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音全揭秘》第六章混响器
混响能够实现美化声音的效果,包括:
增加声音的体积感,增加声音的密度感以及甜美感。
房间混响:混响时间短、密度大,具有一定的空间距离感,没有空间边界感。
适量使用,能够增加声音的密度以及融合度,过量使用会导致声音的浑浊。大堂混响:混响时间长,密度低,具有明确的空间边界感,没有明确的空间距离感。适量使用,能够增加声音的体积感和纵深感。过量使用会导致声音的浑浊。同时,大堂混响在大部分音乐当中都是空间描述的主力。
板式混响:混响时间长度自由,密度很大,空间距离感和空间边界感都没有。
适量使用,对声音有着强烈的润色作用。
加了房间混响,声音变得略有些靠后,这就是空间距离感。但是又无法具体想象出房间的大小。这就是没有空间边界感。
所以通常不会使用房间混响进行空间描述。
这是房混的特性,其原因是由于相位抵消造成的。
如果用于增加声音的融合度以及声音的宽度,给房间混响的发送量通常以听不到混响的尾巴为准。
大堂混响的特性:
声音没有任何靠后的感觉,混响仅仅是围绕着人声,与人声之间还有着一定的距离,所以说大堂混响没有空间距离感。你能够想象出一个空间的轮廓来,这就是空间边界感。
所以它才会成为我们完成空间描述的主力。
再来感受人声的体积,体积感明显大了一圈,所以大堂混响能够增加声音的体积感,这种体积感对于声音的丰满度有很大的作用。
板式混响的特性:
加了板式混响的声音,甜美度有一定的提升,所以板式混响多用于给声音进行润色的
单声道的板式混响,还能够很好的增加声音的纵深感。
在头脑中需要有一个大概的想法,针对混响声音的想法。
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对于效果器的调整就会失去方向。
有了想法之后,下一步就是从混响器中寻找一个预置(preset)
然后只需要调整几个重要的参数
通常包含四种:
混响时间(reverb time或者decay)
预延迟(predelay)
早期反射量(这个参数在不同的混响器中有不同的标示方法)
频率调整
先来说混响时间。通常,我会根据一首歌的速度决定混响时间。
混响时间的房间混响的取值范围通常是 0.3~1.28;
大堂混响的取值范围是 2 ~4s;
板式混响的取值范围是1~4s。
在这些范围之内,用基准时间的倍数来作为混响时间。
比如一首歌,基准时间是 0.6s。那么,针对这首歌的房间混响就有可能是 0.6s 或者1.2s。而大堂混响则有可能是 2.4s 或者 3s。板式混响则有可能是 1.2s、1.8s.2.4s 等等。
在混音中,如果出现明显的相位抵消,声音就会产生如下听觉特性:
声音变得模糊
声音宽度变窄
声音力度变弱
一个优质的混响,在发送适当的混响量之后,声音就会产生“湿润感”,这种湿润感即使在很多乐器叠加在一起的时候也能明显感觉到。但是一个密度不够的混响,在少量乐器的时候,还能够体现出足够的湿润感,然而当大量乐器叠加的时候,湿润感就会消失,让混音师觉得混响量不够,从而增加更多的混响,导致声音浑浊。
当大堂混响的预延迟时间出现可选择的情况时,通常选择那个较大的预延迟时间,这样,能更清晰地听到这个混响的空间感,符合了用大堂混响完成空间描述的诉求。
板式混响的混响时间取值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取房间混响和大堂混响的中间值。
另一种是使用和大堂混响相同的混响时间。
采用这两种方式有着不同的效果。
如果采用房间混响和大堂混响的中间值,就会更加注重板式混响的润色作用,
而如果采用与大堂混响相同的混响时间,则在完成润色作用的同时,兼顾一部分空间纵深感的提升,
这种方式,通常会用在单声道的板式混响当中。
一般来说,早期反射是反射密度最大的一段混响时间,能够更好地增加融合度,但同时,如果早期反射过多,也会导致声音的浑浊。
房间混响的早期反射量通常会稍微多一些,而大堂混响和板式混响则不会需要那么多早期反射量。
混响的频率响应
会影响到至少两个方面的听感。一个是混响本身的音色。比如,你想要一个很甜美的混响,那么混响的高频和中高频就不会太少。如果你想要一个比较温暖的混响,那么混响的高频和中高频则不会太多。
另一个方面则是会影响到混响的可辨识度。
总体来说,混响器的声音风格大致分为如下几种:
声音宽厚、温暖、密度高的
声音清晰、空间感真实的
声音活跃、并且华丽的
声音密度低,但是很空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