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煤矿井下粉尘产生的因素
影响煤矿井下粉尘产生的因素很多,包括采掘机械化装备、采矿地质条件、矿井通风状况、煤矿井下粉尘的理化性质等。

(1)采掘机械化装备
传统观点认为,粉尘的产生随采掘机械化装备的提高而增加,这是因为从炮采、普采、高档普采、综合机械化采煤、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到大采高综合机械化采煤整个过程对装备的要求越来越高,产量的增高导致产尘量的急剧增加。
(2)采矿地质条件
煤层的地质构造、断层褶皱发育情况都会影响粉尘的产生。一般情况下,煤层和岩层未遭到强烈破坏的区域,开采时煤矿井下粉尘产生量较小;开采断层、褶曲、背斜或向斜等地质构造区域产尘量较正常地段大;开采厚煤层比开采薄煤层产尘量大;开采急倾斜煤层较开采缓倾斜煤层产尘量大;脆性大易碎、结构疏松、水分低、强度低的煤(岩)产尘量较结构致密、水分大、强度高的硬煤大;变质程度高(高阶煤)的煤体往往比变质程度低(低阶煤)的产尘量大。
采矿地质条件的影响多是天然的,是人类无法改变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只能依据具体的采矿地质条件选用不同的防尘设备、防尘材料,以达到防尘、降尘、捕尘的目的。
(3)矿井通风状况
目前来说,通风除尘仍然是一种最重要的除尘方式。煤尘的悬浮能力与粒径、形态、密度、空气流动方向和速度有关,在矿内空气中,小于10μm的煤尘易于悬浮,而大于10μm的煤尘则易于沉降。合理的风速可以有效地排除工作空间的细小煤尘,但又不会将较大颗粒的煤尘吹扬起来。
(4)煤矿井下粉尘的理化性质
煤矿井下粉尘主要危害就是粉尘爆炸、引起呼吸性疾病和污染环境,其主要指标就是煤矿井下粉尘的理化性质。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粒径、分散度、浓度、润湿性、比表面积、电性、黏附性以及爆炸性都是煤矿井下粉尘自身的理化性质。
徐州博泰矿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深耕矿井粉尘防治领域十余年,自主研发了矿用泡沫降尘技术、矿用水雾增效降尘技术等多种技术和设备,对于矿井粉尘治理有着丰富的经验,服务了一百多个矿井并得到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鲁忠良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煤矿井下粉尘防治[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