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一下诺贝尔经济学奖

前几天诺贝尔陆续颁奖。
今天想再聊聊诺贝尔经济学奖。
话说202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和另外两位学院派教授。
读者也许只对伯南克略知一二,我也是。
因为伯南克在2006年—2014年担任美联储的主席,也是在他任职期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形成了全世界的金融危机,那时我们总是在新闻里听到他的名字。
在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之前,就有人预测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会颁给研究流动性和金融危机的学者,果不其然,伯南克正是研究流动性的学者。

这次的经济学奖又颁给了美国经济学家,难怪有人说诺贝尔经济学奖俨然是美国人的殿堂了,因为历史上60%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都授予了美国经济学家。
其实这并不奇怪,熟悉经济学史的人都知道,现今的主流经济学差不多就是美国人建立的,或者说英美。
美国也是世界自由经济的象征,二战后就以强大的经济实力长期雄踞世界GDP第一宝座,这背后如果没有专业的经济学研究支撑是说不过去的。
这次诺贝尔经济学奖没有颁给中国经济学家并不意外,因为在诺贝尔的各种奖项中,经济学奖一直都被认为是中国人最难拿的奖,而诺贝尔文学奖则被认为是最容易拿的奖。
但中国还是有经济学家有机会拿诺贝尔奖的,譬如杨小凯、张五常、林毅夫,他们分别是新兴古典经济学、产权经济学、新结构主义经济学的代表。

其中杨小凯是被认为最接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中国经济学家,可惜他2004年就去世了,他的新兴古典经济学也缺乏后来人将它发扬光大。
香港人张五常也被认为是能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中国经济学家,因为它是产权派鼻祖科斯的门徒,而科斯在1991年就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再加上张五常在三十岁时写的博士论文《佃农理论》当时就震惊世界,也成为后来人引用最多的学术论文之一,因此很多经济学家评论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只是时间问题。
只可惜他后来去了研究现实问题,没有在学术理论建构上作更多的攀登。
因为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是颁给有学术建构的经济学家,比较少颁给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经济学家,简而言之,它比较理论派。

林毅夫也被认为是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但他的新结构主义经济学在世界经济学舞台中一直很式微,并没有给他在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上有很多的加持。
再加上他研究的是中国问题,而很多西方经济学家根本就不承认你中国是市场经济。
所以,至今也没有中国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但我们也不必遗憾和气馁,因为四十多年以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始终在稳步提高,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这比拿多少奖都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