、全面,他比较擅长举例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对应的知识点。他的视频课程时间相较而言较短,但是讲义内容很丰富,也是一轮复习民法很好的选择。
知行法学的讲义和增补讲义(✨✨✨✨)知行法学的讲义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整理,更加聚焦人大老师关注的内容,我在备考过程中将其作为进阶讲义来复习,在复习了一轮基础知识后,开始看知行法学的讲义和增补讲义,受益匪浅。
还有一些其他老师的民法法考视频和讲义,大家在备考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时候可以试听一下,不同老师的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大家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
公众号:《民法典权威解读》、《法学家杂志》、《与民法典同行》
3.法理(综合课)
复习材料:蓝皮法理学(第三版);知行法学讲义
法理学按照蓝皮书的框架进行阅读和理解;后期可以参考一些知行法学的讲义以及历年真题进行背诵和记忆。
4.国际私法:(综合课)
对于人大本校的同学而言,国际私法是大三下学期的一门必修课。建议有选择国际私法作为综合课考试科目的同学可以好好珍惜大三下的课程,认真学习和准备期末考试。
复习材料:学校老师的课程笔记;杨帆老师的法考书
(二)时间规划
我是属于需要很早开始准备,但实际开始时间和有效复习时间不是很长的人,因此在后期复习过程中遇到了较多的困难,对心态影响也很大。由于复习的时间规划因人而异,取决于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目标任务的制定以及娱乐时间的安排,因此,笔者并不着重介绍自己的时间规划是什么,而是将自己在时间规划时遇到的“坑”提示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制定计划时不盲目攀比,实事求是
在制定计划之初,最重要的是“关心自己”。对自身能力、学习习惯等进行合理评估,以便高效安排时间,从容复习;也要知道自己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完成什么,做到心中有数。不需要太过于“关注他人”,不仅是因为每个人的复习方式、学习习惯存在差异,不存在比较的基础,更是因为比较后的结果会使得你产生落差感和挫败感,也可能会产生骄傲感和优越感,迷失自己,不利于后期一如既往的复习。
2.落实计划时自律、高效
既然已经制定了计划,就不要让它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做到往往比说出更有成就感。落实计划时可能会很痛苦,很机械,日复一日重复同样的时间安排。但是要坚持,要相信日子总会过去,一点一滴的努力会成为你日后心想事成的底气。
完成计划时心平气和,不理想主义,适当娱乐
能够完成计划的80-90%已经很优秀了,没有必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要求任务必须100%完成。适度的娱乐、适当的放松有助于活跃思维,高效学习。预估并提前空留出一定的时间区间缓冲,不能太理想主义,始终心平气和,认真踏实地走好当下的每一步,不为过去和未来而进行无谓的焦虑,在所坚持的方向上一直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就好。
(三)针对性准备
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是根本,所谓的考试技巧在我看来是锦上添花,可以通过考前勤加练习得到改善和提升,比如需要注意时间的把控、答案的“高效输出”以及心态的调整。
1.笔试
以2021年笔试为例,知识产权法的考题是一道案例分析题,有3-4个小问,半小时内完成作答,对答题速度要求很高,和常规考试一样,答不完题目、答完题目和高质量答完题目对成绩有较大的影响。
同时在考场上“复习的没考,考的没复习或者没有重点复习”的情况比较常见,如果是必须作答的题目,则需要我们沉着冷静,以所学支撑和分析本题;如果是可以选择的题目,我们需要快速分析换题的风险以及所换题目的难度。笔者今年笔试综合课预计选择民法和法理学,民事诉讼法和国际私法作为备选,但是考前由于时间安排不合理,备选的民事诉讼法仅在七月初跟着法考过了一遍,国际私法是在大三下学期上过一学期的课程,后面就没有充分复习,但是2021年民法笔试的题目没有考察笔者着重复习的担保制度,反而考察比较少见的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问题,综合性比较高,笔者的把握不是很大,民事诉讼法的试题也是如此。因此临时决定改选国际私法,因为记忆已经模糊,所以几个小问都不确定,考完试后回想起来还是有些冲动。所以,建议师弟师妹还是在平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减少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发生。
2.面试
面试一般由自我介绍和正式考试组成。就自我介绍而言,师弟师妹们可以提前准备一下中英文的自我介绍,1分钟、3分钟的都可以准备(不同学校对自我介绍的时间要求不同)。尽量保证自我介绍能够凸显你个人能力和特点,不必事无巨细,也不要过于夸张,陈述客观情况,谦虚得当即可。对于人大面试而言,自我介绍后就会进入正式的面试考核,短暂的自我介绍只是让评议你的同学和打分的老师知道是谁在发言。但是也有一些学校的老师会针对你的经历提问的,这更需要你对写在文书上的每一段经历都相当熟悉,并能够扎扎实实能谈出你的收获等内容的。
就正式考试而言,以2021年面试为例,分为专业课面试和外语面试,与往年考试不同的是,此次采取“回答+评议”的模式,本质上需要考生在回答自己的题目外,思考另一道面试题目,同时听清楚对方考生的答案,结合自己的思考针对性地提出评议和见解。由于在听到题目后有一分钟的思考和组织语言的时间,做到逻辑严谨、角度全面的回答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考生在日常复习过程中认真准备和练习。
专业课可以每天练习两道简答题,需要计时,一是为了更加真实模拟考试现场状况,使自己更加适应这种规定时间内快速思考的状态,避免真正面试时因过度紧张而大脑空白,二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可以检验相应的知识点是否已经掌握。或者可以每周固定时间与其他的同学练习,以面对面“提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
外语面试不同学校可能对日常口语和法律英语的要求不同。人大外语面试是日常口语,就我自身而言,我是大概五月底六月初就和小伙伴组建了学习小组,通过一些英文公众号如阅读外刊学英语、CNN每日更新、ChinaDaily、Learn And Record等,分工收集素材(包括时事热点和法律专业),并以往年面试形式(小组讨论或者发言+评议)每天模拟练习。练习的目的一是为了培养敢想、敢说和快速思考的能力,二是提升英语流利度,三是通过小伙伴及时的反馈来帮助自己纠正一些从来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不断进步。同时,师弟师妹们不需要过分关注自己的发音是否奇怪,老师更多的关注的是表达的清晰、流利与否,“说”的好不是很重要,“说的好”才关键。
(四)心态调整
在整个备考过程中,除了知识的复习外,心态调整至关重要。在备考初期,可能会茫然不知所措;在备考中期,可能会感觉到无力、孤独、疲惫和丧失信心;在备考后期,是复习不完的紧张与为未知而感到的焦虑;在考试时,是对自己不自信、对优秀同学羡慕等诸多情绪的混合;在考试后,是等待成绩的不安与忐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经历无数次的悲与喜,期待与失望,我们可以向周围人父母、朋友寻求帮助,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成长,自我调节。
笔者想要推荐几个备考期间使用过的比较实用的方法:一是和父母、亲近的朋友聊天,聊一聊近况和烦恼;二是有自己的方式进行自我排解,笔者在备考后期,会通过写便签、日记的方式与自己对话,重新振奋起来;三是运动或者吃东西,压力大的时候,吃东西可以使我的情绪变得稳定和平静,但是吃太多可能会有害身体健康,所以有喜欢运动的师弟师妹可以尝试有规律的运动,作为放松舒缓的一种方式;四是一段时间的休息,笔者在初期和中期大概会每隔一段时间会停下来一天完全用于看电视追剧,用倍速和快进的方式彻底地放松,然后再投入到学习中,但是这种方式不推荐给后期复习准备的人以及一追剧就停不下来的人,我们始终要记住,复习期间学习为主,如果你的放松方式会影响到你的学习,那不如换一种;五是不要过度关注其他人的学习状态,因为与你关系不大,这种考试其实是一场与自己的竞争,你没有办法去阻止他人学习和进步,你能做的是花时间花精力去了解你自己,帮助你自己。
总之,心态调整是自己与自己和解的过程,我们要学会与过去翻篇,专注于当下,不对明天期待过高或者焦虑过度,心平气和、踏踏实实地做好当下的事情。
(五)其他
1.外语成绩
外语成绩在笔者看来是很多机会的敲门砖、加分项,一定程度上代表你某一段时间内的外语水平。因此,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将四、六级成绩提高,并且考一次雅思或者托福。外语成绩对于夏令营入营尤其是参加外校的夏令营、出国交换以及本科期间找律所实习尤其是外所实习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注意日常英语的学习,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提前做好准备,等待恰当的时机。
2.简历材料
简历材料可以尽早准备,先形成一个自己的模板,然后随着后期经历和内容的增加而不断填充和完善简历。这样是因为:一是可以整理曾经参与的活动和项目经历,避免后期太过匆忙而遗漏;二是可以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可以之后在某方面重点努力以弥补。
简历首先要大方简洁,模块清晰;其次选择在简历中展示的内容能够尽量凸显你个人的特征和综合实力;同时简历填写的内容一定要真实。在制作简历时,可以使用“超级简历”软件,有一些不错的模板。也可以准备一份英文简历,以备不时之需。
总之,在备考期间会有很多疑惑和不确定,我们能做的、需要做的只是了解自己、踏实行事,其实这样也就足矣。

更多详情请关注微博/知乎/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学术型辅导团队,日常发布人大法学考研最新消息,提供法学考研一站式解决方案,有专业、有方法、有温度、有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