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类并不需要第二个贝多芬,已经有当代传奇在悄悄诞生

2021-01-27 13:53 作者:周雨思-音乐审美养成  | 我要投稿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源始会社 

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还记得之前流行的一个段子吗?李云迪发了一段演绎贝多芬作品的视频,然后有个网友评论:为啥贝多芬不出新歌了?结果被号称是某精神病院医生的账号回复了:您好。


当时大家看到都忍俊不禁,话题也在热搜上挂了大半天。而音乐圈的网友感慨:这大概是古典音乐家的名字在微博展现时间最长的一次了。


玩笑归玩笑,提起贝多芬的名字,应该还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毫无疑问,他是整个音乐史上不可撼动的奠基人。上个月是贝多芬诞辰250周年,我们也在视频中为大家讲解了贝多芬的作品是如何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音乐人的。




贝多芬没有写过摇滚、没写过爵士、更没写过流行歌曲,但他的作品有强大的力量与内核,又有足够的兼容性。所以被后人巧妙地拿来融会贯通,运用到自己的作品里。直到今天,贝多芬的印记依然无处不在。

他的作曲不仅仅是在摇滚和爵士乐中经常被拿来改编,很多流行乐曲加入贝多芬因素,瞬间格调就被提升了起来。


比如五月天的《纯真》中使用了贝多芬的《欢乐颂》。


邓紫棋把贝多芬的《月光》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写出了这首《孤独》。


这就是真正的音乐伟人,尽管离开我们很久了,但他的生命却以无数种方式在作品中鲜活地流动着。

而说到贝多芬的伟大,也不禁让小嘢想到近几年一个非常流行的问题:为什么现代出不了像贝多芬、莫扎特们那样伟大的音乐巨人了?

乍一听,大家好像都会点头赞同:是哦!为什么两百多年过去了,我们学钢琴还是弹的贝多芬?各种大型演出,最经常演奏的还是他们的作曲?


现代的音乐家、钢琴家都不作曲了吗?就没有好的作品出现?


其实想到这儿,再动下脑子就会发现,这个热门的提问似乎就是个伪命题:


任何一门艺术、知识,都会把经典的、精髓的部分拿来作为教材,或用来传播,这是创作者的伟大所在,但并不意味着这些作品是行业里的唯一高峰。


事实上,现代也并非没有传奇的、天才的音乐家。更多的时候,只是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没有被大家认识和了解罢了。


贝多芬们的伟大是时代与个人共同造就的


伟大的艺术作品往往是伟大时代与个人天赋的共同产物。


贝多芬出生于1770年的德国,一生中经历了近代欧洲前所未有的历史大变革。


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欧洲各国君主复辟,都是他亲眼见证的历史。这种恢弘而剧烈的时代变革带给人的力量感与创造力,是我们在当下安稳的环境中学多少乐理、练多少曲子都得不到的。


就个人经历而言,贝多芬本人极具天赋,且历经坎坷。26岁就开始被耳疾困扰,最终失聪;出身贫寒,几任喜欢的人皆因身份地位悬殊最终离他而去,终身未娶。


在时代变迁和个人磨难中成长起来的贝多芬,将自己的渴望、激动、敏感、倔强等情绪写进了每一个音符。这就是为什么,时隔两百年,我们听贝多芬,依然可以听到他浓烈的情感表达,可以感受到他的希望、自由、激烈、悲怆。


2020年,当新冠疫情蔓延德国,人们在家里居家隔离,依然可以从《欢乐颂》中感受到力量。


不仅仅是音乐,很多伟大的文学、绘画作品也是诞生于无可替代的黄金时代。


因为在这样的时代里,人们的表达欲和创作力会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在大家争相表达的时候,总有些亮晶晶的作品显现出来,成为最具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


所以,脱离了时代背景,而去探讨为什么现代出不了与几百年前一样伟大的艺术作品,几乎是没有意义的。


更何况,现代的作曲技法相比当时发展了很多,听众审美也有所变化,艺术的本质是创新,而非停留在对过去的重复。

“古典音乐”是历史的、建制的产物,从雏形、发展、完善到成熟、定型、固化,不过也就是三百来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已经终结了:就像唐诗宋词,那个遥不可及后无来者的高峰期,已经过去了。cr:趙思喬


同时,还值得注意的是:伟大是一个具有延迟性的评判。


影响广泛、意义深远,并且经过了历史检验,我们才能称之为伟大。


尽管贝多芬在活着时,作品就已经备受肯定,广受欢迎。但真正称之为“伟大”,奉之为经典,也是在经历了漫长岁月磨砺之后的后世。


事实上,慨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不仅仅是当代人的专利同样也是古人的爱好。人类社会就在这样的永恒质疑中一点点进步,更何况又有哪一个时代不在创造它独有的传奇呢?


现代音乐的传奇:需要五大要素


新的时代,有新的传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或者是社交网站上,隔三差五就会有人吐槽:这个时代没有好的音乐可以听了。

不否认,由于我们时代的特性,社会环境的变化,滋生好音乐的土壤越来越少。而音乐里的工业化成分越来越高,情绪、表达渐渐失去了最初的真诚与动人。


但这依然不妨碍这个时代有传奇音乐人的诞生。只是在于你有没有去寻找,或者愿不愿意去听。

之前在讲我自己的“爱豆”上原广美时,为大家总结了这个时代传奇音乐人具备的五大要素

1、举世无双的技巧

2、细致入骨的情感表达

3、各种音乐风格都能游刃有余地掌握

4、非常强的原创能力

5、非常好的即兴能力


这五点中,只要能把其中的两三点做到极致,在中国就可以有可能成为大师。比如大家熟知的郎朗、李云迪、王羽佳等等,都有非常丰富的演出经验,技巧上相当熟练。

再比如被网友称为“中华爵士之光”的钢琴神童阿布,同样在技术上让人无可挑剔。


但在乐坛,最不缺的就是钢琴家,很多人的技术都可以无敌。缺少的,是有灵魂、有自我,不局限于某种风格的自由畅快地表达。

上原广美是这样一位传奇。


五个要素中,随便哪一点都可以信手拈来。外界称她为爵士钢琴家,但她从不给自己的音乐定义名称:“这些音乐都是我听过或者学过的一部分。不论古典、摇滚或爵士,都是我的音乐呈现之一。”

只要她一坐到钢琴前,层出不穷的想法立即化为活力十足的即兴乐章。她从不自我设限,不去预设有多少即兴可能。而是随着情绪起伏,真正做到了在音乐中徜徉,自在、忘我地表达。



之前为大家推荐过的吴彤,也是这样一位传奇音乐家。

可能很多人没听过他的名字,但只要下面这首音乐响起来,大家一定瞬间拍脑袋:原来是他呀!


吴彤曾凭借民乐演奏曾拿到过两次格莱美奖。很多年轻人一听说是“民乐”,或许瞬间被劝退。但这也意味着因为偏见,错过了一位极好的艺术家。

吴彤出身音乐世家,从小跟随父亲学习笙、唢呐等各种民族管乐器,后来考到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但是,他并不禁锢于传统民乐,而是极具开拓创新精神,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将民乐传承下去,让传统的音乐得到了新生。


他是个全才,像在音乐里打通了任督二脉,玩什么都游刃有余(当然,这一定是因为他有极其扎实的基本功)。


他是中国最早一批学院派乐队“轮回乐队”中的主唱,开创性地把摇滚和民乐融合在了一起。



后来和马友友成立“丝绸之路乐团”,在乐团里担任演奏、演唱、创作人;擅长用民族乐器玩即兴,演奏出来的旋律、作品,甚至比很多西洋乐器制作出来的音乐还要高级。


今年B站跨年晚会,他和赵兆合作,用民乐为《猫和老鼠》配乐,重新注入灵魂,无数网友瞬间被圈粉。


他在传统民族乐器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开拓创新,融入了自己的想法与创造,简直把民乐玩出了花儿。

与此同时,90后的传奇音乐人也正在诞生。

26岁的英国小伙儿Jacob Collier,目前为止已经拿到了四届格莱美奖。因为在音乐上有过人的天赋,被称为“现代莫扎特”、“爵士天才”。事实上,他的音乐风格也相当前卫、多样化。


Jacob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在编曲上的游刃有余,任何节拍对他来说信手拈来。听他的音乐最大的感受就是:跟别的音乐很不一样。这种“不一样”就是他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与自我表达。
他的音乐是真正属于未来的。


过人的天赋加上个人的聪明努力,小小年纪的Jacob在音乐创作上表现得开阔、随意、毫无拘束。而正是这样的状态,帮助他找到了音乐的真谛,还原了音乐最本真的样子——自由自在,享受自我。

与古典音乐中的经典比起来,现代这些闪闪发光的作品或许没有那么厚重与传统,但是充满了自由、个性、不灭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我们不敢说这些音乐人或作品能在百年之后成为传奇,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作品一定会记录这个时代里,人类对音乐最真诚、最美好的理解。



人类并不需要第二个贝多芬,已经有当代传奇在悄悄诞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