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巴结人,也不被人巴结!
论语解读: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不要追求巴结他人,也不要被他人巴结。虽然巧言令色能够讨好人,但真正的仁德却不在此。
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会不断地讨好他人,对领导或老板说好话,这些人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真正有能力的人,会专注于业和利润的研究,而不是花费时间去巴结领导或老板。同时,作为领导或老板,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我们需要的是实际的利润,而不是被员工讨好。因此,我们不需要在公司里培养巴结我们的人或谄媚我们的人。
虽然被人巴结和讨好会让我们感到舒服,但这并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需要的是真正有能力的人,他们能够专注于业务和利润的研究,而不是花费时间去讨好领导或老板。因此,我们应该时刻注意并纠正这种不良行为,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改进的地方。
聪明的人会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来判断他是否真诚可信,从而避免与其交往。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独立人格,不去奉承、讨好、巴结他人。这种行为不仅毫无意义,而且会损害我们的人格和尊严。
我曾经因为想赚钱而去奉承一个大老板,但最终并没有成功。相反,我感到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侵犯,几个月后,我内心和神态都变得不自在。因此,当这个老板再次找我时,我总是找借口拒绝见面。我们不能为了赚钱而放弃自己的人格,因为成功是通过自己的实际努力获得的,而不是通过奉承他人获得的。在做人的时候,我们应该以诚待人,不图占别人的便宜,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不奉承别人。
只有当我们想要通过捷径和占便宜的方式来获取成功时,才会想着去讨好和谄媚别人。然而,我们必须认取识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即使我们通过花言巧语和讨好他人来获好处,这样做的代价是我们独立人格和魅力的损失,这是不划算的。
因此,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通过自己的实际努力获得成功。
一个总是试图讨好他人、用花言巧语的人,其内心往往缺乏真正的仁德。那些经常被人巴结和讨好的人,往往会放弃自己的原则,即使他们曾经有过仁德,也会被周围的小人腐蚀。
历史上,有些领导者开始时是有原则的,但随着周围巧言令色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变得不再仁义。因此,我们应该时刻提高警惕,不为小恶所动,不接受任何讨好的行为。我们的言行和神态往往反映了我们内心的世界,因此我们应该保持真实和坚定,不为了短暂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正念,用积极的语言和行动去影响周围的人,这样我们就会得到正面的回报。如果我们内心充满负面情绪,我们的言行就会充满负能量,最终导致不良的结果。
相反地,有道德修养的人在说话时会庄重肃穆,言行举止都充满着正能量。那些缺乏道德修养的人往往不讲原则、不讲真相,只会随波逐流,讨好权贵,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他们的言行只是为了迎合有权有势的人,而这些人往往只听取甜言蜜语。
这些人会聚集一群唯唯诺诺、顺从自己的人,但他们并不能给你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只会逐渐腐蚀你的能量。他们往往也做不了什么实事,但却会嫉妒那些真正有成就的人,甚至在你面前中伤那些人。
亲近小人的后果是毁掉自己的事业,因为他们会让你开始讨厌那些真正做正事的人。这个恶性循环曾经陷入许多企业家、领袖和君王,但我们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我们应该坚持说真话,以实际行动获得成功。追求真理,坚守原则,不随波逐流,不讨好权贵。我们应该与那些真正有成就的人为伍,向他们学习,共同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向成功的道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始终坚持说真话,无论别人是否接受。我们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使用虚伪的表情和花言巧语。同时,我们也应该拒绝那些使用虚伪表情和花言巧语的人。我们需要的是真实的行动和实际的结果,而不是虚假的承诺和空洞的言辞。
只有在我们始终保持真实和诚信的前提下,才能够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和尊重。这种信任和尊重是基于我们的行为和态度所建立起来的,而不是通过虚假或欺骗来获得的。
只有通过坚定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我们才能够在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中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