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城市化”鼻祖的血腥乌托邦幻想—波尔布特为何走上魔怔的道路【同志,你好#...

1970开始,柬埔寨粮食生产已经经历了数年的严重破坏,可用耕地面积缩水一半,且经历20年才勉强恢复战前水平,以柬共的装备水平,是造不成这么大的破坏的。
如果你觉得耕地面积消失一半,粮食生产缩水为四分之一,也不至于会发生饥荒,或者即使饥荒,也是自己作的。
那我觉得有点离谱,这不是跟柬共一样残暴的理论自信吗。
(美国凑巧在1969年开始执行对柬埔寨的轰炸任务。)
为什么不进口粮食解决饥荒?
1975年,本来就是二战后粮食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全世界的口粮储备只够消耗27天,剩余95%存粮都掌握在美国六大公司手中。从中国进口的粮食也大多用作种子。
为什么种不出粮食?
为了打击共产主义势力在东南亚的发展,美国除了常规炸药的轰炸以外,还在越南和柬埔寨投掷了大量落叶剂、除草剂,用于消灭农田和雨林。(越南约1100w加仑,影响3.1w平方公里区域。柬埔寨、老挝约400w加仑。)
在粮食大量减产的情况下,柬共的做法是,以加强农业产量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1975年,柬埔寨粮食产量仅为70w吨左右(人均104kg),而1977年接近270w吨(人均428kg)。
1976年年中,新任命的柬埔寨社会事务部长Ieng Thirith被派往西北地区(数十万城市居民插队的地方)“调查工农健康,饮食和住房缺陷的指控”。在随后在记者伊丽莎白·贝克尔(Elizabeth Becker)的采访中,Ieng Thirith说,她找到了一些“问题”的证据,并且“情况非常奇怪”。
在马德望,我看到[当地党员]让所有的人都去稻田。田野离村庄很远。人们没有家,他们都病得很重......我知道总理[波尔布特]的指示是,老人、孕妇、哺乳婴儿的妇女或小孩不得在田里工作。但我看到每个人都在开阔的稻田里,在露天和非常炎热的阳光下,许多人患有腹泻和疟疾。
Ieng Thirith得出的结论是,“特工已经进入我们的队伍”,一直到党的高层,这些敌人表现得像是遵循党的政策(但实际是在搞破坏)。在她看来,造成饥荒和疾病的不是试图执行党的路线,而是“内部敌人”偏离路线。因此,西北区随后遭到暴力清洗。
这个案例中,那些老弱病残、妇孺儿童,得不到足够的食物来源,在高强度的劳动下,大概率是活不下去的。柬共规定每个人每天可领取850g口粮,但大部分人拿不到500g。
柬共内部的混乱也可见一斑,有些地区党员遭到清洗是因为对于人民过于苛刻,有些地区遭到清洗又是因为上缴余粮不够。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 ,只有生产力大提升的结果,才会被他们接受。
最终的结果就导致地方为了迎合上级,肯定会使劲把产量往上报,对上缴纳的粮食越多,对下克扣“新人”的口粮越多。
柬共肯定是要为饥荒负责的。但我想强调的是,粮食生产被严重破坏,可用耕地面积缩水一半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不是政策的高明与否所能够调节的。
而且柬埔寨主要粮食产区在南部和中部洞里萨湖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